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社會資源
比癌症更駭人!失智海嘯襲來,12年燒光家庭千萬元...拒絕淪為下流老人,你必須先懂的「長照政策」
如果家人已經出現失智症狀,家庭照顧者該如何尋求資源,減輕照護經濟負擔?伊佳奇建議,家庭照顧者必須先盤點財務資源,學習照護的相關技巧與知識,並善用家庭與社會資源,打造長期照顧計劃與支持系統。
Money錢雜誌
2019/07/14

長期照護
伊佳奇:阿茲海默氏症真是鋁惹的禍?
最近有關阿茲海默氏症的書即將出版,書名是《記憶的盡頭─解開老化與阿茲海默症之謎》 (The End of Memory:A Natural History of Aging and Alzheimer's),其中就有一章節「真是鋁惹的禍?」,專門討論鋁與阿茲海默氏症間的關係。
伊佳奇
2016/11/21

長期照護
伊佳奇:該不該為極重度失智症長者插鼻胃管?
失智症長者到了極重度,認知功能缺損到已無法判斷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他們對於排除任何不適的本能還是存在,拔管是失智症患者常有的行為。
那我們就來思考為什麼要裝鼻胃管?及是否有其他替代方案?分析裝置鼻胃管後是否對長者有益處?
伊佳奇
2016/11/21

長期照護
伊佳奇:莫到失語後 才後悔嫌他重覆言語
許多失智症長者都有類似行為,這是一種重覆言語,因為他們認知功能受損,短期記憶喪失,不記得剛剛講過的話,也不記得該講些什麼話,講出來的話都是他們最熟悉的內容,往往是社交上用語,或是長期關心家人常用的話語,所以他們不是故意要重覆這些言語,而是他們只記得這些言語。
伊佳奇
2016/11/21

長期照護
伊佳奇:碰到失智或失能,1500萬元退休金不夠用
依媒體與民間資產管理公司所作的調查,臺灣民眾認為退休金要1000~1500萬元,那民眾真要好好做好健康人生的規劃,確保遠離失智及失能,因為一旦進長期照護後,這些費用沒有商業保險來支付,就必須靠儲蓄的退休金準備,1000~1500萬元勢必不足以應付。
伊佳奇
2016/11/21

長期照護
伊佳奇:婆婆囤物塞爆家 該怎麼辦?
如果長者並未罹患或經醫師確診為失智症,有可能是精神醫學上所認定的「囤積症」患者。
1966年美國醫學論文已出現「囤積症(hoarding)」的相關研究。兩年前,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新版診斷與統計手冊當中,正式將「囤積症」定義為需要治療的心理障礙,「囤積症」是失智症及強迫症的症狀之一,患者不只將垃圾當寶,還把雜物堆滿整屋子,影響全家人。
伊佳奇
2016/11/21

長期照護
伊佳奇:秋冬季節如何照護失智老爸?
秋冬溫差大,一旦遇到氣溫驟降的情況,血管就會收縮,容易引起血管痙攣和血壓波動,給心臟帶來極大的負擔,所以對已罹患慢性病的長者,保暖及按時服要是最重要,而失智症長者受到認知功能退化影響,我們在照護上需要更費心力,以避免類似曉笛父親的後遺症。
伊佳奇
2016/11/17

長期照護
伊佳奇:丹麥未來護理之家─NURSING HOME OF THE FUTURE
台灣的團體家屋卻是座落在社區中,因擔心失智症長者遊走迷路或其他精神行為症狀(BPSD),門禁森嚴,長者無法自由與社區互動,僅是形成一小型失智症照護機構。
無論是丹麥的一般護理之家,或是「丹麥未來護理之家」,均是由政府給予老人的退休年金及住宅補助金來支付,對於額外服務才由老人自行負擔,但丹麥個人所得稅高。
伊佳奇
2016/11/16

心靈加油站
伊佳奇: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跳脫「孝順」的世俗看法
岸見一郎敘述,他在 2006 年,因為心肌梗塞而病倒,父親突然像是年輕了 10 歲,精力充沛,之前連聲音都無精打采。他認為,父親應該是覺得兒子病倒了,自己得打起精神才行。
其實,當子女願意去照護年邁的雙親,就已跳脫對「孝順」的傳統看法。
伊佳奇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