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坐愛翹腳,屁股痛痛緊緊的 – 梨狀肌症候群

    20929 人瀏覽
    想要擺脫梨狀肌症候群帶來的緊繃痛感,可以先休息、服用消炎藥,或局部注射類固醇等方式。

    文/白映俞 醫師

    「我這兩個月來認真跑步,做深蹲,想要控制體重,讓線條美一點。」OL小美告訴醫師:「不過接著就覺得右邊屁股常常痛痛的。」

    「除了屁股痛,還有什麼感覺嗎?」醫師問。

    「有點麻,有點緊,說不上來呢!」小美急著問:「我還這麼年輕,會有髖關節發炎的問題嗎?」

    醫師說:「聽起來比較像『梨狀肌症候群』,我們來安排些檢查。」



    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可說是一個「小肌肉扳倒大神經」的故事。我們先來認識兩個重要的結構:梨狀肌與坐骨神經。

    梨狀肌位在
    臀部深處,並不大,是條扁平、近三角狀的肌肉,但梨狀肌很重要,我們要穩定髖關節,想要站三七步,或要換腳變成七三步時,都得靠梨狀肌來穩定平衡。當我們要旋轉髖部,讓腿和足部向外拉離身體中心線,做出外轉外展動作時,也需要梨狀肌。


     
    梨狀肌症候群


    而鼎鼎有名的坐骨神經,是條挺粗又長的神經。坐骨神經匯集下背部神經分支,經過臀部並往下延伸,沿著大腿後側往下走,在膝蓋處分支,再通道腳底,幾乎提供了整隻腳的皮膚部分、大腿後側肌肉、小腿及腳部肌肉的所有神經連結。

    重點就是,坐骨神經於經過臀部時,會經過梨狀肌的旁邊;甚至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其坐骨神經會穿過梨狀肌本身。因此,當梨狀肌變得持續收縮緊繃、
    發炎腫脹,會壓迫到一旁經過或穿過的坐骨神經,刺激到坐骨神經,引發患者於屁股、髖部附近的疼痛、麻木,這痛也可能會隨著坐骨神經的走向延伸至腿部,我們稱為「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什麼時候比較容易出現「梨狀肌症候群」呢?

    ● 髖部曾有外傷。
    ● 長距離跑步、騎腳踏車、
    爬樓梯、卯起來練弓步蹲等運動讓肌肉使用過度。
    ● 女性的骨盆較寬,容易導致梨狀肌症候群緊繃,若有翹腳習慣則會更容易。
    ● 進行長途旅行中的坐車或開車,或工作上習慣久坐。 


     
    梨狀肌症候群


    診斷「梨狀肌症候群」

    目前醫師可以靠著病史診斷梨狀肌症候群,若有診斷上的必要,可以用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方式,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坐骨神經痛,也就是排除椎間盤突出、腰椎壓迫性骨折骨刺、腰椎狹窄等狀況。


    治療「梨狀肌症候群」

    想要擺脫梨狀肌症候群帶來的緊繃痛感,可以先休息、服用消炎藥,或局部注射類固醇等方式。但多數人在適當的休息、拉筋、與調整習慣後,就能痊癒,不太需要走到藥物注射。


    舒緩「梨狀肌症候群」

    ◆ 記得不要久坐,至少每個小時都要起來動一動。
    ◆ 坐著時不要翹腳。
    ◆ 坐下時口袋不要再塞東西,如果剛好後口袋還插著個皮夾,會更壓迫梨狀肌。
    ◆ 運動前先暖身,分配好
    運動份量,不要短時間內猛操臀部。

    接下來介紹幾個能幫助梨狀肌放鬆的動作


     
    梨狀肌症候群


    抱柱跨腿

    雙手扶住一根柱子,把右腿的腳踝放在左腿的膝蓋上,整個身體往後坐、放低身體,感覺屁股後方的伸展。停留幾秒後,再換邊練習。


    收單腿

    可以先做掌撐平板式的動作,靠兩手與後腳著地,撐起身體。接著收其中一隻後腳彎曲到腹部下方,雙手繼續撐地保持平衡,讓上半身往下壓,感覺曲腿那側臀部後方的拉筋。停留幾秒後,再換邊練習。


     
    梨狀肌症候群


    坐姿拉筋

    坐著時可以雙腳交叉盤坐,也可以是讓腳掌互頂,上半身逐漸往前傾。重點是身體前傾的過程中,要把背部打平打直,不要彎腰。感覺臀部後方的肌肉伸展。


     
    梨狀肌症候群


    坐姿抱腳

    坐姿時一腳平放往前伸,雙手抱住另一隻腳腳踝,往胸部靠近。可以靠自己雙手的力量調整伸展的強度。


    仰躺跨腿

    躺在地墊上,兩腳彎曲,右腳橫放腳踝在左腳膝蓋上,雙手抱住左腳的大腿或小腿,讓左腳連同右腳更靠近身體,這時感覺右大腿後方的伸展。



    原文經照護線上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骨盆很重要!骨盆帶功能測試
     
    2.
    6成女性骨盆前傾不自知!1招正骨盆消除下背痛、小腹凸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