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舊日本時代,找回被遺忘的關係 —日本宅老所石井家
回到舊日本時代,找回被遺忘的關係 —日本宅老所石井家
「我們希望重新找回過去的美好,像早期日本社會裡,鄰居間不分你我,總是在生活中相互幫助。」日本宅老所創辦人石井先生如是說。
銀享全球
2022/01/08
瀏覽數 6,253

文/呂理琪、黃文馨、核稿/蔡昕伶
臺灣未來社區照護方式、社區共生還有哪些可能性?為了回應這些議題,2021年,銀享全球與日本「未来をつくるkaigoカフェ(開創未來的介護咖啡)」策略合作,以「共生社區」為主軸,規劃每季度台日交流和共學聚會,讓有志開展新型態高齡、長照服務的夥伴,有對話、碰撞出新思維的管道。
這次,銀享全球將彙整今年度的台日連線聚會精華,透過由【銀力時代線上展 】讓這些精采豐富的收穫與觀點被更多人看見。
「下班了,與長輩、孩子一起用餐」
「爺爺奶奶聽力不好,孩子們懂得放大音量溝通」
「不想洗澡的奶奶,被孩子請去洗澡」
這樣的生活場景,就在日本千葉縣的一戶老房子 ——石井家。
石井家是一家位在社區內的日間照護機構,外觀看起來跟一般社區住宅並無兩樣,有日式庭院、平房、木地板。走入石井家,你將發現這裡彷彿是個不分年齡族群的大雜燴,聚集臨託的幼童、身心障礙的學生、因疫情失去工作的外籍移工、失智長輩…等,來到這裡,就像回到家一樣,每個人彼此扶持互相幫助的生活著。
「我們希望重新找回過去的美好,像早期日本社會裡,鄰居間不分你我,總是在生活中相互幫助。」日本宅老所創辦人石井先生如是說。

(圖片來源:石井家 Instagram)
▍「類家」的照護模式,讓長者想要在此終老
在石井家的爺爺奶奶們與同空間托育的孩子們直接互動,如協助孩子們用餐等。在這群人之中,不難發現有位 105 歲的奶奶,與孩子及家人快樂生活著,石井先生還為她設立 Youtube 頻道,紀錄日常生活點滴。
「對我們來說,小朋友是最佳的照護者」石井先生這麼說。因為這樣「大雜燴」的情境,孩子們與長者的相處能擁有更多同理心,例如:理解到爺爺奶奶聽力不好,懂得放大音量溝通;孩子們也在許多關鍵時刻,成為最能勸動長輩的照顧者,例如:因著孩子的邀請,長輩比較不會排斥洗澡沐浴。
相對於臺灣對照護機構的印象往往是「可憐」、「失落」的,石井家則因為「類家」的設計,讓長輩在這裡能有生活在大家庭的親密感受,而願在此終老。面對有長輩在宅老所過世時,石井家不會刻意隔開孩子們,而是讓他們可以直接觸摸亡者的臉、身體,藉由這樣的過程,使孩子們認識、體會,生命的逝去也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部分。
▍「工作型」日照,讓長輩發揮付出的能力
在這裏有個特別的現象 — 以男性長輩居多,而有的男性長輩本身還具有比較強烈的工作意願,不願意當成被照顧的對象。
因此,石井家轉型成以工作型為主的日照中心,嘗試提供可以讓男性長輩貢獻能力的「工作機會」,例如:到鄰近小學協助清掃環境,簡單的修繕工作等。其中,有位退休前是擔任工頭的爺爺,還每天都穿著工作服來到石井家的日照中心,一副是要來工作的樣子。
▍建立雙贏,讓每個人可以找到自己想要成為的角色
石井家的員工有個福利 — 可帶著自己的家人上班,因此這裡總是充滿孩子們的笑聲,也讓工作人員可以減少額外托育費用,安心工作。此外,這裏也吸引了尼泊爾、洪都拉斯、柬埔寨等不同國籍的人來此工作,有的甚至共同一起工作至今。
這裡的工作者不只有長者,也有身障人士、與長期鬱鬱寡歡的年輕人等。透過將工作拆解成可上手的任務,讓唐氏症寶寶也能協助量體溫等事宜,並讓足不出戶、害怕與人相處的年輕人在這裡從照顧小孩的任務開始,重新找回與社會連結的機會。
石井先生表示:「我們接納每一個願意來到這裡的人,不會去思考他是否為符合長照給付的對象。」
沒有框架,是石井家獨特的樣貌,在這裡讓每個人可以找到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

(圖片來源:石井家 Facebook)
▍積極與社區連結,促進社會的理解
石井家定期舉辦的聚餐,有時還會有鄰居來串門子,大家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夢想、對老後生活的想像。「透過這樣的分享,也幫助石井家成為更好的樣子。」石井先生提到交流的重要性,也促使左鄰右舍的鄰居們,開始思考自己心中的老後生活,該是什麼樣貌。
「只要我前一天不是值夜班,隔天一就會去擔任鄰近小學的導護志工。」石井先生認為主動讓社區更認識石井家,拉近彼此的距離,才能打造出更友善的生活環境。

(圖片來源:石井家 Instagram)
疫情前,石井先生常常帶領長輩們參與社區慶典活動,或是,讓失智長輩幫忙打掃校園,雖然是志工性質,但藉此讓長輩創造自己心裡的角色定位。當社區的人們對長輩更加熟悉了,就更能理解和同理長輩的狀況,社區孩童也有機會認識什麼是失智、老化,甚至是死亡。
同時,石井家也鼓勵社區長者趁還健壯時,可以來石井家擔任志工,等到他們未來有需要被照顧的時候,換石井家照顧他們,讓長者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延續幸福的生活、安詳的迎接終老。
▍提升包容性,在高齡服務看見新可能
藉由日本宅老所石井家負責人石井英寿先生的分享,讓我們看見照顧服務的提供,可以有溫度、多元、不被侷限的樣貌存在著,取代「被拋棄」、「孤立」的是「接納」、「陪伴」。銀享全球也期許透過這樣的學習,幫助身處台灣的我們,一步步建構起有溫度的照護網絡,打造令人期待的老後生活。

(圖片來源:石井先生 Youtube)
▍生活感 x 連結,拉近照護場域與社區距離
在急速高齡化的日本,「照護社區化」是政府和民間一直努力的方向。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何讓照護場域更具有生活感,讓長者感受到像家一樣溫暖,並且能與不同年齡層、背景的人互動,是理想安老場域的關鍵,也值得臺灣來借鏡學習。
本篇文章為銀享全球『樂齡科技新解方』系列文章,介紹銀享全球參與歐盟智慧健康長照計畫中匯聚的科技方案。更多文章與新知歡迎參考【銀力時代線上展 】。延續銀享全球持續倡議的核心議題:賦能與復能、科技與設計、共生與共好,本次線上展作為一年之末、新年之始的回顧與沈澱,期盼將銀享全球於三大議題下的推動彙整成清楚易懂的資訊與資源,讓大眾可共同思量、預備你我都期待的老後生活。
原文經銀享全球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建置失智友善社區網絡:看見那個人,而非失智症。
2. 日本推社區護士,既像醫師又像朋友陪伴長者
銀享全球是一家為銀髮相關組織和企業提供國際交流與行銷服務的社會企業。
銀享全球以落實「活躍老化」與「在地安老」為宗旨,希望能創造一個國際化平台,加速銀髮相關的知識分享,鼓勵並協助台灣銀髮產業的發展,讓台灣成為亞太區銀髮創新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