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資產傳承成為愛的延續

讓資產傳承成為愛的延續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有超過數萬件未辦繼承登記的不動產,其中不少家庭因事前欠缺規畫,最後陷入爭產、訴訟與稅務紛爭。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Smart智富

2025/11/10

瀏覽數 1,005


撰文:楊馥瑄

 

 

阿茂的母親剛過世,他在財產清單上,意外發現母親名下竟有一筆從未聽說的不動產。原來,那間房屋登記在母親名下,但實際上是由哥哥與母親共同出資購買。哥哥因此開口表示:「這間本來就是我出的錢,你乾脆拋棄繼承吧,房子給我就好。」

 

面對親情壓力與突如其來的法律問題,阿茂一度想:「算了,就讓給哥哥吧。」直到朋友提醒他:「拋棄繼承不是只放棄那一間房子,而是連母親名下所有遺產,包括現金、存款、其他不動產,都會一併放棄。」這句話讓他驚出一身冷汗,也讓他意識到,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會讓多年積累的家產與感情一併流失。

阿茂隨即尋求專業協助,逐步釐清母親名下資產情況、出資來源與各繼承人應有比例,並最終以「分割繼承」的方式處理。這不僅讓繼承過程合法且順暢,也讓兄弟間的關係維持在理性與尊重之中。

 

在協調過程中,專業人士協助他們釐清了3個關鍵觀念:

 

1.拋棄繼承是「全部放棄」,而非「挑著放棄」:一旦申請完成,就無法反悔,也無法再重新繼承。

 

2.房產出資比率須具體證明:即使由哥哥支付頭期款,仍須依照權利登記與金流證據判定所有權,口頭約定並不具法律效力。

 

3.分割協議書的簽署內容設計極為重要:不僅影響不動產後續過戶流程,也會牽動贈與稅、土地增值稅等稅務計算。

 

這次經驗讓阿茂深刻體會:「繼承時,法律和稅務的細節,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單純。」若當初一時心軟就簽下拋棄繼承,不僅可能喪失母親留下的遺產,更可能讓兄弟之間因誤會而形同陌路。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有超過數萬件未辦繼承登記的不動產,其中不少家庭因事前欠缺規畫,最後陷入爭產、訴訟與稅務紛爭。反觀那些提前透過專業諮詢、設立信託或訂立遺囑的家庭,財產移轉不僅更有效率,也能在情感上做到彼此體諒,讓愛延續而非變質。

 

懂得「事先規畫」與「正確處理」,差別不只在於省下多少稅,更在於能否讓家庭維持平和。就像阿茂最後感慨地說:「媽媽留下的不只是房子,而是讓我們學會了一件事——那些一生努力打拼才累積下來的資產,該如何在稅務與家庭關係之間取得平衡,真的要及早規畫。否則,上一代辛苦的成果,反而可能成為下一代關係破裂的導火線。」專業的繼承規畫,讓資產傳承不只是數字的移轉,而是愛與智慧的延續。(本《Smart智富》月刊專欄作者為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成員、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


 

原文經Smart智富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限定繼承」vs.「拋棄繼承」有什麼不一樣?又該如何辦理?

 

2. 傳承愛與守護:林伯伯的遺囑信託,一份跨越生死的父愛禮物-天使律師吳挺絹

Smart智富

Smart智富

《Smart智富》成立於 1998 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畫、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 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 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