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知病情的技巧 留意5項原則-《許自己一個尊嚴的安寧》

告知病情的技巧 留意5項原則-《許自己一個尊嚴的安寧》

告知,必須以病人所能了解的語言及他們所能領悟的方式來進行,盡量避免用醫學專有名詞,重點是:傾聽及運用同理心。

寶瓶文化

2022/09/04

瀏覽數 4,962


文/張明志

在所有告知中,癌症的診斷以及病危通知的告知,是病患及家屬最不願意接受的。

病重是事實,家屬到後來也能了解,但是如何告知當事者呢?很多家屬會要求醫師及護理站保密病情,不可讓病人知道惡化中的病情。雖然絕大多數的醫療人員會配合家屬的要求,畢竟直接告知病人,也可能造成病人想不開或尋短自殺。然而,這種安排卻會造成無法直接向病患解釋病情,甚至妨礙其他有幫助的治療,因為病人不覺得有那麼嚴重:「又不是癌症,為何需要做化學治療?」「為何需要住院治療那麼長的時間?」

我們必須體認病人有合理化作用,亦有投射作用。這些複雜的心理機,加上不確實執行告知之義務,當會使醫病關係變得緊張。所以西方學者一向不同意執行偽裝式的告知,誠如西諺所言:「誠實為上策。」(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應以婉轉告知的藝術,讓病人從自發的理性來體認醫師想傳達的真正意思,因為病人不僅有權利也有義務,必須擔當起自己生命舞臺的起落。

 
▍一般病情的告知

一般的告知,如病情解釋、特殊治療或術前同意書,有幾項原則是必須注意的:
 
一、病人應該知道為何需要進行這種治療,成效性有多少?
二、充分解釋可能潛在的合併症與付出之風險。
三、有無別種危險性比較低的替代方案?
四、現代醫療水平最常處理的方式為何(參考治療方案)?
五、若不處理,將可能遭致何種後果?
 

【委婉告知的技巧】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病人的心理層面,以及他們的個性;其次,必須取得家屬的諒解,讓雙方不至於造成誤會。

.間接的、比喻式的告知比直接的、毫無掩飾的來得好。

.多用點時間慢慢說,又比三兩下快快說好。

.平和柔順的聲音比冷淡的聲音好,應介於同情心與同理心間的節奏及語調,以稍慢板的方式道出生命的轉換過程。

.保留一點餘地,讓病人懷抱一線希望,比完全打破病人的希望來得好。世人沒有人能接受毫無希望的日子,只是有些人把希望寄託於天堂或來世。

另外,尚有許多應告知的要項,例如:醫師可以預期,而病人可以理解;醫師無法預期,且病人無法理解;醫師說明太過專業,以致病人無法理解;醫師太過坦白的說明,造成病人不必要的焦慮或恐慌。

告知,必須以病人所能了解的語言及他們所能領悟的方式來進行,盡量避免用醫學專有名詞,重點是:傾聽及運用同理心。


  繼續閱讀:
 
1. 我的家人能否申請居家安寧?-《留下愛,好好說再見》 
 
2. 安寧照顧基金會:安寧療護不是只有嗎啡的「折騰死」-從傅達仁安樂死看善終 

 
更多《許自己一個尊嚴的安寧》的文章:
 

     

安寧
許自己一個尊嚴的安寧
作者/張明志
本文經寶瓶文化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

出版媒體

寶瓶文化以最旺盛的企圖心在出版市場出發,「把事情做大」是寶瓶創社的信念。我們有最專業的精神與非如此不可的決心。我們深信,要做出版,就要做大眾出版,而以我們的專業、決心與意志力,必能讓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未來,寶瓶將繼續努力出版高品質且適合大眾閱讀的好書,希望藉此努力,能讓讀書成為全民運動! 文學、教育、視野。向自己提一個問,讀一本書,去探觸、延伸生命的邊界。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