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媽媽開口,要送她去安養院?-《我和我的失智媽媽》

如何跟媽媽開口,要送她去安養院?-《我和我的失智媽媽》

媽媽啊,你千萬別突然明白過來,以為我們把你拋棄了!你沒有做錯什麼,我們也沒有做錯什麼,我們只是希望你能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裡,享受到最好的照護。

寶瓶文化

2021/12/01

瀏覽數 17,788


文/陸曉婭 

安養院的客服經理說,老人家來之前,一定要清楚地告訴她,不管她是否理解,都要直說,千萬不能讓她感到被騙來了。

怎麼跟媽媽說?告訴她「我們要送你去安養院了」?這麼說,她能理解嗎?她能知道這是我們反覆權衡後,覺得對她最好的安排嗎?她會不會覺得我們不要她了?

她的大腦已經無法理解我們為什麼會做這樣的選擇,但她的情感還活著,還能對不高興的事情做出反應。前些天,小楊阿姨幫她洗腳,她不配合,阿姨把她的腳往水裡按,她就小發了一下雷霆,罵阿姨「你這個霸道的傢伙」,驚得小楊阿姨都笑出來了。這個糊塗的老太太,居然能把憤怒表達得這麼清楚準確,一點兒不像失智啊!

幾次張嘴,我都說不出「媽媽,我們要送你去安養院了」。於是我改了一個說法:「媽媽,明天咱們去上次你去過的那個漂亮地方,你那天在那兒可高興了!」

媽媽面無表情地看著我,一點都沒有傷心難過的樣子。我鬆了一口氣。也許,她真的已經無法理解我說的話了。但願,但願這樣能讓她少一點離家的痛苦,快一點適應新的環境吧!
 
一月五日,一切都出奇地順利:先生的車沒有堵在路上,提前半個小時到了媽媽家門口。早上叫老媽起床,她也乖乖地起來了。早飯餵得很順,都是一大口一大口地吃下去的。幫老媽穿上外衣,帶她下樓、上車,都沒費太大的勁。只是我,努力地不去回頭看她的房間,我害怕想到也許她再也不會回到這個家了,就像爸爸當年離開這裡去醫院一樣……
 
安養院的門口寫著「歡迎×××(媽媽的名字)阿姨入住新家」。我拉著老媽照相,問她「×××是誰啊?」,她一臉茫然。

看護來了,醫生來了,營養師來了,被一堆陌生人包圍著,媽媽沒有煩躁,反而因為得到了關注,臉上有幾分高興──這正是安養院與居家的最大差別!媽媽的病情發展到這個階段,她幾乎已經記不住任何的人與事了,她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哪裡,也不知道我們是誰,陌生讓她惶恐,惶恐讓她需要他人來給自己定位。因此,生活在有很多人的地方,也許對她是有幫助的吧。

但是,我們誰也不知道,在她的記憶深處,是否還會殘留著對「家」、對「親人」的感覺,這些感覺會不會在什麼時候突然甦醒了,讓她意識到不在自己家裡?那時她會出現怎樣的反應?會鬧著要回家嗎?就像導演楊力州講的那個故事。
 
媽媽啊,你千萬別突然明白過來,以為我們把你拋棄了!你沒有做錯什麼,我們也沒有做錯什麼,我們只是希望你能在生命最後的幾年裡,享受到最好的照護。雖然你住進了安養院,我們也會經常去看你、陪你,就像你在家時一樣──我在心裡默默地祈求和承諾。
 
老媽的心,已經是一片深海,我們只能從偶爾湧起的波浪中,窺見一點點她的內心世界。

那天上午,一切都安頓好了,我們拉著她坐到了大廳裡。這是失智老人區的「起居室」,白天老人們大多會在這裡。這裡也的確有幾分像幼兒園:有的老人抱著洋娃娃坐在沙發上,有的乖乖地坐在放好餐具的桌子旁,等著吃飯。

 

失智
(圖片來源:photo ac)
 


我拉著媽媽坐在沙發上,過了一會兒,我聽見她用小小的聲音說「回家」、「媽媽」。
雖然在自己的家裡,她也會常常要求「回家」、常常要找「媽媽」,但我還是心裡一顫,擔心此刻的她,還是敏銳地感知到了環境的變化,心理上產生了緊張不安,就像當年那個剛從外婆家到北京就被送進幼兒園的我一樣。

如今幼兒園對於孩子入園,通常不像我們當年那麼簡單粗暴,而是會有一段過渡期的安排,比如讓父母提前帶孩子到幼兒園參觀;比如第一天上午,媽媽可以留在幼兒園裡;比如每天讓孩子和家長通一回電話,讓孩子感覺到父母並沒有不要自己……這種過渡期的安排,是為了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讓孩子更適應新的生活。

我們也為媽媽安排了一個過渡期:在最初的兩週中,我們姊弟三人和小楊阿姨,身為媽媽的「熟人」,會每天輪流出現在安養院裡,一方面減少她的分離焦慮,一方面也幫助護理人員瞭解她的狀態和習慣,並且可以和他們商量怎樣的照護對媽媽來說是合適的。


繼續閱讀:
 
1. 拒絕長者受虐,要如何慎選安養機構?專家提出「視、聽、觸、扣」4步驟 
 
2. 選機構 三招教你看懂基本資料 

 
更多《我和我的失智媽媽》的文章:
 

 


失智
我和我的失智媽媽:照顧好失智家人,並照顧好自己
作者/陸曉婭
本文經寶瓶文化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

出版媒體

寶瓶文化以最旺盛的企圖心在出版市場出發,「把事情做大」是寶瓶創社的信念。我們有最專業的精神與非如此不可的決心。我們深信,要做出版,就要做大眾出版,而以我們的專業、決心與意志力,必能讓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未來,寶瓶將繼續努力出版高品質且適合大眾閱讀的好書,希望藉此努力,能讓讀書成為全民運動! 文學、教育、視野。向自己提一個問,讀一本書,去探觸、延伸生命的邊界。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