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勞症候群:睡再多也補不回來-《微營養元素高效保健》
慢性疲勞症候群:睡再多也補不回來-《微營養元素高效保健》
在醫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做「慢性疲勞症候群」, 也稱為肌痛性腦脊髓炎。
天下雜誌出版
2021/03/04
瀏覽數 23,074
作者/陳諦
除了過勞,還有一種更棘手的疲勞問題,那就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勞心勞力或經歷緊張狀況後會感到疲倦,是很正常的生理反應,健康人只要好好睡上一覺,讓粒線體重新幫身體「充電」,隔天就能恢復精神,又是一尾活龍。
然而,一旦人粒線體損壞,就無法充分供能,久而久之,就會產生難以復原的疲勞,這種累,不是好好睡一覺就能解決的問題,它是根深蒂固的深層失調。
身體長期(六個月以上)感到疲勞、無力、注意力難以集中,完全提不起勁,任何輕微的動作都可能讓患者感到疲憊,就連起身洗兩個杯子或甚至只是起床上廁所都覺得很累,不管補眠多久,都沒辦法恢復體力。
除了累,還會伴隨著過敏或類似感冒的症狀,像是低熱、咽喉疼痛、頭痛、全身酸痛等,要病人描述問題,他可能也無法具體陳述不對勁、說不上來的累,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殆欲斃然」,累得好像快要死掉了,嚴重一點的,甚至只能臥床,什麼也做不了。
這種狀況,在醫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叫做「慢性疲勞症候群」, 也稱為肌痛性腦脊髓炎(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ME)。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好發族群是年輕成人,女性比男性患病率高。有些慢性疲勞症候群是從孩童時期就已經埋下種子,隨著年齡增長,愈來愈明顯,到成年時變成神經性疾病,可能因為緊張、感染、疫苗注射、化學接觸或心理上的壓力(如失戀、失去親人、失業)等形形色色的原因被觸發,如果身邊親近的家人或友人不能諒解,認為病人只是無病呻吟或缺乏抗壓性,可能會更加重患者病情。
導致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因至今還是無法完全釐清(目前常見的說法有:病毒感染、荷爾蒙失調、壓力、免疫系統失調⋯⋯),所以一般治療方式是以「減緩症狀」為目標,像是透過抗憂鬱劑、類固醇、NADH、抗組織胺或消炎藥等,另外再輔以心理治療或認知行為治療,以減輕低潮或肌肉疼痛的問題。

很多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患者因為能量太低,任何輕微的感染或壓力,都可能讓他崩潰,無法正常社交、工作或生活。若置之不理,可能會演變成更棘手的生理或精神疾病,不可不慎。
✔ 預防病態疲勞
無論是過勞或是慢性疲勞症候群,這種病態性的疲勞,都不能掉以輕心,應該及時尋求專業醫師治療,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問題,甚至致死。而最好的情況,當然是能夠防患未然,讓身體的發電廠不至於罷工。
以下這幾點,可以幫助我們預防身體陷入病態性疲勞:
● 補充粒線體微營養
像是輔酶Q10、維他命B3、維他命B12、維他命C、維他命D3、硒、鋅、鎂、穀胱甘肽、Omega-3 脂肪酸等,除了讓粒線體「發電」順暢,也能幫助人體抵銷壓力造成的自由基問題。
● 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 規律且適度的運動
● 均衡飲食,避免甜食與加工食品
● 戒菸,並節制咖啡與酒精
● 學習如何放鬆,例如:冥想
● 避免完美主義,欣賞自己的努力成果
● 學會說「不」
很多有病態疲勞的人,都是比較不懂拒絕別人要求的人,然而這種傾向卻時常不知不覺透支了過多的能量。
● 培養休閒嗜好
● 尋求適度的社交與情感支持
繼續閱讀:
1. 讓每塊肌肉都得到休息!謹記這觀念遠離疲勞痠痛受傷
2. 你有「慢性疲勞症候群」嗎?可能是腦部缺水
更多《微營養元素高效保健》的文章:
《微營養元素高效保健:德國國家藥劑師的粒線體營養處方,打造最強自癒力、抗老、不發炎、遠離慢性病》
作者/陳諦
本文經天下雜誌出版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