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環保葬......日本高齡社會新流行-終極的「零葬」,葬禮只有一次,反而更要簡化

除了環保葬......日本高齡社會新流行-終極的「零葬」,葬禮只有一次,反而更要簡化

在現代這個人們多半活到高齡才過世的「大往生時代」,一直到過世以前,人和社會的關聯是漸漸變得疏離,最終淡出。肉體的死亡只是一瞬間,但社會的死亡不是這麼一回事。每個人的終點並不是突然造訪,而是緩慢地到來。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10/03

瀏覽數 104,795



作者/島田裕巳
 


▋  葬禮的簡化是時代必然的趨勢

我們究竟為什麼要辦喪事,要建造墓地呢?現在的我們已經越來越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了。
 
人一過世,就得要想辦法處理其遺體。這件事是必定要去做的。

 

(圖片來源:Brittany Randolph@flickr, CC BY-SA 2.0)

但是,我們還是要聚集一堆人,一起為往生者哀悼嗎?也越來越沒有這種必要了。
 
其實,即使想要找一堆人來參加葬禮,卻面臨了找不到人來參加葬禮這種窘況。
 
我和身邊的親戚都經歷過同樣的事情,有些往生者過世時是八十歲或九十歲了,其親朋好友也大多都已過世。即使還在世,也常常會因為年紀過大而無法出席葬禮。

有些人在職場上的那些年過得很活躍,人脈很廣,但是退休後過了二十、三十年,這些人際關係也都斷絕了。

在現代這個人們多半活到高齡才過世的「大往生時代」,一直到過世以前,人和社會的關聯是漸漸變得疏離,最終淡出。

肉體的死亡只是一瞬間,但社會的死亡不是這麼一回事。每個人的終點並不是突然造訪,而是緩慢地到來。

因此,生與死的界線逐漸變得模糊了起來。這些已經與社會不太有關連的人們過世了,並不會帶來什麼太大的影響。雖然對其家屬來說是一件大事,但影響範圍也只是到此為止。

 

(圖片來源:pixabay)

因為有這樣的狀況,葬禮的簡化才能以極快的速度發生。

這是時代必然的趨勢。

接下來這個趨勢也會一直發展下去,我認為不會有回頭的可能性。雖說流行會反覆出現,但這個趨勢可跟流行不同。
 
我們不需要葬禮。

這樣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即使舉辦葬禮,參加者也沒有以往多。只要舉辦邀請家人和親戚出席的家族葬就夠了。以上是目前的趨勢,甚至還有越來越多人認為就算是直葬也沒關係。

辦喪事就是得花錢。但現在大家都很長壽,年紀大了以後,在醫療和照護方面更需要花錢,因此也沒有太多剩餘的金錢可以花在辦喪事上。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都市地區已經沒有像地區共同體那樣緊密的人際關係。若是共同體還存在,一個人的死亡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大事,但是在都市,每個家庭並未跟社區的其他家庭有頻繁的往來。

人是在醫院過世的,家屬又在喪葬會場舉辦葬禮,這麼一來,很有可能往生者的鄰居們都不知道該人已經過世了。
 
另外還有一點,孤獨死和無緣死的人數增加了。
 

(圖片來源:Henry Hemming@flickr, CC BY-SA 2.0)

若老人家是獨自一人生活的話,就很容易發生這類事件。老人家會獨自生活,表示身邊沒有什麼親人,過世以後也可能沒有能幫忙辦喪事的親屬。
 
即使還有其他家人或親戚,但由於長年以來都沒有聯絡,甚至是不知道對方身在何方,親戚也會覺得跟往生者已經沒有關係,未必會想幫忙辦喪事。對家人或親戚來說,這個人可能早已等同於死亡了。
 
若是能在共同體中生活,就不用擔心會面臨孤獨死或無緣死。然而,共同體同時也具有約束力,這種束縛讓人覺得厭煩。就這一點來說,都市中的單獨生活可以不受共同體規則的約束,在精神上也比較放鬆。人們並不想捨棄這種輕鬆的生活,再度回到共同體。一旦體會過都市生活的自由,就不禁會這麼想。
 
但確實,這樣一直獨自生活下去,總有一天會面臨孤獨死或無緣死,也有人可能會覺得寂寞吧。
 
只是,人一旦死了,一切也都結束了。之後或許會給某個人添麻煩,但那也已經不是自己的責任了。會覺得寂寞的主體既然已經消失,也不需要再去擔心死後該怎麼辦。一些獨自生活的老人家,心中已經有將來會孤獨死的覺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都市化的進展更加迅速,越來越多人移居到都市。但是有一段時間,在都市生活的人死亡率並沒有這麼高。
 
死亡人數較少的時代,也是經濟持續發展的時代,當時的社會亦較有能力舉辦葬禮,慎重地埋葬往生者。
 
然而到了現在,猶如跟死亡人數的增長相反一般,經濟的發展日趨緩慢。通貨持續緊縮,薪資低落。再加上,年老後還得活上很長一段時間,導致人們在經濟上越來越吃緊,也就沒辦法在葬禮上花太多錢了。
 
不過,由於葬禮只要辦一次就好,不管如何都可以簡化。而當今最簡單的葬禮形式就是直葬。
 
將遺體送往火葬場火化,就結束了。
 

(圖片來源:pixabay)

以前日本的社會也是一樣,實行土葬時,將遺體埋入土中就結束了。

今天若是採用直葬,幾乎沒有人會請僧侶來火葬場誦經。若是不想在寺廟設置墓地的話,也就不需要請僧侶主持了。
 
在這之後的忌日法會也是一樣,如果家屬跟寺廟沒有什麼往來的話,就沒必要舉辦了。話說回來,家屬也未必想要辦法會,沒有什麼人會借用喪葬會館來辦法會。
 
幾乎沒有人舉辦無宗教式的法會。只有某些極具知名度的名人,才會在過世幾年後又舉辦追思會。
 
跟中世的狀況比較之下,現代人的葬禮還是辦得相當隆重。
 
最近有一種跟家族葬一樣變得廣為人知的新葬禮形式,叫做「友人葬」。
 
創造出這種葬禮形式的是日本最大的新興宗教團體創價學會
[1]
 
創價學會的會員們每天都會誦念《法華經》或「南無妙法蓮華」。這種活動被稱為「勤行」,是創價學會的信仰活動核心。
 
在進行友人葬時,會員們一邊實行勤學,一邊送走往生者。葬禮的一切事務會交給同伴們執行。
 
創價學會認為,佛教典籍中並沒有載明要由僧侶主持葬禮,另外他們信仰的對象日蓮本身也沒有舉辦葬禮,最後結論是,葬禮不需要由僧侶主持,也不需要給往生者戒名,因此實行友人葬。之後過了二十多年,會員們幾乎都採取友人葬的形式。
 
即使是非會員,也可以參加友人葬。另外,有一些人雖然並非創價學會的會員,但可以請託認識的會員幫忙舉辦友人葬。還有不少葬儀社可以協助舉辦友人葬。
 
也有人會想,像這種不請僧侶主持的直葬或友人葬,是否是一種正確追悼故人的方法?
 

(圖片來源:pixabay)

確實,跟以往的葬禮相比之下,直葬和友人葬實在是太過簡化,已經跟只是處理遺體幾乎沒有兩樣了。
 
然而,若以往生者的立場來看,他們並不想給家屬帶來太多負擔。
 
該怎麼安葬一個人這件事情,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有很大的不同。
 
在現在這個時代,有符合這個時代的葬禮形式。
 
我想以後也會持續變化下去吧。而目前正在發生的葬禮簡化,既是時代的趨勢,也是一種必然,會有越來越多人認為這麼做也很好。
 
 
[1] 日本宗教法人團體,原本屬於日蓮宗內部的法華講,後來與日蓮宗決裂獨立以後,成為創價學會。教義以《法華經》為基本,實現基於佛教思想的和平社會。

 


《讓人生的終點歸零》作者/島田裕巳 
本文經商周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
請按此了解

 




繼續閱讀:
 

1. 走了也能愛地球,臺灣就有的五種環保葬-海葬、樹葬正流行

2. 送親友最後一程:基督教的喪葬儀式


​​​​​

愛長照編輯團隊

愛長照編輯團隊

照護小秘書

樂活養生、心靈加油站、長期照護、病症知識、社會資源......長照所需要的一切,愛長照編輯會努力整理資訊給大家!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