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太小還是東西太多?生活消耗品要這樣買-《五分之二就夠了》
家裡太小還是東西太多?生活消耗品要這樣買-《五分之二就夠了》
日常生活物品大多屬於消耗品,東西時常進進出出,問題常出在庫存管理,一旦過量就會變成空間的災難和資源浪費。
熟年優雅學院/太雅出版社
2017/04/26
瀏覽數 25,207

作者/延金芝
食衣住行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幸好我們生活在開發完善的國家,不會因為家裡存糧飲水沒有管控好,便要面臨攸關生死的局面。
(圖片來源:pixta)
常見的居家收納書大多圍繞在客廳、臥室、廚房、浴室等各房間裡的物品怎麼收拾,雖然看起來整齊美觀,卻忽略了有些東西並非有益健康,視覺上的滿足可能還大於健康生活的實質功效。
日常生活物品大多屬於消耗品,東西時常進進出出,問題常出在庫存管理,一旦過量就會變成空間的災難和資源浪費。
▍ 消耗品庫存量如何管理?
家庭庫存與使用量、購物時機,這三個變數息息相關。假設一條牙刷使用二個星期,理論上只要每二個星期買一條牙刷即可,頂多家裡再多備用一條。只有一份庫存是極簡收納的最高境界。但是現實生活不可能如此理想化。
- 促銷活動造成過度囤積
因為賣場促銷,你一次就買下三條組合裝的牙膏,為了比較不同口味或功效,另外一個牌子也買了三條組合裝。最慘的是下個星期再逛賣場,你老是惦記著要買牙刷,看到促銷活動又忍不住下手,心想反正都用得上。
- 小心折價券的心魔
美國很流行折價促銷,有些人熱衷收集行徑還成為實境秀節目,家裡有一大間倉庫展示低價購得的戰利品。但極度促銷常會混淆我們對品質的要求和真正的需要,變成過量使用。
(圖片來源:pixta)
- 三步驟讓你不再重覆購買同類商品
有購物失控症的人通常很少在事前準備「購物清單」,不清楚物品的使用量,也不記得庫存量,東西買回家後都沒有歸類放置,經常處於重覆購買的情況。
其實三個動作可以解決這種情況:
- 同類物品集中。
- 記錄使用量和庫存量。
- 去賣場前檢視庫存準備「購物清單」。
- 避免買下你根本不會使用的東西
上述的購物失控症只需要改變生活習慣,另一種購物失控症是心理因素,不斷購買不同味道或顏色,其實是同樣的東西。
他們潛意識相信使用這項物品能夠解決問題,甚至認為光是購買這項物品的行為就能達到目的。好比原本是買了保養品來用,可以青春美麗,現在光是買了保養品放在桌上,以為就能夠青春美麗。
這牽涉到深層的心結,有時很難輕易撼動。因此我想,回到原點思考,將我們的身體看成最重要的空間和容器。
(圖片來源:pixta)
繼續閱讀:
更多《五分之二就夠了》的文章:

《五分之二就夠了》作者/延金芝
本文經太雅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更多本書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熟年優雅學院〉Aging Gracefully:太雅出版社在海外旅遊之外,於 2014 年創辦她。目前有三個相關書系:「說故事」、「生活風格」、「心靈練習本」。 最有特色的是「說故事」系列,出版過日本津端修一、坂本健一、吉澤久子等熟年典範故事,故事性豐富又充滿了濃厚的情感。創辦人張芳玲也在此系列寫作《遇見未來的自己》(2015 年 12 月上市)。 我們創辦的出發點,是看見今天的台灣中年人就是未來的台灣老人。台灣預計在 2025 年時,超過 65 歲的人占總人口的 20%,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 於是太雅出版決定把最好的文化創意投資在中年人身上,針對 40~60 歲之間的族群,談優雅進入熟年,著眼在中年人現在該覺醒的諸多事情,例如:身心靈照顧、人生夢想、親情經營、人際關係、生活風格、中年財務。 今天的中年人是社會的支柱,未來要成為新品種的老人,成為台灣發揮創意、培育下一代、菁英傳承、具備成熟與勇敢的要角。 當社會福利與企業商機全轉向「銀髮」時,中年人需要自立自強,鼓勵你支持〈熟年優雅學院〉,把你的有形無形預算給台灣社會的中年人! 加入我們:歡迎請上〈熟年優雅學院〉部落格,點選「加入我們」,填寫資料即可。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