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國鳳專欄】專訪「自立支援照顧」引進人林金立-零約束、零尿布、零臥床,養老院不再是有去無回的流放
64453 人瀏覽 -
-
2017/12/07
作者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
-
我在好幾個以長輩居多的群組裡,都曾收到過一個影片連結:《被綑綁的老年》。這段影片,是介紹雲林的一個養護機構,實施一種所謂的「自立支援照顧模式」後,老人臉上出現笑容,影片結束時,還有老人對著鏡頭比「YA」。
【零約束照護讓老人家重現笑容】
▲ 被捆綁的老年(精華版)
過去很多養護機構,被形容成有去無回的「老人墳墓」。一張挨著一張的床上,躺著的都是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有的手腳還被約束帶綁在床緣的欄杆上,老人家臉上充滿著恐懼。然而,做決定送去機構的家人也是充滿著無奈。
長輩間會瘋傳這段影片,透露出他們對於這家機構標榜的:「零約束」、「零尿布」、「零臥床」特別有感。機構名稱叫做「同仁仁愛之家」,導入這套創新模式的靈魂人物,就是「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執行長、「同仁仁愛之家」董事長林金立。
林金立娓娓道來過去「老人院」讓人視為畏途的關鍵,是整個社會都未曾思考過,「甚麼才是好的照顧品質?」先以家人來說,家人通常把照顧與醫療畫上等號,認為照顧失能者最好就是比照醫院,因此用挑醫院的標準去挑老人院。
再以機構負責人的角度來說,因為怕有糾紛、怕被告,老人家只要不出事就好。至於第一線的照顧人員,因為人力不足,加上照顧技術也不到位的話,也是傾向儘量降低老人的活動力與活動範圍。
(圖片來源:pixabay)
在這種共同心態下,大家都認為,對待失能/失智長者最好、最安全的方法,就是「綁起來」、「包起來」、「圈養在床上」。
▍ 燒掉約束帶,宣示不再走回頭路的決心
林金立是在2006年參訪日本時,首度接觸到所謂的「自立支援照顧模式」。2011年成立日照中心、以及接手養護機構時,就決定正式導入這套模式。在日照中心推動新制時還算順利,因為日照中心收案的長者,仍然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但是在養護機構就遇到相當大的抗性。
首先是來自照服員的抵抗。林金立回憶當時同仁的反應:「很多人認為我是來亂的,還有人認為,我只出一張嘴,不知道第一線工作人員的辛苦。」因為照服員們擔心,撤掉約束帶,老人家如果扯掉鼻胃管、或是跌倒怎麼辦?
林金立在日本參訪時,曾親眼見識過,原本臥床、關節都已攣縮的長者,改用「自立支援照顧模式」後3個月,已經可以自己推著助步車去逛超市。他知道,這套模式才能夠真正讓長者與照顧者創造雙贏,但是長者與照顧人員並不知道,因此成效很緩慢。
2014年,他索性請實施這套模式有成的機構負責人來臺宣導與訓練。2015年,林金立甚至當眾燒掉所有的約束帶,宣示絕不再走回頭路的決心。
聽到這段話時,讓我想起當年海爾家電集團執行長砸掉整批冰箱,才讓員工從此認真看待製造品質的故事。但是砸冰箱與燒約束帶,只是彰顯負責人的決心,不是員工的決心,林金立還是不時要「貓抓老鼠」,半夜回到養護機構「臨檢」,看看老人們是否又被偷偷綁上了約束帶。
▍ 讓萬念俱灰的老人動起來,自立支援照顧才能奏效
直到林金立與所有的照服員都參加過一場體驗營後,讓照服員都包上尿布、綁在床上,或是綁在輪椅上,被推到角落無人聞問。震撼教育結束,照服員們終於流下淚說出:「今天才真的體會到,老人家被綑綁、被要求在尿布上便溺的心酸……」林金立表示,從此老人的約束率,才真正的由40%變成0%。
但是「自立支援照顧模式」光是改變照服員的觀念還不夠,還要能改變長者,讓老人家也有接受新模式的動機。雖然很多來到養護機構的老人是萬念俱灰,但只要是認知能力還正常的,沒有一個老人想臥床讓人把屎把尿,或是讓人脫光光伺候著洗澡,因為失去了做人的尊嚴。
只有讓老人體會到,改善照顧自己的能力,才能改善生活品質,老人家才有動起來的希望。但是林金立提醒,「自立支援照顧模式」不是神奇的回春模式,它只是讓原本不應該衰弱得太快的長者,恢復到正常的老化進度。
為了實現「零臥床」的目標,林金立斥資三百萬元從日本引進全套設備,總共六部調整姿勢、強化不同部位肌肉的機器,因為很多老人家已經忘記怎麼運用肌肉、怎麼走路了。
但是機器來了,問題也來了,日本養護機構裡的老人們是搶著做,「同仁仁愛之家」的老人們卻不愛做。林金立觀察後發現,因為這時的老人們還很衰弱,根本沒力氣做,還有氛圍也不對。
很多老人家心想:「白天努力做,晚上還不是被綁起來......」如果他們看不到努力復健的差別,當然就會意興闌珊,這也是「自立支援照顧模式」不能只做半套,必須全員一起配合的原因。
▍ 一顆軟便劑,會造成老人更弱的連環效應
「0尿布」的目標也是一樣,必須追本溯源。過去的迷思是認為,失禁與排便困難是正常老化。其實源頭是老人每天吸收的水分、熱量、運動量、膳食纖維都不足。
因此「同仁仁愛之家」每天開始確認老人都要能吸收到1,500CC的水分、1,500卡的熱量,並且提供足夠的膳食纖維與運動量,才能重新喚起老人的尿感與便感,並且減少對於「軟便劑」的倚賴。
林金立指出,藥物一定會有副作用,過去老人便祕,得到的「處方」就是軟便劑,經常服用的結果是,括約肌鬆弛。括約肌是核心肌群的一環,核心肌群如果提早退化,腰桿就挺不直,腳也不容易抬起來,甚至連髖關節都會受到影響。
一顆小小的軟便劑,會造成老人家更衰弱的連環效應。只有讓老人不再長時間臥床,有足夠的運動量,與足夠的營養,再加上定時給水,定時提醒排泄,才能逐步協助老人拆掉尿布。
更難做到的「零約束」目標,又是如何實現的呢?林金立說,還是要找到源頭。老人被綁,一是因為躁動,二是因為怕跌倒。以躁動來說,無非是因為生理或心理出問題,只要找到問題、減輕問題,約束帶就能放心拆下來。
當老人可以拆掉尿片、拆掉約束帶,可以下床靠自己進食時,老人就能重拾尊嚴,臉上自然就會出現笑容;當照服員看到老人自理能力的進步時,也重新看到照顧工作的價值。
林金立表示,同仁仁愛之家的照服員離職率,從過去的3成降為8%。其實照服員的loading並未下降,但是照顧的內容改變,從過去的把屎把尿、餵飯、互罵,到現在可以花更多心力陪伴,照服員更有成就感。
家人也感受到明顯的變化。過去家人經常接到通知,「老人又跌倒了」,或是「又要送醫院了」,家人也經常投訴照顧不週。但是現在接到的電話內容,變成是老人家自理功能這裡進步、那裡進步,照顧關係與互信都大幅改善。
「同仁仁愛之家」因此可以合理調高照顧費用,進而改善同仁的待遇。林金立估算,目前照服員包括年終等福利,總收入平均增加2成。
更令人振奮的是,當老人改善了自理能力後,每個月甚至平均有3~4位老人能再返家或是返回日照中心,在家安老又變成可能,養護機構不再是「有去無回的流放」。
(圖片來源:istock)
當台灣快速邁進「高齡時代」與「超高齡時代」,「必須要讓養護機構不一定是老人的終點,否則台灣建再多的機構也不夠住!」林金立強調。
這位從26歲時就努力推動老人保護的執行長,透過照護模式的變革,讓老人可以免於被綑綁的恐懼,進而對晚年的生命品質,仍然懷抱希望。
【一起來看林金立進入長照的契機】
▲ 2016年第一屆溫暖人間獎得獎人︰林金立(吾愛吾家獎)
繼續閱讀:
1. 養老院患者哭求:求求你,放了我!連醫界人士都不想面臨的「臨終醫療」
2. 護理之家、養護機構、安養機構差異在哪裡?一張圖表告訴你
專欄作家|朱國鳳
點此了解朱國鳳>>
• 老了想跟好友住,到底行不行?未來同居新選擇
• 你也有可能淪為「下流老人」?10種意想不到的狀況,今天不準備,明天變老窮
—
過去很多養護機構,被形容成有去無回的「老人墳墓」。一張挨著一張的床上,躺著的都是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有的手腳還被約束帶綁在床緣的欄杆上,老人家臉上充滿著恐懼。而同仁仁愛之家的董事長林金立,為了打破一班養老院的約束,引進日本的自力支援照顧,重啟老人家的自理能力,打造一間沒有束縛充滿溫暖陪伴的養老院。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理財記者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 從台灣第一本理財雜誌開始,完整參與理財雜誌的更迭變化。曾主跑過房地產、證券、基金、銀行、保險等財金路線,擁有產官學界豐富的採訪與撰述經驗。 有感於網路興起,碎片般的知識更容易產出與取得,自我期許在眾聲喧嘩的年代,提供整合性、系統性的建議。
朱國鳳專欄: http://www.ilong-termcare.com/Expert/Detail/8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