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難以說出的傷感,我們用「沙盤」表達-諮商心理師 王嫊淩
長者難以說出的傷感,我們用「沙盤」表達-諮商心理師 王嫊淩
如何在華人文化的避談死亡的禁忌中,打開一個安全且允許表達的空間,來面對與談論他人的死去?並溫柔地、輕輕地打開在彼此心中那難以啟齒的傷感,允許悲傷,允許釋放心中的情感。
諮商心理師 王嫊淩
2016/12/07
瀏覽數 21,871

作者:
王嫊淩/台大智齡聯盟研究團隊
張慈莉/仁康醫院心理諮商中心主任
康仕仲/臺大土木系教授
生命瞬間的消逝,在時時刻刻,分分秒秒中,隨時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擦肩而過。當人生的旅程變化莫測,我們是否還願意繼續探索這未知的旅程?

(圖片來源:pixabay)
2015年的秋天,為了進一步了解運用沙盤與長者們互動中的可能性,我們成立了一個專屬長者的沙盤團體聚會,期待藉由沙盤作為互動的媒介,帶領長者們走入一段與自己相遇的旅程。
這是一個我與協同領導者、社工以及六位長者們組成的聚會,聚會裡有兩名是男性長者,另外的四名是女性長者。
其中A女士在團體中話一向特別少,可是有回,我印象非常深刻,在某次的聚會中我們聊著自己最想念的食物時,她迫不及待地說起了自己好想念母親做的棗子紅豆蒸糕。
她還在聚會中俏皮的說:「那真是好吃啊!但母親都不讓我們吃太多,我總會在媽媽做好糕點後,偷偷的趁母親不注意時,偷藏兩三個在口袋裡,帶到學校裡吃。」
接著,神氣的為自己私藏喜歡的糕點表現欣喜。
她這一分享,牽起了其他長者們也紛紛說起了自己想念母親做的食物,連結了大家小時候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以及各自對母親的思念。
但是,好景不常,卻在第六次的聚會才要開始進行時,意外的從社工那兒得知,高齡九十幾歲的A女士過世的消息。
死亡的降臨,總是那麼不讓人擁有心理準備。
▍ 來不及告別 我們還是能釋放內心的傷感
想著在聚會即將開始時,參與聚會的長者們,總會互相關心沒來參加聚會的長者......我心中一方面在思考,我該怎麼告訴其他長者們,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一方面,我也需要去面對自己心中的衝擊。
由於,過世的消息是一個事實,不太可能迴避其他長者們的詢問,但是,安養中心內部希望先以不驚動、不影響長者們的心情為考量,在尚未對外公布前,希望我們先保密。
因此在與社工討論著與猶豫著說與不說之間,最後我們做了暫時避而不談的決定,於是有默契的先不把她過世的消息,告知其他參與聚會的長者們。
當天早上團體聚會結束後,寂靜無人的午間,我坐在安養中心的休息區,想念著過世的A女士在團體聚會中曾經的點點滴滴。
不久後,看見早上才參加團體的B女士推著助行器,不疾不徐的朝我走來,鎮定的看著我,表達了想跟我聊聊的意願。
她緩緩地坐下來,哀傷的告訴我:「我前幾天看到她的東西被搬出來,她的孩子告訴我她母親過世了。」
我聽了之後,這才明白原來B女士早已知道A女士過世的消息。
我看著B女士眼眶中的眼淚不聽話的流了下來,她難過的繼續說:「她經常會打電話叫我到房間找她聊聊天,沒想到,就這樣不聲不響地走了,而我可以在安養中心說句真心話的人又少了一個。」
說到這裏她淚眼潰堤,捂著臉沉痛的哭了。我當下感受到A女士突然過世,對情同姊妹的B女士來說,無疑是情感上的衝擊,我輕輕地摸了摸她的背部,安靜地陪著她。

接踵而來的,卻是A女士過世的消息陸續蔓延開來,當其他長者關心一向正常時間出席的A女士為何沒來?加上聚會中的B女士已經知曉此事,我發現已經不太可能繼續向其他長者們隱瞞。但是,要說出來,相信自然會牽動長者們的心情。
因此想要對團體聚會中的長者宣布,還需要持續與安養中心做一番溝通與協調,理解中心內部,是否會顧慮他人過世會對長者心情造成的影響。
然而當雙方想法不同時,如何開啟對話?溝通不是為了挑戰中心的規範,開啟對話也不是為了說服對方,開啟對話是讓更多彈性發聲,讓生命中意想不到的可能性發生。
▍ 打開 一個 安全且允許表達的空間
在華人文化裡,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容易開口談論死亡,談論死亡像是一個禁忌,一個充滿神秘的絕望之門,無奈它卻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不了的現象,但是人最終不免一死,這是一個事實。
當台灣漸漸在走入高齡化的社會,似乎也在深刻的呼喚著總被人們不知不覺遺忘的年老人生,最後還是避免不了得面對的晚境之年。
如何在華人文化的避談死亡的禁忌中,打開一個安全且允許表達的空間,來面對與談論他人的死去?並溫柔地、輕輕地打開在彼此心中那難以啟齒的傷感,允許悲傷,允許釋放心中的情感。
隨著靜候社工向中心內部徵詢同意,我也開始在思考著如何在團體中宣布A女士的過世,同時打開一個對話的空間,讓長者們對於談論他人的死亡是安心,且能自在的表達,成了我在下一次聚會中一個重要的目標。
在有機會和督導深入的討論以後,我們決定嘗試運用沙盤,讓長者們來一起面對聚會中A女士的過世。

沙盤是一個運用沙子、水和物件創造世界的一種遊戲的方式,透過現實世界各式各樣的各種物件,將內在無法傳達的情感透過物件呈現,使人的精神、心智與身體連結在一起。
藉由沙盤開啟進入非語言的互動,讓長者們在面對需要談論他人的離去時能夠安全自在,於此同時也滿足了中心對於影響長者們心情的顧慮。
在收到社工的轉達,告知我中心內部已經同意在聚會中公開宣布的允許後,我心中深深感謝安養中心對我的信任,也感謝安養中心願意鬆動本來的規範,允許我誠實的在團體中宣布A女士過世的事實。
▍ 用沙盤 一起完成告別儀式
一週後,團體聚會繼續進行,長者們一如往常來到了聚會中,在準備就緒之後我向長者們宣布A女士過世的消息,長者們聽到了A女士的死訊都非常的訝異,開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聚會中瀰漫著一股焦躁不安的騷動。
安撫著長者們之後,我們慢下來,一同回顧著A女士和我們曾經由生疏到熟悉,從沉默到彼此連結的相聚過程。
接著再搬出沙盤,並邀請成員選擇一個物件,以送禮物的方式向A女士道別。我拿出了A女士之前在聚會中,自己曾挑選出最喜歡的兔子,她曾在聚會中告訴大家:「我很喜歡這隻小兔子,總覺得自己就像兔子一樣的善良。」
藉由討論之後,大家也異口同聲的贊成將兔子代表A女士,在花了一些時間挑選物件之後,長者們紛紛放入了自己選擇的物件,將自己想送給A女士的物件放進沙盤中作為送給A女士的一份道別禮。
A女士生前在聚會中提到自己很喜歡色彩鮮艷的花朵,於是我選了一束花,希望她在天之靈,隨著豔麗的花朵洩去心中灰色的煩憂。
B女士、C女士以及D男士也都分別在沙盤中,插上了一束花。
E男士則送上了一隻老鼠,在這當中,他是唯一和A女士年齡相仿的長者,他邊放進老鼠邊感嘆的說:「她屬牛,我屬鼠,看到她的死,也會想到自己在不久的將來也和她一樣會死去。」E男士說完,隨即嘆了一口氣,他的嘆息與一席話,彷彿照見也省思了自己即將終結的人生。
D男士聽完E男士說的話,接著慨歎的說:「她是我這三年來,在安養中心第一個才認識不久就死去的朋友,這把年紀好不容易才與一個人相識,她卻走了,覺得有點可惜。」
而信奉佛教的F女士則放入了一尊菩薩,她感傷的說:「希望能有佛祖陪在她身邊,不孤單。」
社工則放入了三顆球,祝福A女士能在陰間自由自在的玩樂,放下對人間的種種不捨與遺憾。而協同領導者則放入了一個可愛的龍貓,希望自己能像這隻樂觀的龍貓默默地陪伴著她。
放入的過程,氣氛相當的感傷,卻沒料想到長者們願意對過世的A女士,說出自己心中想說的話,我想或許是沙盤微妙的承載了我們的悲傷,也承載著人類世界最寫實的景緻。
當看見他人的死去,我們心裡清楚,有一天我們也終將會離去,告別人間。
而生命中無論如何是遺憾、還是懊悔、來不及的、痛苦的,總在稍縱即逝的人生海海中翻攪,產生的漣漪。所產生的漣漪或許都是為了淬鍊我們在人生的成長歷程中,一個孕育愛與智慧的過程。生命很長,而死亡卻是瞬間……

圖示:道別禮
本文章感謝教育部補助智慧生活整合創新跨校聯盟計畫:智齡聯盟計畫支持
並刊載於《熟年誌2016年11月號 (NO. 56)》

智齡聯盟介紹:
臺大智活中心為因應高齡社會帶來的變遷,成立智齡研究群,積極從軟、硬體面向同步推動「智慧高齡」計畫,以便及早建立能滿足長者身心靈需求的樂活社會。
智齡研究群與雙連安養中心自2009年起展開多項專案合作,並成立智活公園從事老人身、心基礎及場域測試研究,以整合研究成果,將創新技術轉變為市場歡迎的產品及服務,達到促進長者及整體社會福祉之最終目的。
請按此了解更多>>
死亡不是結束,回憶可以長存:
―――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