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後記】從「心」認識禮儀師,我看見了最真誠的同理、包容與尊重

【採訪後記】從「心」認識禮儀師,我看見了最真誠的同理、包容與尊重

曾禮儀師說,年輕時,朋友們都認為禮儀師的工作只是幫亡者化妝,雖然感到好奇,卻從未認真想了解,因此無心地說出了一些輕蔑的話語,但是她自己知道,自己擁有一定的專業、自己的工作與服務是非常有意義的,對於自己工作的認同感與驕傲,並沒有受到旁人影響,這種打從心底肯定自己的工作的態度,讓我感到很羨慕也很佩服。

劉德容

2016/09/12

瀏覽數 35,515



尚未經歷過親人離世的我,對於葬禮、喪葬業的種種認知,幾乎都來自於電視、報章雜誌等等,平時在路上雖然看過幾次告別式,但由於無法近距離觀察、參與,也只能算是一知半解。
 

▲《父後七日》海報
(圖片來源:IMDB)


透過這次的訪談,讓我從殯葬業的角度看到、知道許多與以往不同的事物。
 
隨著世代的開放,台灣的喪葬業漸漸變得透明化,大眾對許多與死亡有關的話題,也不再如此忌諱;而優渥的薪水也使得許多年輕人躍躍欲試,不僅可以體驗有別於呆坐辦公室的工作內容與環境,同時還能讓自己的荷包更豐厚。
 
但曾禮儀師說,不少人面對事故現場的衝擊,或是接連遇到好日子,忙得不可開交時,許多年輕人的熱情不再,便紛紛離去,這也是為什麼即使開出高薪,每年卻依然需要招募新人的原因。
 
像我這種連透過電視螢幕播出的手術過程都不太敢看的人來說,完全無法想像他們必須一次又一次地,在事故現場面對無法善終的亡者大體、整理他們的儀容,維護他們的尊嚴。
 
然而,禮儀師的一句話,卻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在事故現場,比起害怕,更多的是心疼。」
 

(圖片來源:freeimages)

害怕,是在面對自己不了解的外在事物時反映出的個人負面情緒;但心疼,卻是一種必須將方視如己出才能感受到的心情。我認為,能說出這樣的話,表示在每個當下,禮儀師們早已將個人情感拋諸腦後,全心全意地為亡者著想。
 
而面對每一位亡者,都能抱持著這種想法,陪伴他們走完最後一程,是需要多少的同理心、抱持多少對所有生命的尊重才做得到呢?
 
自己的心情可以暫時擱在一旁,但是家屬的悲傷,卻是禮儀師在第一時間就要謹慎處理的。聽禮儀師分享我才了解,在告別儀式上的流程與禮節固然重要,但是在與家屬商談、討論的過程當中,給予家屬的安慰、陪伴與悲傷輔導,才是禮儀師工作時更注重的一環。
 

每個人在處理悲傷、宣洩喪親之痛的方式都不相同,要如何與情緒失控的家屬溝通,並且心平氣和地向對方說明相關事宜,需要很大的耐心與良好的自我心理調適。
 
而這些耐心與包容,在家屬身上用完了,回到家,便是考驗家人的時候了。
 

(圖片來源:pixabay)

從小到大,無論是升學志願、執業方向、追求夢想,要得到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是許多人依然抱有刻板印象的「喪葬業」,所以,我覺得曾禮儀師能獲得家人的支持,是很幸運的一件事。即使結婚初期公婆有些許不諒解,在其他家人的幫助之下,也不再反對。
 
然而,即使有了家人的支持,世人與朋友的異樣眼光與誤解,其實也很容易造心理上的壓力。
 
曾禮儀師說,年輕時,朋友們都認為禮儀師的工作只是幫亡者化妝,雖然感到好奇,卻從未認真想了解,因此無心地說出了一些輕蔑的話語,但是
她自己知道,自己擁有一定的專業、自己的工作與服務是非常有意義的,對於自己工作的認同感與驕傲,並沒有受到旁人影響,這種打從心底肯定自己的工作的態度,讓我感到很羨慕也很佩服。
 



時間久了,朋友們相繼遇到親友過世,進而真正了解了禮儀師的工作內容後,也紛紛認同、尊重,並且支持她從事這項工作。
 
在訪談的過程中,曾禮儀師的言行舉止,都在在地表現出她的專業、她的自信,以及她對公司、對工作的驕傲。
 
(圖片來源:photo AC)

她熱愛自己的工作、看重每一個生命,她知道自己的工作對亡者、對家屬,還有對她自己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看到她對工作以及生命的態度,讓我深刻體認到,所有的工作都有其專業,而所有生命都值得我們尊重。



劉德容的其他文章>>
 



劉德容

劉德容

編輯

我是八年級生! 我相信我們能改變社會,而不是讓社會改變, 利用社群與傳播的力量,將長照資訊傳遞到社會每個角落。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