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末期病人

共有 11 則相關文章

長期照護
在荷蘭沒有「維生」這個詞彙?不願長期臥床,是「尊重自我」-《長壽地獄》
那是因為對瑞典國民來說,高齡者在即將走完人生的最後階段,會逐漸變得無法進食這件事,本來就是一件相當自然的事情。企圖透過一些手段來延長壽命反而是不合邏輯的。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9/04/15
心靈加油站
末期病人一定要使用嗎啡嗎?最後一哩路的安心錦囊-《因死而生》
無論是疼痛或是呼吸喘迫,當症狀有需要時,都必須要按時給予嗎啡類的藥物。認為疼痛或喘的時候才服藥,是錯誤的觀念。
寶瓶文化
2019/04/10
樂活養生
「我愛你,我讓你好死」 破除9迷思 讓病人安寧謝幕
醫改會研究員辜智芬表示,國人對安寧醫療存有許多迷思與誤解,使很多末期病人被「一路救到掛」,無法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目前健保提供的安寧緩和服務,除了入住安寧病房或由安寧團隊到原本病房提供服務,還有居家安寧及社區安寧服務,幫助病人在生命末期回到家中,仍可獲得安寧團隊協助,達成在地善終心願。
元氣網
2017/12/19
心靈加油站
「身心障礙者不值得活著」的價值觀-《死亡自決權》
這難道不是因為認定身心障礙者比健全人士低等、身心障礙者悲慘到不值得活下去嗎?這種存在於社會全體潛意識中的價觀,使得許多人將「重度障礙」視為「疾病末期」。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9/16
心靈加油站
「死亡自決權」是把痛苦的責任丟給患者,換來社會免責-《死亡自決權》
倘若照護者協助自殺和仁慈的殺人除罪化,當照護者走投無路而無法再繼續照護受照護者時,「如何處置」這些受照護者的責任,便會落在家庭照護者身上。政府也不再需要提供照護服務或落實照護者支援制度。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9/16
心靈加油站
「即使到了最後,也不感到害怕和痛苦...」願意做出承諾的醫療,才是患者想接受的治療-《死亡自決權》
如果醫師能夠做到「讓患者在任何狀態都不痛不受苦不害怕」,「就算患者說不出話來,也能持續傾聽」,而且「絕不會拋下患者,冷漠離開」,相信患者也會選擇「再活久一點看看」吧!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9/16
心靈加油站
安樂死的另一個議題:協助自殺是違法行為,法律沒有「仁慈的殺人」概念-《死亡自決權》
「儘管僅是依照對方的期盼而執行,結束他人生命的行為,依舊是殺人或過失致死。」「犧牲者因嘗試自殺而失去意識時,倘若之後執行導致犧牲者死亡的行為,儘管執行者是依照犧牲者明確的願望而執行,依舊視為殺人或過失致死。」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9/16
心靈加油站
別把「安樂死」掛在嘴邊,先想想......社會是怎麼對待痛苦與絕望的人?《死亡自決權》
社會的走向究竟是要同意安樂死與協助自殺,還是持續呼籲「痛苦的話就求援吧」,累積援助的力量呢?換句話說,我們該思考的不僅是自己生病到末期時,能不能「不要多做無謂的治療,爽快地死」,更該思索希望留下什麼樣的社會給未來的子子孫孫吧!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9/16
心靈加油站
末期病人值不值得活?對於生命的敬畏與祈禱-《死亡自決權》
每一條性命之所以重要,不在於比其他性命優秀,或是對於社會更有益、更有意義,而是每一條性命連結了超越個人存在的生命。個體的性命與整體的生命互依互存,所以生命才重要。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尊嚴」。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9/16
長期照護
所謂「死亡自主權」,是讓重度障礙者和照護的家人,都遭到社會的拋棄-《死亡自決權》
一旦立法承認安樂死,醫生便會習慣注射致死藥物,國民也會習慣安樂死這個選項。習慣之後,例外便會成為慣例,等到戰後嬰兒潮(babyboom)高齡化,壓迫國家財政時,慣例就會成為規定……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9/16
心靈加油站
不是簽了名,就變成被醫療放棄的病人─被誤會的「安寧緩和意願書」《預約。好好告別》
末期病人:指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 目前常見的末期狀況,例如:癌症末期、漸凍人末期,或是八種非癌症的疾病末期,都是需要兩位專科醫師認定的疾病狀態。
四塊玉文創
2017/07/27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