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失智的婆婆讓我學到:不要心軟一肩扛起,自己垮下來,對誰都沒有好處-《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
照顧失智的婆婆讓我學到:不要心軟一肩扛起,自己垮下來,對誰都沒有好處-《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
我們這一代很容易心軟而攬下所有事情,一肩扛起責任,以至於把自己壓垮。但是自己垮下來,對誰都沒有好處。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11/03
瀏覽數 106,563

文/吉澤久子
對吉澤女士來說,六旬年紀是變動很大的時期。
「婆婆很會打扮,也是積極樂觀,說話直來直往的老太太。」

(圖片來源:Fechi Fajardo@flickr, CC BY-SA 2.0)
這樣的人卻在晚年變得說話一再重複,宣稱有人偷走她的貴重物品,最後甚至必須使用紙尿片。
「沒想到她會出現失智症的症狀。剛開始很令人吃驚,不知如何是好。那麼堅強的婆婆竟然會得失智症,完全沒有料到。在家裡的照護是不分晝夜的,身體也很難負荷。但後來我漸漸覺得,我以後也會變成那個樣子,不能不好好面對。」
也曾經在婆婆枕邊安裝緊急呼叫鈴,而發生鈴聲整晚響不停的情況。吉澤女士幾乎是一個人扛起了所有的家事和照護,因此長期處於睡眠不足的狀態。
▎ 放下什麼都想做的貪念,專心盡本分
「雖然白天要上班,回到家已經精疲力竭了,還是不能不做。我一定要想辦法撐下去,萬一身體和精神都出了問題,這個家就會崩潰,所以我簡直是卯盡了全力。搭公車去上班時,也經常抓著吊環打瞌睡。

(圖片來源:pixabay)
為了做好分內的工作,讓自己每天過著很充實,我在時間的運用上花了很多心思。早上一起床就會先詳細寫出當天預定要做的事情,想好每件事情的步驟,就可以避免時間上的浪費。既然什麼時候應該要做什麼事都很清楚,就不必花時間去想接下來要做什麼。」
但縱使一切都計畫好了,有時候也會因家人情況而無法順利進行。
「為了應付這種情況,我會先決定好,要是有十分鐘、十五分鐘或二十分鐘的空檔要做什麼。譬如有客人要來,但必須等二十分鐘,我就會利用這段時間折疊洗好的衣物。如果離出門時間還有十分鐘,我就會去把手帕洗一洗晾起來,或者去庭院幫樹木澆水、整理廚房抽屜……
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鐘或十五分鐘,還是可以完成很多事。」
吉澤女士只在出去上班時,才會請人來看家。她說在外面接觸完全不同的世界可以提振她的精神。
「我認為人生總是會有一段時期必須把精神集中在什麼事情上頭。」我當時就看開了,認為那段時期就是要把照顧婆婆當成第一優先。
如果太貪心什麼都想做,就會全都只做半套,而在事後悔不當初。
我一直告訴自己,想要建立無悔的人生,就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去盡本分。

(圖片來源:pexels)
我向來都很敬重婆婆,這一點對我在照顧她的時候幫助很大。我感覺自己在照顧婆婆的過程中學到,人的生活方式必須能夠獲得晚輩的尊敬。
但獲得尊敬的生活方式未必是高不可攀的,只要能顯出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就行了。
可是我並不是沒有自我反省。我非常愛婆婆,也曾經不願意讓別人看到婆婆失智的模樣,而把一切承擔下來。這是不對的。
婆婆去世之後,我才發現,任何人都有可能罹患失智症,而且上一代的照護是社會問題。
「我問過自己,如果我有小孩,在我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會要小孩承擔責任嗎?我想答案是 NO。」
把正需要在職場充分發揮的人綁在家裡,同樣是女人的我是做不到的。
我們這一代很容易心軟而攬下所有事情,一肩扛起責任,以至於把自己壓垮。但是自己垮下來,對誰都沒有好處。
所以我認為,最好是大家一起思考,一起去改善這個情況。我們以後
「非得抱持這種想法不可。」
(圖片來源:pixabay)
如何一個人生活,也可以開心又自在:

《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作者/吉澤久子 譯者/李毓昭
本文經太雅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更多本書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