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家屬的五段心路歷程-《我得了失智症!》
失智症家屬的五段心路歷程-《我得了失智症!》
「我也是從失智症支援者制度發起之初就提供協助了。這項制度也以啟蒙活動的名義受到國家支援,效果有所提升。只不過,我認為這在實質上是義工活動,作用不大。我的周遭也有人直接告訴我『雖然成了失智症支援者,卻不曉得該做什麼』。」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12/19
瀏覽數 41,175

文/山本朋史
當醫師告知患者及家屬是失智症後,他們會經過什麼樣的心路歷程呢?柏木女士根據愛知縣分部的資料說明如下:
剛開始的第1個階段中,患者本人或周遭人士會逐漸開始發現患者奇怪的舉動,感到驚愕和迷惑。然而卻不願接受生病的事實,無法理解現在的情況,陷入恐慌。甚至還有照顧者自殺的案例。
第2個階段時,家屬會受到患者本人失智症症狀的折騰,而在精神和肉體上疲勞困乏。照顧病人卻徒勞無功,無法得到協助,感到火大。這是最辛苦的時期。
到了第3個階段後,就會死了心將錯就錯,發現怨天尤人於事無補。
第4個階段時就不再將失智症的症狀當作問題。對失智症人士的關愛會增加。
到第5個階段時會累積照顧的經驗,活用在應付全新的狀況上。
家屬在初期第2個階段為止會陷入混亂的狀態,由家屬座談會中有看護經驗的人提供協助,這比什麼都還要有意義。
柏木女士舉出自己過去的例子說,「我也經歷過那樣的時期。當時我這樣處理後,情況就好轉了。」這種參考意見很有幫助。只不過,患者要是有100個人,就有100種因應之道,實際做決定的還是本人和家屬。

(圖片來源:photo AC)
我問柏木女士,我在筑波大學附設醫院的日間復健課程中有認識的人,他的家屬擔心讓病患開車會發生意外,該怎麼處理才好?家屬座談會上也有許多同樣的討論。柏木女士說:
「以前有位女士在諮詢時,談到她那罹患輕度認知障礙的丈夫每天早上都想要開車,這時就會為了阻止他駕駛而爭執30分鐘以上。這對夫妻似乎天天都在吵架。
再怎麼說患者本人是最不安的,所以最後必須由本人下決定。但若發生事故那可就糟了。家屬座談會上會談到疾病的種類和惡化的程度,要盡量朝不要開車的方向規勸對方。不過,硬性拿走車鑰匙有時會造成反效果。這時要記得好好討論。」
在厚生勞動省的提倡下,培養「失智症橘色支援者」以幫助失智症患者的制度啟動了。政府會舉辦培養講座,讓一般人了解失智症的相關知識,再將橘色手環發給參加者。據說支援者的數量超過了500萬人。
我也向柏木女士詢問關於這項制度的事。
「我也是從失智症支援者制度發起之初就提供協助了。這項制度也以啟蒙活動的名義受到國家支援,效果有所提升。只不過,我認為這在實質上是義工活動,作用不大。我的周遭也有人直接告訴我『雖然成了失智症支援者,卻不曉得該做什麼』。」
柏木女士的確精力充沛。話匣子即使過了2個半小時也停不下來。儘管我之後有工作纏身而中途離席,卻受益良多。「家屬座談會」的強烈羈絆和合作,無疑將會鼓舞患者。
我也認為家屬的應變之道五花八門。妻子與我兩個人住,她擔心苦於睡眠障礙的我,某天晚上就問了我5次。
「真的不要緊嗎?」
「就是因為要緊,才要大老遠跑去筑波大學附設醫院參加日間復健課程吧?」
以前我常常心浮氣躁,嚴厲苛責別人,不過最近也逐漸不再失眠了。妻子也誇獎我在美術活動上描繪的作品,開始對日間復健課程感興趣,聊天時不再戰戰兢兢。為了不造成妻子心理上的負擔,我也希望透過早期治療努力恢復健康……
為失智症家屬分憂解勞的好方法:
《我得了失智症!》失智症患者的現身說法:

《我得了失智症!》作者/山本朋史
本文經健行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更多本書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當醫師告知患者及家屬是失智症後,他們會經過什麼樣的心路歷程呢?柏木女士根據愛知縣分部的資料說明如下:
剛開始的第1個階段中,患者本人或周遭人士會逐漸開始發現患者奇怪的舉動,感到驚愕和迷惑。然而卻不願接受生病的事實,無法理解現在的情況,陷入恐慌。甚至還有照顧者自殺的案例。
第2個階段時,家屬會受到患者本人失智症症狀的折騰,而在精神和肉體上疲勞困乏。照顧病人卻徒勞無功,無法得到協助,感到火大。這是最辛苦的時期。
到了第3個階段後,就會死了心將錯就錯,發現怨天尤人於事無補。
第4個階段時就不再將失智症的症狀當作問題。對失智症人士的關愛會增加。
到第5個階段時會累積照顧的經驗,活用在應付全新的狀況上。
家屬在初期第2個階段為止會陷入混亂的狀態,由家屬座談會中有看護經驗的人提供協助,這比什麼都還要有意義。
柏木女士舉出自己過去的例子說,「我也經歷過那樣的時期。當時我這樣處理後,情況就好轉了。」這種參考意見很有幫助。只不過,患者要是有100個人,就有100種因應之道,實際做決定的還是本人和家屬。

(圖片來源:photo AC)
我問柏木女士,我在筑波大學附設醫院的日間復健課程中有認識的人,他的家屬擔心讓病患開車會發生意外,該怎麼處理才好?家屬座談會上也有許多同樣的討論。柏木女士說:
「以前有位女士在諮詢時,談到她那罹患輕度認知障礙的丈夫每天早上都想要開車,這時就會為了阻止他駕駛而爭執30分鐘以上。這對夫妻似乎天天都在吵架。
再怎麼說患者本人是最不安的,所以最後必須由本人下決定。但若發生事故那可就糟了。家屬座談會上會談到疾病的種類和惡化的程度,要盡量朝不要開車的方向規勸對方。不過,硬性拿走車鑰匙有時會造成反效果。這時要記得好好討論。」
在厚生勞動省的提倡下,培養「失智症橘色支援者」以幫助失智症患者的制度啟動了。政府會舉辦培養講座,讓一般人了解失智症的相關知識,再將橘色手環發給參加者。據說支援者的數量超過了500萬人。
我也向柏木女士詢問關於這項制度的事。
「我也是從失智症支援者制度發起之初就提供協助了。這項制度也以啟蒙活動的名義受到國家支援,效果有所提升。只不過,我認為這在實質上是義工活動,作用不大。我的周遭也有人直接告訴我『雖然成了失智症支援者,卻不曉得該做什麼』。」
柏木女士的確精力充沛。話匣子即使過了2個半小時也停不下來。儘管我之後有工作纏身而中途離席,卻受益良多。「家屬座談會」的強烈羈絆和合作,無疑將會鼓舞患者。
我也認為家屬的應變之道五花八門。妻子與我兩個人住,她擔心苦於睡眠障礙的我,某天晚上就問了我5次。
「真的不要緊嗎?」
「就是因為要緊,才要大老遠跑去筑波大學附設醫院參加日間復健課程吧?」
以前我常常心浮氣躁,嚴厲苛責別人,不過最近也逐漸不再失眠了。妻子也誇獎我在美術活動上描繪的作品,開始對日間復健課程感興趣,聊天時不再戰戰兢兢。為了不造成妻子心理上的負擔,我也希望透過早期治療努力恢復健康……

(圖片來源:stocksnap)
為失智症家屬分憂解勞的好方法:
《我得了失智症!》失智症患者的現身說法:

《我得了失智症!》作者/山本朋史
本文經健行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更多本書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