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鳳專欄】江南小村的「抱團共老」,合雇廚子、園丁、清潔工,未來養老新選擇(上篇)

【朱國鳳專欄】江南小村的「抱團共老」,合雇廚子、園丁、清潔工,未來養老新選擇(上篇)

朱榮林夫妻倆認為自宅具備一定的吸引力,於是2017年5月間,透過媒體釋出「抱團共老」的訊息。他們開出的條件乍看很簡單,除了要求是夫妻檔,主要條件還有:身體好、性格好、會打麻將的優先。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8/09/26

瀏覽數 15,534



我曾經寫過一篇專欄文章:《老了想跟好友住,到底行不行?未來同居新選擇》,那一篇是從一部電影:《六人行不行?》獲得的啟發。
 
電影裡的老人們,是認識半世紀以上的死黨,原本各住各的,後來一起搬到其中一位好友的莊園裡,從此開始同住共老的新人生。
 
 可惜電影終歸是電影,現實生活中要找到一群知己願意同住共老,其中還要有一位擁有大宅邸、並且願意開放大宅邸的死黨,難度顯然相當高。
 
但是我知道,社會上對於老後住哪裡,已經在
獨居」、老老同住」、與兒孫同住、「養老院」之外,期待有更多的新選項。
 
因此當我從媒體看到大陸有一對「空巢族」的老夫妻,徵求數對老夫妻同住的報導後,就開始關注這個「抱團共老」的發展動態。
 


▍兩老獨守鄉間大宅,打麻將找不到牌搭子
 
故事要從朱榮林、王桂芬這對夫妻檔說起,他們退休後原本住在杭州市區,但是一心想要葉落歸根,搬回鄉間老家。
 
老家位於一個只有二十來戶的小村落,村落雖小、住的多是自己的叔伯親族,相較於都市鄰里的互不聞問,朱榮林夫妻倆在老家有更多的歸屬感,於是事業有成的兒子負責出資,將老宅拆除改建成一幢三層樓的庭園別墅。
 
原本朱家打算三代同堂,但是兒孫輩仍然得在杭州工作與就學,通勤之路實在遙遠費時,最後兒孫輩還是選擇住在市區,朱榮林老夫妻成了「空巢族」,而且是獨守一、二百坪的大空巢,媒體形容是「大得能聽到回聲」。
 


【看影片】我們同居吧!杭州銀髮族的結伴養老實驗

 
 
空巢雖大,但是兩老整日四眼互瞪,小爭執仍然不斷。而且老太太也打不起精神天天開伙,不是剩菜剩飯、就是加熱冷凍調理包,草率對付三餐。
 
還有原本搬回老家,也圖的是打麻將、湊「搭子」容易,沒想到村落面臨拆遷,老搭子各奔西東,為了摸個八圈,還要跋涉到較遠的村子。
 
期待的「金色人生」漸漸變成灰調,老太太想要有所改變。她從報紙讀到,杭州有一位獨居老人張阿姨,曾經想在自己的公寓裡進行「抱團共老」,徵求獨居女性共住。
 
但是實驗結果失敗,兩位室友已經搬離,可老太太看了新聞卻躍躍欲試。她認為,多幾個伴共住共食,至少伙食內容可以豐富些,老伴也不會鎮日賴在沙發。
 
她把構想說出來,先生與兒女都表示支持。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朱榮林夫妻倆還慎重其事的拜訪這位「抱團共老」的先驅:張阿姨,了解原來共住失敗的原因之一是浴室。
 
張阿姨的公寓只有一間浴室,三個女人共用的結果,原本就容易產生矛盾。譬如有人認為寵物狗是「毛小孩」,把寵物當家人,理所當然的在浴室裡幫「家人」洗澡,有潔癖的室友不免抓狂。
 

 

▍徵求身體好、性格好、會打麻將優先
 
相較之下,朱宅在硬體方面,擁有相當多有利於共住的優勢。譬如大量的落地玻璃,採光明亮、視野通透;八個房間都是擁有獨立衛浴的套房設計;二樓、三樓各有一間麻將間;三樓外還有一個大露臺。
 
戶外部分更是精彩,屋前有一個大庭院,可以讓老人散步健身;屋側有魚塘、果樹;屋後有一大片菜圃、竹林,放養多隻雞、鴨,遠山近竹、一派江南田園風光。
 
朱榮林夫妻倆認為自宅具備一定的吸引力,於是2017年5月間,透過媒體釋出「抱團共老」的訊息。他們開出的條件乍看很簡單,除了要求是夫妻檔,主要條件還有:身體好、性格好、會打麻將的優先。
 
「身體好」的具體定義,是指年齡在60到70歲之間,要有生活自理能力。因為入住的夫妻檔,每周要有一天當「值日生」,為眾人服務,
失能老人只能敬謝不敏。
 
退休
(圖片來源:istock)
 
至於「性格好」的標準,就很難量化。就像是某個棉襪廣告的slogan:「三花的好,穿了就知道。」同樣的,性格好不好,也是要相處之後才知道。朱家的「抱團共老」,日後有不少的矛盾,就是來自於入住者的性格。
 
但是相處之前,總是會懷抱著美好的期待,因此消息見報後,社會反應熱烈,短短一週就收到一百多對老夫妻的申請。
 
朱家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進行「面試」,朱家的兒女也一起加入。面試並不是正襟危坐、你問我答,而是透過分批聚餐、打麻將的自然形式,觀察並尋找適合共住的夫妻檔。
 


▍有三種人,會被「謝謝,再連絡」
 
據了解,有三種人會被「謝謝,再連絡」。一是生活習慣特殊的不要,因為怕日後難相處;二是有抽菸習慣的不要,怕影響眾人健康;三是曾經當過「領導」的不要,擔心架子大、難伺候。
 
還有朱家希望週日是「家庭日」,方便自己的兒孫回家團圓,因此家住杭州者優先錄取。也就是希望每逢週日,入住者可以就近返回自家居住。
 
朱家最後選擇了4對夫妻檔「抱團共老」(後來因為有人退出、有人遞補,最多曾有六對夫妻檔、與一位喪偶單身族一起入住)。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夫妻檔有一個共通點,都不想和小孩同住(或是小孩不想和老父母同住)。而且也都參訪過多所養老院,結果都是不滿意,但對於朱家的「抱團共老」模式,卻是躍躍欲試。
 
第二人生
(圖片來源:photoAC)

因為朱家的模式,每月要支付房租(按房間朝向與面積,每月租金1,200~1,500人民幣),但房租不是放到房東口袋,而是用來共同聘僱廚子、園丁、清潔工(廚子與園丁工資都是每月兩千元人民幣,清潔工每月一千兩百元人民幣)
 
廚子負責供應中餐與晚餐;園丁負責種菜、種果;清潔工每週打掃兩次房間。


「我們大家以後不用做家務,只要一起玩玩就好」,對於老後只想享清福的老人,特別是女性長者,屋主老太太這句話,真是太有魔力了。
 
但是要用有限的租金,滿足類似銀髮村「事事有人服其勞」的標準,仍然力有未逮,因此產生了「值日生」的制度。
 
值日生每週輪值一天,這一天除了要幫大家準備早餐,還要負責買菜、備料、洗碗、燒開水、倒垃圾,屋主朱榮林夫妻也會加入輪值。
 
他們運作的模式是,前一晚用膳時,大家就商量好明日想吃的菜色。次日早晨,「值日生」騎單車、或是電動單車,到車程約七、八分鐘的市場負責採買。
 
雖然日日有專人當值,備膳時、還是會有其他房客自願前來幫著挑菜、剝蒜什麼的,不會誤了廚子烹煮的時辰。
 
因為朱家首度開放「抱團共老」,有些設施採取「滾動式調整」。譬如老人也會熱衷網購、追劇、打電玩,容易造成網路塞車。房東就從善如流,更換了一家網路服務供應商,把流量提高到一百兆。
 
銀髮住宅
(圖片來源:photoAC)
 
房客反映餐桌太小,十幾個人共餐太擠,房東就再斥資換了一個大圓桌。甚至客房裡的電視,也配合更換更大的螢幕等等。
 
於是這個杭州餘杭小村的「抱團共老」,就在眾人矚目之下開始運作。讓我更好奇的是,運作滿週年之後,入住的夫妻檔們最滿意什麼?最抱怨甚麼?中途退出的原因是甚麼?有沒有產生矛盾嫌隙?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請見《江南小村的「抱團共老」,合雇廚子、園丁、清潔工,未來養老新選擇(下篇)
 



繼續閱讀:

1. 【林黛羚專欄】老了到兒女家住,未必是最佳選擇

2. 當我們老了,就住在一起吧!3對夫妻的退休同樂會


專欄作家|朱國鳳

點此了解朱國鳳>>

  -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理財記者

從台灣第一本理財雜誌開始,完整參與理財雜誌的更迭變化。曾主跑過房地產、證券、基金、銀行、保險等財金路線,擁有產官學界豐富的採訪與撰述經驗。 有感於網路興起,碎片般的知識更容易產出與取得,自我期許在眾聲喧嘩的年代,提供整合性、系統性的建議。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