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長者相信,你天生就有療癒自己的力量」與自然對話的園藝治療師 林宇宸
「讓長者相信,你天生就有療癒自己的力量」與自然對話的園藝治療師 林宇宸
我相信每個人天生都具備創作的療癒力量,藝術輔助治療,就是藉由平面的繪畫創作、勞作等創作過程,讓長者可以有一個自在舒服的場域可以暢所欲言,並願意嘗試新奇事物。
小虎文
2017/01/09
瀏覽數 33,755

文字/園藝治療師 林宇宸
編輯/小虎文
在帶領團體活動或是非藥物治療中, 我們很容易看見「園藝治療」,大家手上的一花一草一木,似乎能發揮療癒的力量,植物的生命力傳遞了給需要的人;「園藝治療」到底是什麼呢?我們與園藝治療師(同時也是職能治療師)聊聊,也許有一天,療癒的行為可以在更多地方發生。
愛長照(以下簡稱愛):請問宇宸,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下,投入職能治療師的工作?之後又為什麼想進修「園藝治療師」呢?
宇宸:小時候因為家人工作的緣故,曾在安養中心裡待過一陣子。那時,我看見物理治療師服務長者,便在我的心裡投下了一個重要的影像,我認為這是一份價值很高的工作。雖然後來隨著年紀增長,漸漸淡忘此事了。
直到要填選志願時,我看到「職能治療系」,考慮工作的趣味性,以及評估未來的發展性,我便決定成為職能治療師。
在剛畢業時,有次很幸運地能夠參與慈恩基金會及其庇護農場的運作。他們立志成為社會企業,以讓身心障礙者能夠自給自足為營運目標。過程中,我看見他們建立庇護農場供學員工作,每一位身心功能弱勢者,都被賦予任務;大的工作例如駕駛山貓鏟土,小的工作甚至可以是坐著輪椅、單手拔除門口雜草等等,每位學員都能貢獻自己的價值。
那時我隱約地發現、觀察到,無論是農藝或是園藝,對於智能障礙者或肢體障礙者來說,參與的難度比一般復健活動來得低很多,而當時的時空背景正處於園藝治療開始萌芽的階段,相信園藝治療是未來輔助治療趨勢。

(圖片來源:pexels)
愛:就你的觀察,園藝治療對於長者或是生病的人,有什麼樣的幫助呢?
宇宸:園藝治療對於具有農務經驗的人來說,能重拾對生活的期待,與「懷舊治療」的理念相同,在找尋過去記憶中,降低了焦慮感,也提升了自尊心。
對生活在長照機構的長者、患者而言,必定會因環境或疾病的關係,而受限了生活的參與性,如何喚醒他們願意再參與,或是發展新的休閒技能,這兩個課題是非常重要,卻也十分困難的。
於是我認為可以藉由愛德華.威爾森的《親生命假說》中,定義親生命性為「與其他生命型式相接觸的欲望」,主張人應該主動親近大自然,得到減壓力、注意力恢復以及回歸靈性思考。

(圖片來源:pexels)
愛:在帶領課程的過程中,有沒有令你印象深刻的長者或是故事呢?
宇宸:過去帶領水泥植物版畫的課程,有位長者一拿到楓果,就放進嘴中當糖果含,當她嘴巴含著一顆時,還咕嚕地一邊講說:「可以再一顆嗎?」當下我也只能苦笑,慢慢請她吐出來。當我請她分享嘴中的感覺時,她說有淡淡胡椒味。
當下我感到很訝異,因為其實我也從沒認真聞過,湊近一聞還真的有!第一線工作者一定知道,帶領者不只是帶領,也是在學習。
我還遇過,有長者竟把砂石當成麵粉在吃的......其實這些零星狀況,只要不危及生命,並無傷大雅。
值得我們去觀察和省思的是,長者們似乎是以本能在驅動,聚焦在馬斯洛人類需求階層的生理需要。也因此,我會定錨設計活動內容,去符合大部分長者的需求。

愛:對你而言,「園藝治療」到底能帶來什麼樣的啟發或發展嗎?
宇宸:「園藝治療」一般可能定位它是種菜、種花,但此類活動較是針對農務有興趣的人,耗費時間較長,也有場域的限制;如果團體中可以協助的人力不足,治療師往往變成園丁,變成幫學員管理植物了。或是遇到天氣不佳、學員行動功能受限等因素,園藝治療團體的整體參與度就會因而下降。
因此我希望還可發展的是「horticultural arts」,兩堂課內即可完成的體驗內容。
為此去完成了藝術治療初階課程訓練,結合藝術治療的歷程,透過自然媒材與藝術創作的結合,增加各種體驗來使生活品質獲得提升,也許體驗過程好壞參半,但經過一次次的體驗,無形中給予學員一個改變的機會。
愛:你帶領「園藝治療」以來,對你的生活有任何影響嗎?
宇宸:對我來說嗎?我常被同事、朋友說我是「撿寶大王」,我走在路上,眼睛看的都是樹上或地上。
這些經驗對我的意義很深刻,讓我與自然的連結很深。
現在的社會中,許多人被繁忙的生活及眼花撩亂的3C產品所圍繞,日子久了,感官也漸漸被麻痺了......把周遭的四季輪替、自然環境視為理所當然,忽略了該被察覺的美妙世界,更沒有了與大自然更靈性的相處機會;大自然是取之不盡的珍貴寶藏,希望我們能打開我們的心、我們的眼,去看見它們。

(圖片來源:pexels)
愛:其他的「非藥物療法」,你認為彼此間是否能互相配合?哪一種療法也讓你覺得對大部分的長者都有幫助呢?
宇宸:藝術輔助療法,在歐美已被廣泛使用在長者身上,國內近兩三年也開始推行。
我相信每個人天生都具備創作的療癒力量,藝術輔助治療,就是藉由平面的繪畫創作、勞作等創作過程,讓長者可以有一個自在舒服的場域可以暢所欲言,並願意嘗試新奇事物。在過程中,長者能忘記因年齡增長所帶來的生理限制,甚至也是一個機會,試著去彌補過去的遺憾。
在創作的過程中,會引發自體的療癒力,也能增加表達能力,以及生活中的掌控感與成就感等等。
在認知功能上,藝術創作能增進長者的注意力,幫助自我了解以及加強問題解決的能力,進而達到更好的生活品質與安適感。
我希望未來能更走進社區的協會及機構,並且不僅僅是學員課程而已,更希望推廣園藝與藝術治療,讓大家能有更多元的生活體驗,安頓我們的身心靈,相信我們的自癒力。
.jpeg)
(圖片來源:pexels)
在臺灣,還有這些地方也在利用園藝治療:
- 爺爺為什麼要過世?陪伴孩子度過悲傷的繪本-《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
- 愛是理解的別名,愛也是迷途的導航-與孩子共讀《阿茲海默先生》
- 侯怡君:「爸爸一度想結束生命,但幸好,最後他想到了我們」久病的人,更需要生存價值
-
―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