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通用設計」了嗎?減少照護人力、提升生活自理的友善環境

你家「通用設計」了嗎?減少照護人力、提升生活自理的友善環境

當障礙者、失能者有足夠的生活支援系統時,就能生活自理、融入社會、貢獻生產力,減少社會投入照護的人力與經費。更有甚者,在通用設計的架構下,若打造讓老人照顧老人的「友善在地老化」環境,便能減少照護帶來的社會負擔。

原水文化

2016/07/15

瀏覽數 31,411



作者/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 創會理事長 郭外天

1. 什麼是通用設計?

「通用設計」指的是在設計之初,就將不同類型使用者都可使用的共用化設計考量在內,以失能、身障人士、老年人都能輕鬆使用為目標,並注重其他使用族群的共容性,所做的設計不會對其他使用者造成困擾,任何類型的使用者都能夠方便使用。
 
「通用設計」的概念最早源於1950年代,當時開始關心身障者的居住與移動問題,思考如何移除住家與公共空間中的各種移動障礙時,出現「無障礙空間」的設計概念,開始針對身障或其他不良於行的人,設計方便活動的空間配置。
 
1987年,美國設計師羅納德.麥斯提出「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一詞,認為通用設計是針對市場需求,以清楚易懂的方式,讓每一件物品都能讓所有人使用,包含身障人士。
 
後來,麥斯和一群設計師又更明確地提出通用設計的七項原則:

日本Tripod 設計公司負責人中川聰先生再提出三項附則:
 
2. 為什麼需要通用設計?

「無障礙空間」與「通用設計」的導入,能夠解放障礙者或失能者,使其能夠更輕鬆而無障礙地自由出入與生活,讓身障與失能者走出來,參與社會,不再因為環境的限制而被迫自我侷限,並能夠減少身障與失能者只能被人照護的依賴心理。
 

當障礙者、失能者有足夠的生活支援系統時,就能生活自理、融入社會、貢獻生產力,減少社會投入照護的人力與經費。更有甚者,在通用設計的架構下,若打造讓老人照顧老人的「友善在地老化」環境,便能減少照護帶來的社會負擔。
 
即將邁入高齡化社會的臺灣,需要輔具和通用設計的人口大增,若生活環境仍然沿襲目前的規劃,將會降低行動不便的長者外出活動的意願,從而削弱社會活動力、增加社會成本。
 
有鑑於臺灣社會未來人口結構的發展趨勢,我們需要更積極而全面地將通用設計導入居家生活與公共空間中。



 
3. 居家生活與通用設計

根據衛福部統計,臺灣每天平均有兩位年長者因跌倒或摔傷進而導致死亡。其中,40%都是在自宅發生跌倒或摔傷意外,居家地板濕滑、衛浴設備不良,缺乏安全扶手輔助與室內照明不足是造成老人跌跤的四大殺手。
 
另外,無電梯的老舊公寓是老年化臺灣社會的一大隱憂。根據內政部統計,全臺灣四到五層樓的無電梯公寓共有135.8萬棟,若無適當輔具或通用設計介入改善,將會造成老年人邁不出家門的實質繭居狀態,不容小覷。
 
▲年長者因為行動力退化,容易發生跌倒或摔傷的意外事件。
 

還有這些精采文章可以看>>

*你的下半身無力嗎?老化就是從這裡開始!顧好下半身,才有下半生

*臺灣的照護人力跑到哪去了?高折損率+低留任率=缺乏照護人力

*「在地老化」不是口號,看看瑞典、德國和日本怎麼做



本文經【原水文化】、【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同意後轉載,
更多本書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原水文化

原水文化

出版媒體

人生對自己最大的承諾就是擁有健康美好生活, 城邦「原水文化出版」以其長期在保健領域耕耘的精神, 與您一起攜手相伴美好熟齡生活。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