喚醒身體自癒力,老後年齡自己決定-《下流老人》作者藤田孝典說:老後貧窮,有時是健康堪慮
喚醒身體自癒力,老後年齡自己決定-《下流老人》作者藤田孝典說:老後貧窮,有時是健康堪慮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最新「健康老化」的定義,指的就是「人體的內在健康力+環境」身體老化造成的病痛無法避免,對於老年人而言,體內有多少病痛不是最要緊的,而是你的身體是否能跟它和平共處?而當你的「自癒力」越強,身體對於老化的進程、環境的不同的適應力就越大。
卡羅
2017/11/05
瀏覽數 16,237

文 / 卡羅
你對老後生活是充滿期待?還是不免擔憂?我們經常在電視新聞或網路媒體上看到許多關於老人的報導,其中有人活得精神奕奕,比如最近有名的日本最老DJ奶奶;但背負著巨大生存壓力的「下流老人」也不在少數。
揚生慈善基金會於日前舉辦「輕鬆實踐自癒力國際研討會」,邀請日本《下流老人》作者藤田孝典等多位台日專家,一起分享如何喚醒身體「自癒力」許自己一個活力的老後生活。
▍ 什麼是身體的「自癒力」?
活動正式開始前,有個小投票——「關於老後健康,你覺得要依靠什麼來維持?」並請現場參加者參與投票。
票選結果,以「靠自己」為第一高票。而這裡的「靠自己」就是所謂的「自癒力」。揚生基金會執行長許華倚補充道:「自癒力由我們的身、心理、社會、環境,四個面向組成,是與生俱來的自我療癒的能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最新「健康老化」的定義,指的就是「人體的內在健康力+環境」身體老化造成的病痛無法避免,對於老年人而言,體內有多少病痛不是最要緊的,而是你的身體是否能跟它和平共處?
當你的「自癒力」越強,身體對於老化的進程、環境的不同的適應力就越強,能夠邁向健康老化的機會也越大。

(圖片來源:pixabay)
▍ 如何喚醒身體自癒力
只不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作息忙碌,大多養成不健康的飲食、睡眠習慣,導致體內自癒力降低。而更多時候,因為適應了不規律的生活型態,我們甚至感受不出身體發出的警告!
也就是當自癒機制起動時,我們接收不到身體想告訴我們的訊息。就像頻率對不上的機器,警報聲響再大,都是徒勞。
而要重新啟動身體自癒力呢?以下八個步驟不妨試試:
1. 覺察身體的不適
2. 找出解決身體不適的方法
3. 思考改變策略
4. 與自己進行內在溝通,產生信念
5. 給自己改變的機會
6. 看看改變後的「好結果」
7. 不輕易滿足改變後的現況
8. 讓健康生活變成一種「文化」
改變原有的作息,需要多一點衝動跟誘因。
很多人知道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但要真的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卻往往敵不過一頓一頓高熱量美食、一封封回不完的LINE與看不完的韓劇。
尤其是一個人時,更容易產生各式各樣的怠惰與藉口,不妨與一群好友相約,從每次擬定一個小目標開始,讓健康變成生活常態,身體將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饋你的付出。
而這份「改變」,最大的受益者仍是自己。

(圖片來源:pitxa)
▍ 預防成為下流老人,開心迎接「高齡」大禮
日本作家藤田孝典,出版的著作《下流老人》,引起社會對中下層老後生活的關注。一般而言,多數人對老後生活的期許或想像,不外乎含飴弄孫、四處走走、學習才藝等等。但是要達成以上看似簡單的退休目標,背後需要的條件,未必能輕易達成。
藤田孝典在活動中指出,自己之所以開始關注「下流老人」的議題,實在是因為看過太多老年而生活困窘的案例。
藤田孝典略帶無奈的口氣說著:「臺灣的鼎泰豐小籠包,真的如旅遊書介紹的一樣好吃呢!可是下流老人,很難吃到這樣的美食。」
下流老人有四個特徵:沒有足夠的存款、沒有可以依賴的親友、身體狀況堪憂;而打擊更深的是,社會的偏見往往將他們的處境貼上「不夠努力」、「懶惰」的標籤。
事實上,在他接觸過的例子裡,這些人年輕時可能是某家公司的上班族,過著與大多數人相差無幾的規律生活。卻因為一場意外影響謀生、或是家裡出現需要長照的親人不得已放棄工作,與社會脫節......因此,他希望透過《下流老人》的出版,讓這些情況更廣為人知,進而提醒政府做出相應的對策。
當然,我們可以在更早之前,透過理財規劃、保養身體作為預防,但自助層面做得再好,也要有完善的政策做後盾,才能真正緩解下流老人的問題。
當突如其來的丕變,攪亂了原本的生活,你我都有可能成為「下流老人」。
「高齡」應是生命餽贈的大禮,老年是時間給予的祝福。它讓我們有機會完成年輕時沒完成的事。我們可以是不老騎士環遊臺灣、也可以三五好友相偕學藝,當「健康老」、「快樂老」逐漸內化成一種文化習慣,也才能讓各自的老後各自精采。

繼續閱讀:
1. 《揚生自癒力營》集結善的力量,找回臺灣人老後的尊嚴
2. 好的人際關係,幫你提升自癒力
卡羅

點此了解卡羅>>
● 【愛心循環】家裡的二手物不只能回收,還可以捐給需要的長照機構!從北到南十四間物捐長照機構資訊整理
● 拐杖、水壺也能變身防走失小物!超方便的守護QR code防水貼紙,幫失智患者找回家路
—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