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心血管疾病!認識與預防-「動脈硬化」

搶救心血管疾病!認識與預防-「動脈硬化」

動脈管壁是由內膜、中膜和外膜所組成,依管徑大小,又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動脈。而所謂的動脈硬化是指,動脈管壁變得脆弱,當血管中膽固醇逐漸累積,時間一長,導致血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道狹窄,血流不順,成為「粥狀動脈硬化」疾病。

趙光鹽

2016/09/29

瀏覽數 38,154



文/趙光鹽

隨著年齡老化,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就愈高,動脈硬化就是可能發生的疾病之一。

然而,不只是年齡老化,現代人飲食及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即便是年輕人或是中壯年人,也可能會發生動脈硬化的疾病。
 
輕微的動脈硬化,可能造成腦部血流不足的,引起像是頭暈、頭痛的症狀。稍嚴重者可能發生暫時性缺血性完全阻塞,或是發生暫時性黑矇跟偏癱、或言語障礙,但症狀可在24小時內恢復。
 
若是因血栓的產生造成心血管阻塞,就可能引發心肌梗塞等狀況,情況嚴重時,血管壁破裂造成動脈硬化塊破裂,形成急性血栓完全阻塞冠狀動脈,則可能造成休克或是猝死。



✤ 什麼是動脈硬化?

動脈管壁是由內膜、中膜和外膜所組成,依管徑大小,又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動脈。而所謂的動脈硬化是指,動脈管壁變得脆弱,當血管中膽固醇逐漸累積,時間一長,導致血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道狹窄,血流不順,成為「粥狀動脈硬化」疾病。
 

(圖片來源:illust AC)
 
✤ 動脈硬化疾病危險因子
 
  • 家族史:如有高膽固醇血症遺傳史。
  • 不當的飲食習慣:高油、高鹽、高膽固醇飲食、纖維攝取不足、嗜酒。
  • 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抽菸、運動量不足,長期工作壓力大。
  • 其他疾病造成:糖尿病,肝病,甲狀腺機能不足,高血脂症、肥胖等。
 


✤ 動脈硬化症狀


動脈硬化是一種慢性發生的疾病,患者通常不會有任何感覺,因此一旦發現時,大部分都已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動脈硬化發生在不同部位,會引起不同的臨床症狀:
發生在冠狀動脈,輕者出現穩定型心絞痛,嚴重者不穩定心絞痛或是心肌梗塞;發生在腦部,輕微者會造成腦部血流不足,患者感到頭暈、頭痛,嚴重時則導致急性中風,單側無力。若是影響到腳部的血管,則會使的周邊肢體缺血壞死,必要時,將不得不採取截肢手術來保全性命。


(圖片來源:Bahai.us@flickr, CC BY-SA 2.0)

✤ 保健與預防
 
  • 養成規律的生活及運動習慣。
     
  • 保持心情愉快,遠離高壓的工作環境。
     
  • 戒菸酒、少聚餐。
     
  • 維持標準體重。
     
  • 定期檢查身體,驗血如有動脈硬化徵兆,應及早預防與治療。
     
  • 清淡、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攝取高膽固醇、高三酸甘油脂、罐頭類的食物。
     
  • 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以及每日補充1,500~2,000cc的水分。
    • 可溶性纖維,例如蔬菜、水果,有降低血清膽固醇作用。
    • 不可溶性纖維,例如五穀麩皮,雖沒有降低血膽固醇的作用,但可促進腸蠕動、促進排便,減少膽固醇吸收。
 


❤ 愛長照提醒您,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若有任何疑問或不舒服,請記得向醫師諮詢、問診,以及遵守醫囑喔!


 

參考資料: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
郵政醫院


趙光鹽

趙光鹽

護理師

未來我們都會老,良好的老年生活取決於健康的生活態度, 現在了解如何照顧長輩,將來更懂得避免落入長照狀態。 護理師經歷:內科5年臨床照顧經驗。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