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頻尿、急尿、漏尿?「膀胱過動症」讓患者步步驚心 醫師:透過治療可解決
31761 人瀏覽 -
-
-
2018/08/20
作者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
-
-
-
-
-
文/醫藥線記者 丁彥伶
好友聚會聊天,不自覺聊到自己父母過去有多努力、多厲害,她說她的媽媽,以前曾經身為某政要貼身秘書,精通六國語言,而且還是是名人之後,但是現在她媽媽卻很少外出,仔細詢問,原來她媽媽有「頻尿」的問題。
朋友說,她媽媽罹患頻尿的問題20年,一天跑廁所十幾、二十趟,求醫後也沒太大改善,現在連家門都不敢出了,因為總是怕會來不及跑廁所。後來我將朋友媽媽的症狀問了醫師,醫師說,很可能是「膀胱過動症」。現在使用藥物治療,效果就很好了,並沒有那麼難醫治。
臺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李世明說,在正常情況下,當我們的膀胱尿量積到200CC左右時,會經由脊髓神經傳遞「有尿意」的訊號到大腦,大約積尿到400CC左右就會感覺脹尿,逼尿肌會收縮,產生尿急的感覺。
但罹患膀胱過動症的人,就有可能在尿量還未積到200CC時就有膀胱內壓過高,引起膀胱逼尿肌發生不自主收縮,會感覺到必須馬上排尿,而且是急尿!導致患者常發生才剛有排尿的感覺,但還沒走到廁所就尿出來了的窘境。
據泌尿科醫學會分析,膀胱過動患者因為頻尿、尿急,容易有六大生活困擾,包括:不敢出遊、夜尿睡不好、影響工作、社交與自信心,甚至性愛時會漏尿!影響親密關係,嚴重時甚至會伴隨情緒低落或憂鬱症。
如果是老年人,半夜頻頻起來上廁所,也可能增加跌倒受傷的風險。
(圖片來源:photoAC)
各種年齡層都可能罹患膀胱過動症,有些女性容易緊張,突然要開會或是上臺說話、考試時,每十分鐘就要跑一次廁所,而中老年也是膀胱過動症的好發族群。
李世明說,膀胱過動症又稱為「神經性膀胱炎」,神經敏感或是曾經中風過引起神經病變等等,是銀髮族發生膀胱過動症的常見原因。針對這類型的治療可以採用抗乙醯膽鹼類藥物,抑制自主神經過度敏感的問題。
過去抗乙醯膽鹼的藥物,會同時抑制掉所有自主神經主導的人體功能,患者常會有口感舌燥、嗜睡、便秘、意識混亂、身體無力等副作用產生,而且因為它會抑制逼尿肌的反應,也可能會有尿路滯留的問題,所以有些患者不太敢吃。
對此,李世明強調,現在已經有對抑制泌尿系統平滑肌M3受體選擇性較高的抗乙醯膽鹼藥物,不僅副作用降低許多,還能預防尿失禁的發生。
▍評估膀胱過動症兩大重點:尿量少於200CC、尿流速低
如何評估頻尿問題,是膀胱過動症引起?以前通常會以上廁所的次數計算,一天或白天超過八次以上就算是膀胱過動症。
不過,林口長庚醫院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建議,以排尿量和尿流速來看比較準。主要是夏天時,可能因為天氣太熱、太渴,一下喝太多水;或是冬天都沒有流汗,體內水份較多,都有機會使排尿次數增加。如果排尿量低於200CC、尿流速低,可能和膀胱過動症有關。
(圖片來源:photoAC)
繼續閱讀:
1. 每晚夜尿次數多的人會短命?
2. 漏尿好尷尬......該怎麼辦才好?女性必學的重要運動
資深醫藥記者|丁彥伶
點此了解丁彥伶>>
―
罹患膀胱過動症的人,就有可能在尿量還未積到200CC時就有膀胱內壓過高,引起膀胱逼尿肌發生不自主收縮,會感覺到必須馬上排尿,而且是急尿!導致患者常發生才剛有排尿的感覺,但還沒走到廁所就尿出來了的窘境。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 資深醫藥記者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 曾任大成報健康中心主任、欣傳媒醫療記者、前週刊王時尚娛樂新聞平台副主任,現為醫療專欄作家。 在健康醫療線上提醒民眾注意健康保健多年,近來鑽研運動醫學和肌少症,親身體驗,日益發現運動的好處,只要願意多動,真的可以克服肌少症,常保年輕體態,也會更健康!
丁彥伶專欄:http://www.ilong-termcare.com/Expert/Detail/23
-
-
-
-
- 一起來討論
- 1 推薦的洗澡椅
- 2 身體好不好,看腳就知道!如果妳...
- 3 為什麽響屁不臭,臭屁不響?憋回...
- 4 警惕!出現這幾種情況說明你血糖...
- 5 血栓多是吃出來的 常吃3種食物...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