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起的債務、難以翻轉的階級複製,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青年世代何去從?-《人生中場拉警報!》
還不起的債務、難以翻轉的階級複製,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青年世代何去從?-《人生中場拉警報!》
臺灣的青年世代必須面對的不光是低薪與非典型就業,還要承擔個人及國家的債務。以臺灣而言,受薪階級承擔了國家總稅負七十三%,稅金都是勞動人口繳納,資本利得以及企業所占的部分相當低。說穿了就是,國家的債務要由普通老百姓來償還,特別是將來還在工作的青年世代。
三民書局
2017/12/25
瀏覽數 18,527

文/王乾任
青年世代如果單純只是面臨低薪問題,那麼只需要一邊縮衣節食,一邊增強個人專業能力,也許還有機會突破現狀,再不然也可以考慮自行創業。遺憾的是,臺灣的青年世代必須面對的不光只是低薪與非典型就業而已,還有極為恐怖的債務問題。
▍ 貸款讀大學,畢業先負債
先說個人債務。
由於臺灣廣開高等教育之門,雖然使得每一個想念大學的年輕人都能有機會上大學,卻也因此稀釋了來自國家的教育補助經費,大學能分到的經費變少,學校將成本轉嫁給學生,學雜費愈來愈高。
又因為廣開大學之門,人人是大學生,大學文憑貶值,為了提高競爭力,愈來愈多人選擇拿碩士文憑。文憑成了社會競爭的防衛性投資,不拿不行,要拿卻得支付高額的費用。
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每學期申請學貸的學生人數高達八十萬人次,若從上高中一直貸到研究所畢業,等於這些人一出社會就成了「負翁」,身上揹了幾十萬元的貸款。
更殘酷的是,以臺灣現今的大學入學生的社經階級狀況來看,學費較低資源較多的國立大學多是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子女就讀;學費較貴而資源較少的私立學校則多由收入一般,或中下階層家庭的子女就讀。青年世代投資於教育上的費用不但不能幫助自己翻身,階級狀況反而透過教育資源的分配世襲化。
就算順利還完學貸,還有房貸、車貸、結婚基金、子女教養基金、退休金等著青年世代支付……
▍ 國家債台高築,搖搖欲墜的健保與勞保
上述還只是個人債務,國家債務更是慘兮兮。根據財政部國庫署公布的統計數字,截至二○一七年四月,臺灣的國債總金額約五‧六兆元,每人平均得承擔約二十四萬元的國債。但實際上,高齡世代在國家破產以前就會離開人世,青年世代承擔的國債金額將比統計平均數還來得高。
(圖片來源:pixabay)
以軍公教十八%優惠存款來說,臺灣銀行每年要補貼八百億元的利息,主計總處更承認勞退基金將撐不到二十年,就會因為戰後嬰兒潮的大量提領而破產。健保的巨大虧損目前看來,也只能由數年調漲一次健保費的方式來填補黑洞,但是,沒有人知道健保在少子化與高齡化後,會否因為繳納健保費的人口減少而破產。
好比說臺北市,年滿七十歲以上的市民可獲健保費補助,這些錢誰來買單,當然是負責賺錢的青年世代。
年紀越大越能分得國家稅收的好處,而年輕人只能負責承擔債務。我們現在所繳交的勞健保等年金,都被我們的父母那一代使用光了。
臺灣的受薪階級承擔了國家總稅負七十三%,稅金都是勞動人口繳納,資本利得以及企業所占的部分相當低。說穿了就是,國家的債務要由普通老百姓來償還,特別是將來還在工作的青年世代。
▍ 單身不婚、不生育,家庭與社會安全網崩解
低薪與非典型就業狀況在青年世代逐漸蔓延開來,因為經濟狀況選擇晚婚、不婚或不生育的青年人口愈來愈多。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二○一一年臺灣的生育率下滑到○‧八九五,全世界最低,全年出生人口僅十六‧八萬人。人口淨平衡需要的出生率是二‧一,臺灣根本追不上。
未來臺灣常態出生人口約莫十四‧四萬人,此一新生兒人口數量根本不足以應付當前社會運作,未來將會有很多領域的工作萎縮或找不到人。
不婚,就是選擇單身過日子。個別人的單身原本不是問題,但是當整個社會有很大一票人選擇單身時,代表家庭的組成方式改變了。若再考慮到今天的少子化,只生一個小孩的家庭愈來愈多,也就是說,未來臺灣將出現完全沒有親戚的一人家庭。
(圖片來源:pixabay)
家庭在過去扮演社會安全網,照顧在社會上受傷或失敗的家庭成員,如今,小家庭的崛起已經弱化了傳統的社會安全網(所以政府推出了各種社會福利政策來補強傳統社會安全網的破敗)。但是,當不婚的情況愈來愈普遍,社會安全網將徹底瓦解,尤其嚴重的是,當國家因為債務問題而無力繼續支撐社會安全網時,人民很可能在社會上跌倒後就像溜滑梯一樣滑到社會底層,再也無法翻身。
▍ 青年世代崩潰中
《搶救35歲》一書明白宣告,未來的經濟發展不可能「有感復甦」,因為我們的政府早已向財團靠攏,加上新自由主義式的全球化競爭,企業紛紛出走,穩定的白領工作大量流失將成為常態,勞動所得難以大幅成長,薪資停滯卻得揹負日漸增加的債務成為必然的趨勢。
山田昌弘說,「當社會對年輕人越是冷酷無情,父母對子女越是溺愛。」某種程度上來說,啃老族、繭居族、尼特族、飛特族之所以大量孳生,關鍵並非年輕人不努力或父母溺愛,而是社會對年輕人太過殘酷,原本試圖進入社會獨立生活的青年世代集體潰敗,最後只好逃回原生家庭(加上父母的社經地位普遍比子女高,保護無法在殘酷競爭社會勝出的子女並不困難)。
▍ 今日的青貧,就是明日的老貧
當青年世代因為非典型就業成為常態而無法穩定工作,無法成家立業,無法生養子女,放棄退休,一輩子賣命工作,還未必能償還得了根本不是自己花掉的債務。
放眼望去看不到未來希望的貧窮青年,有多少未來將淪落到老後貧窮的光景,讓人憂心。
(圖片來源:istock)
繼續閱讀:
1. 靠子女養老有六大風險:低薪、裁員、意外……少子化時代,最好的計畫,就是不要退休
2. 獨居老人的困境-存款只出不進的恐懼
更多《人生中場拉警報!:財富、健康、人際關係一網打盡,遠離老後貧窮的惡夢》的文章:
《人生中場拉警報!:財富、健康、人際關係一網打盡,遠離老後貧窮的惡夢》作者/王乾任
本文經三民書局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