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糖常「無症狀」若長期忽視,恐引起腦中風!

    30536 人瀏覽
    由於糖尿病大多沒有症狀,常常因為併發症出現後才進一步檢查出有糖尿病,早期篩檢、早期治療很重要。國民健康署提供成人健康檢查,40歲以上建議每3年篩檢1次,60歲以上建議每年篩檢1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一名60歲的林先生患糖尿病10幾年,雖然都有拿藥吃藥,但糖化血色素一直都在9%左右(一般人的正常值約小於5.7%,糖尿病人宜控制在7%以下)。最近聽聞鄰居因為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造成心肌梗塞,因此到大醫院就醫,希望可以把血糖控制更好。
     
    醫師建議按時使用血糖藥物,要自行監測血糖,並且調整飲食。1年後林先生的糖化血色素慢慢地降到6.6%,整個人精神比以前好很多。
     


    ▍糖尿病病人高血糖最常「沒有症狀」
     
    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科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葉美成說明,糖尿病病人高血糖最常「沒有症狀」,部份的人會出現「多吃、多喝、多尿」的「三多」症狀。

    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會造成糖尿病併發症,例如
    腦中風心肌梗塞、慢性腎臟衰竭,嚴重時會需要洗腎、蜂窩性組織炎、傷口不癒合、傷口越爛越大甚至需要截肢、手腳末端感覺麻木或疼痛、糖尿病眼底病變、視力漸漸模糊甚至失明。
     


    這些併發症出現後通常不可逆,建議在糖尿病的早期就把血糖控制在良好的範圍內,才能把併發症出現的機會降到最低。由於糖尿病大多沒有症狀,常常因為併發症出現後才進一步檢查出有糖尿病,早期篩檢、早期治療很重要。
    國民健康署提供成人健康檢查,40歲以上建議每3年篩檢1次,60歲以上建議每年篩檢1次。
     
     

    ▍自我血糖監測 由醫師安排每日測量次數
     
    葉美成醫師提醒,風險較高的人例如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缺乏運動、血壓血脂異常、曾有妊娠糖尿病、曾有心血管疾病等,也建議做糖尿病的篩檢。一旦檢查出糖尿病,可以用飲食、運動和生活習慣改變做治療,如果經過生活習慣改善血糖還是高,可以經由醫師評估開立適合的血糖藥物治療。
     
    肥胖
    (圖片來源:pexels)
     
    「自我血糖監測」執行方式很簡單,建議到醫療器材行買一台血糖機,每半年到一年把血糖機帶回原店家校正,確保血糖機的準確度。
     
    醫師會根據每個病人的情形給予測血糖的次數和時間點。血糖較不穩定的時期,每日測的次數會比較多,當血糖達到穩定狀態,醫師會根據病人的意願減少測血糖的次數。如果病人無法自己測血糖,也可以由照顧者來幫病人測血糖。
     
     

    ▍血糖測量、飲食、運動同時改善
     
    葉美成醫師表示,控制血糖不是看病拿藥回家就沒事了。醫師會根據每個病人的狀況整體評估後開立適合的藥物,藥物包括口服藥、打針藥物或是口服加上打針的血糖藥。
    病人要按時使用藥物,並且每日執行「自我血糖監測」,回診時與醫師討論血糖值、飲食內容、運動的情形。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病人也要與醫師討論藥物是否有副作用或身體不適等等。透過良好溝通,醫師更可以適時做藥物的調整、飲食運動的建議,通常經過雙方共同的努力,一般都可以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期望每個糖尿病人都可以及早將血糖控制在良好範圍內,以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本文經優活健康網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照顧技巧】糖尿病的日常生活照顧

    2. 怕痛的看這裡!一款不用天天扎針的無線血糖機,讓量血糖不再是惡夢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