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的老後 讓空巢父母重拾自立能力

偏鄉的老後 讓空巢父母重拾自立能力

雲林縣失能人口推估超過2.9萬人,但長照系統的能量僅能幫助3000人。資源不到位、青壯年人口又流失,雲林如何靠著「自立支援」,為長者重拾生活自理的能力?

天下雜誌

2020/11/30

瀏覽數 6,585


文/林倖妃
 
雲林斗六的長泰老學堂,最近幾乎成了熱門景點。
 
去年12月,總統蔡英文到長泰老學堂為「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揭牌,象徵為長照2.0計劃揭開序幕,要建構「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的在地社區化長照系統。
 
承接中心的雲林縣老人福利保護協會理事長林金立,忙得團團轉,因為從成大護理系到衛福部等陸續率隊到訪,從台灣頭到台灣尾絡繹不絕,都是來了解雲林的社區整體照顧模式,以及林金立從日本引進的「自立支援」照顧技術。
 
事實上,雲林縣更急於要從長照2.0試辦計劃中建立模式,快速複製到所有鄉鎮。因為雲林的老年人口比率僅次於嘉義縣,到去年底,老年人口已佔17.1%,老化指數為141.9,老年人數遠高於14歲以下幼年人口,推估失能人口超過2.9萬人。
 
「但目前能提供的能量,只有3000人左右,」3月才接任社會處,處長徐忠徹將日托中心、日照中心、養護機構和護理之家算了一遍,「預估需求量相當大,但所能提供遠遠無法滿足,落差還很大,」他毫不諱言。
 

▲陳進來(94歲)。走近陳進來身邊,她突然伸出手握住《天下》記者的手,好奇地問,「你哪裡來?台北喔,我弟弟也住台北,三重埔。」陳進來每天都會到長泰老學堂(日照中心)「上學」,因為看到很多人都是自己走進去,她也堅持要一步步自己走,下午4點要返家時,她才像洩了氣的皮球,坐在輪椅上等著交通車送她回家。
 
長泰老學堂本身為老人日照中心,肩負A級旗艦店整合服務的任務。「社區照顧是跨專業整合機制,而ABC就是整合場域促成醫療和照顧整合,」戴著眼鏡,從事社工工作超過20年,林金立將A定位為服務協調者、B是區域服務開發和專責分工,C則是預防失能衰弱衰老服務。
 
林金立很清楚,作為A級旗艦店,居中協調B和C的資源介入,共同目標是提高長者的生活自立能力,「過去只有居家服務,現在關鍵是引進醫療,居家復健居家醫療、居家護理等專業和資源進入。」而長泰老學堂就是一個實驗示範點。
 

▍獨守空巢 長者不得不自立
 
在長泰老學堂內,照顧老師陳民謠正跟著音響帶動唱,雙手搖擺、雙腳也不停走動,20多位老人家眼睛盯著她,不忘跟著比劃。
 
距離3公尺遠處的能力回復運動設備,84歲的林阿花一邊看老人律動,一邊以雙手撐住,往前傾後再緩緩挺直。她每週三搭交通車到長泰老學堂,在職能治療師的指導下,做能力回復運動,平常有居家服務員到家裡為她洗澡、煮飯、如廁和打掃家裡,「這樣就可以了,」她說。
 
3年前出了車禍,林阿花臥床很長一段時間,只能靠輪椅行動,3個女兒遠嫁台中、台北,最近的也在虎尾,「女兒告訴我要自己學走路,不然從此後都要坐輪椅,還要請外勞,」她堅決回答,「不要。」
 
獨居、但也不願意聘雇外籍看護,林阿花開始認真學走路,居家服務的進入,讓她不怕沒人照顧,在長照2.0開辦後,個案管理師幫她安排交通接送,到長泰老人堂進行能力回復訓練,以及到牛挑灣巷弄長照站參加活動。
 
現在的她,不但生活能自理,每天早上起床後,還會拄著助行器在社區運動、和鄰里互動。
 

▲獨居、不願請外籍看護的林阿花,努力復健,重拾正常的生活步調。(王建棟攝)
 

▍社福與醫療資源大整合
 
為整合社福和醫療,今年台大雲林分院和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都將加入B級行列,銜接出院準備和居家醫療。
 
位於林內鄉的同仁仁愛之家(安養兼養護機構)是B級長照專賣店,也是貫徹林金立自立支援理念的場域。早上10點半不到,掛著「同仁社區食堂(複合型服務中心)」招牌的房舍,已經傳出充滿健康氣息的聲音,29歲的職能治療師邱建興提高音調,「來,腳抬高,向外伸。」
 
穿著綠外套,腳上套了雙拖鞋,黃文男露出微笑,跟著邱建興的指揮,張開了雙腳。「中午共餐前,我們會用交通車載送附近的老人家先來做律動,」主任賴婉淑解釋,他們都是社工莊秀如去村里宣導,逐一去家中訪視才願意出門。
 
一旁的牆面上,掛著長照2.0未來執行服務,包括失智症照顧服務、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社區預防性照顧、預防失能或延緩惡化服務、送餐、供餐和日間照顧服務,而目前除了送餐、供餐和預防失能服務,其他都尚需進一步建構。
 
雖然掛牌了,但資源仍尚未補齊。不過,進入同仁仁愛之家,更能了解自立支援的意義,不約束、不包尿布、不臥床,讓原本已經臥床的老人家,從學習坐輪椅,進一步透過能力回復運動能脫離臥床,開始自行吃飯,達到生活瑣事都能自己來。

長照2.0的17項服務中,社區預防性照顧、延緩老化及預防失能服務,都和自立支援有關。
 
院內一處角落,每一台看似健身器材的設備,都貼著鮮豔欲滴的水果照片,「木瓜」用來訓練大腿肌力,透過大腿張合幫助肌肉收縮,「西瓜」則是讓長輩躺平,用腳推前面的板子,以訓練關節和肌肉。
 
「有些長輩不識字,用照片幫助他們去識別機器,」賴婉淑說時,一旁劉阿公努力以雙手撐住2.5公斤重的鐵塊,前傾往下壓,一邊數著「1、2、3」,坐在輪椅多年,他正努力要邁開步伐,重新撿回自己的人生。
 
攤開林金立劃定的計劃目標,未來B級長照專賣店與C級的巷弄長照站,配合A級旗艦店整合服務,斗六、林內要從「1A、2B、4C」,在今年底達到「1A、5B、15C」的目標,讓老人在30分鐘的範圍內都可以得到服務。
 
「長照2.0希望能扎根社區,但雲林的民間團體能量和能力都不足,」社會處副處長陳怡君坦承,尤其雲林不像台北地小人稠,服務輸送的成本更是加倍,都成為雲林面對高齡的困境。
 
對雲林來說,當務之急或許是拉進可用伙伴,從學校到鄉鎮公所,準確盤點需求和可用資源。然而,對林金立來說,支付制度才是最重要,改採依據所提供服務以案計酬,而不是以時計薪,「政府如果提供誘因,就可以鼓勵大家一起發展,」他說。
 
原文經天下雜誌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解決農村高齡課題,台灣長照革命的先行者-林金立推動「零約束照顧」
 
2. 「我來幫你!」什麼都幫長輩做好好,是「尊敬」還是「剝奪」?


推薦閱讀: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華文世界最優質的財經雜誌

每個關鍵時刻,「天下」都以積極、前瞻、放眼天下的態度,試圖為台灣在世界前進的潮流中找到定位,為企業因應政經巨變找到出路,為領導人與中產階級搭起溝通的橋樑,為台灣追求一個美好而公平的社會。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