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什麼是「在地老化」?社區環境、居家空間缺一不可-《銀髮生活》
52838 人瀏覽 -
-
2018/07/06
作者 麗文文化事業機構 -
-
主編/蔡瑞明 等20人合著
就個人而言,「老化」是在生理、心理與社會等多向度的變老過程。人愈老產生疾病與死亡的風險越大。但是體能上的退化,不表示心智方面亦隨之退化。至於社會層面,則牽涉個人所處的社會、文化內涵如何看待與處理人的老化。人為什麼老?有的人又為什麼長壽?
一般認為其源自人基因的命定,以及後天環境因素使然。本文則特別關注後者環境的影響力。
在地老化的「地」常指「地方」(place)。依環境行為學,人長久生活之處,由於與之長期互動,因此賦予特殊意義,進而產生認同。
換言之,地方已從均質的環境中被人的主觀意識提攜出來,對人的生活、生命持續產生影響。但地方到底指什麼特定的空間與環境呢?這要回溯「在地老化」的源起。
在地老化基本上與「去機構化」、「機構化」之概念有著歷史發展上的對照關係。英國上個世紀中以後,逐步發現過往維多利亞式照顧社會上弱勢族群的設施,因為過大、封閉、老舊,使居住其內的受照顧者之生活不合人性。易言之,這些設施已呈現機構化的不良現象,因此改革呼聲應起。
最直接的去機構化做法即是讓這些居住者回到一般的生活環境裡接受照顧,這正是提出「回歸主流」(mainstream)理念的原因。
(圖片來源: Nick Karvounis on Unsplash)
這些理念影響西方諸多國家,1980 年代英美許多即有的照顧老人、身心障礙者之大機構紛紛解散,轉型為小型設施落座於一般社區。
軟體方面, 英國也最早出現「社區照顧」(community care)政策,啟動輸送醫療、社會福利新作法,其他國家紛紛效尤,包括日本之公部門社福政策也設法回應去機構化的潮流。
事實上,在地老化最直接的做法是「在家老化」(Aging at Home), 加拿大相關的政策即採用此詞。換言之,這裡的「地」指「家」。
而在地老化意味著在長久居住的地方老化,這個地方顯然又比家的範圍要寬大。如果我們考量到老人隨年歲增加,行動力趨緩。開車、騎機車、腳踏車的反應力減弱。這使得老人日常生活的活動範圍趨小。
那麼,「社區」可謂是老人最常來去的生活圈,這在農、漁、山村或各類眷村更為明顯。
「都市社區」的界限則較不易界定,一方面老人活動的範圍或許因為方便安全的步行道與公共交通系統,可以拉得較遠。但另一個極端, 也可能因為這些公共設施不安全、舒適、方便,讓老人家畏於出門,而縮小了生活的行動範圍。
綜上所述,我們大致可辨明在地老化至少有兩個尺度的生活場域, 一個是居家生活,另一個是社區、鄰里生活,或者附帶所謂的都市生活。事實上,「社區照顧」種種軟體也都在家庭與社區兩個場域裡開展。
(圖片來源:pixabay)
下文先檢視高齡者居住環境中「居家」與「都市」二尺度環境現有實務與學界的思維與做法,並以療癒/育性環境之理念檢討其缺失。之後再論述本文特別著重的社區尺度環境,將療癒/育性環境理念置於社區尺度之場域來思考,設法建構出「療癒/育性社區」的具體內容。
▍ 年齡友善都市在地老化之都市尺度,即是高齡市民的都市生活所涉及之各種空間、設施與環境範圍。
至今有關這方面的論述最具影響力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2007 年對全球 33 個大中小城市進行的調查,以焦點團體(focus groups)方式訪談各城市的高齡者,彙整出「年齡友善都市準則檢查表」。目前全球不少都市正朝此方向改善、營造對高齡者友善的都市生活環境。
WHO(2007)提出「活躍老化」的重要決定因素,包括實質環境、個人、社會、健康及社會服務、經濟等因素,以及文化與性別等更大範疇的因素。根據 WHO 再確認的年齡友善都市的八大向度,如圖 7-1。
年齡友善都市八大向度中,「住宅」、「交通」、「戶外空間及建築物」屬於實質環境因素;「社會參與」、「尊重及社會包容」、「市民參與與就業」則包含於個人、社會、行為及經濟因素;「社會支持及健康服務」、「傳播與資訊」則涉及健康、社會服務與社會因素。
每向度下又列出諸多小項及更具體的準則,促使年齡友善都市檢查表相當多面,也顧及具體之細部,但究竟此檢查表是否完善?本文將以療癒/育性環境理念進一步檢視。
圖 7-1 活躍老化各因素與年齡友善都市向度關係圖
1.「都市」與「社區」對高齡者言,都市與社區之關係到底如何?若仔細檢視 WHO 所提出的年齡友善城市準則,可以發現社區尺度與都市尺度不時交錯出現。這應該是因為,市民(包括高齡者)的生活經驗含括都市生活與社區鄰里生活二個層面,二者又常連成一氣。都市裡公共設施集中,多具備便捷的大眾運輸。
遠離都市的農、漁、山村,則較難讓高齡者享受都市鄰近大醫院、較豐富完善的醫療資源、護理之家、及社區照顧體系之好處。當然,鄉村亦有都市所沒有的好處,如較自然寧靜、鄰里熟悉的環境等。
反過來說,如果高齡市民居住在一個不明顯或沒有社區、鄰里的地方,恐怕將會有極大的問題。譬如近年日本都市中公寓或中低收入戶住宅裡的高齡者因缺乏鄰里互動,以致彼此冷漠,獨居者常發生孤獨死事件。
換言之,任何都市裡必須持續經營「社區、鄰里組織與意識」,開發高齡者與鄰里居民有直接面對面互動、彼此支持的機會相當重要。
2.「自然」的重要年齡友善都市的準則沒有特別強調自然環境的重要性,雖然其檢視表包括「戶外空間」向度,也提到公園。但是眾所周知的,許多都市或都會區飽受空氣汙染之害,微氣候又多有熱島效應,而這二者對身體孱弱的高齡者常有致命之害。
在療癒/育性環境理念中,高齡者接觸自然或園藝療法是一重要的面向。都市裡有綠帶、大小型公園綠地、甚至都會自然公園,不僅可減少空氣汙染,亦降低熱島效應,對市民多有好處,更可讓高齡者接觸生機盎然的自然,更不用說它們常是家庭三代休閒的去處。
3. 住宅區年齡混合(age mix) 與社會階層混合(social mix)的重要性在過去的老人健康與社會福利服務的思維下,歐美及日本等國家興
建不少老人公寓、退休社區、安養機構、養護機構等。不過,這些社區與機構缺乏年齡混合,甚至因為入住的門檻也容易產生單一社會階層聚居之情形。我國在過去數十年也興建了一定數目的這種住宅與機構,另方面自然發生的老人社區更是不少,如早期的軍公教眷村現今多已成為老人社區。
(圖片來源:istock)
這種社區在時間上會有整批世代推移的現象,雖然此狀況有其好處,但同時也缺乏年齡混合的好處,畢竟現今社會愈趨流動,加上少子化與家庭核心化,三代同堂的比例降低很多。
另一方面,如果都市經營沒有良好的配套措施與社會階層混合的住宅政策,住宅區由於區位地價的差異,容積率的管制,使得私部門供應的住宅趨向高價位地段的豪宅,很容易產生社區的貧富差距,造成社會階層隔離。
若加上上述社區裡年齡未混合的效應,這對經濟弱勢的高齡者而言是有害的。然而,年齡友善都市的住宅向度對此卻缺乏著墨。
4.高齡者療癒/育資訊的傳播在醫療界早有 Planetree 運動,也就是提供資訊給高齡病患與家人、照顧者,充分了解疾病、相關醫療療程與生活適應等,可以共同參與各階段療程,提昇高齡者療癒/育之效益及其生活品質。
這部分在都市中較容易達成,譬如透過公共圖書館,提供相關藏書;或通過互聯網串連有共同遭遇的老人與家庭,彼此鼓勵、交換資訊等。WHO 準則亦未提及這部分的重要性。
繼續閱讀:1. 臺灣的在職訓練,真的有提升專業職能嗎?小規模訓練效果更好
更多《銀髮生活》的文章:
《銀髮生活》主編/蔡瑞明 等20人合著
本文經巨流圖書公司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在地老化的「地」常指「地方」(place)。依環境行為學,人長久生活之處,由於與之長期互動,因此賦予特殊意義,進而產生認同。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出版媒體 麗文文化事業機構
- 麗文文化事業機構最早為1976年成立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逐步擴展有巨流圖書、麗文文化、藍海文化等出版社,長年關注社會脈動、關心文化及教育發展,出版方向以社會、社工、社福、心理諮商、環境、教育、文化…等為主,除了邀請國內學者專家著作,亦與國內各學術單位、機關團體…等合作出版以及翻譯出版國外優良書籍。
巨流圖書除了得到行政院“老字號,金招牌” 圖書事業特別獎外,亦獲優良圖書金鼎獎、台灣嘉新兆福優良著作獎、國立編譯館獎勵人權教育出版品編著獎…等多項獎項肯定。
機構另外在全台21間大學校內設立直營門市,為學校教職員、學生提供各項服務。
官網:http://www.liwen.com.tw/
巨流FB粉絲團:https://goo.gl/pj1m5y
麗文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iwenpublisher/
藍海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9899413102&fref=nf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