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讓醫師與護理師陪你回家好嗎?讓家成為最好的病房

如果可以,讓醫師與護理師陪你回家好嗎?讓家成為最好的病房

工作時間彈性者還還能像林小姐一樣保有工作,但是有更多人面臨事業與家庭難以取捨時,遞出來的離職單上寫著的,不再只是「生涯規劃」,越來越多寫著「照顧年邁父母」

林治萱Maya

2018/11/14

瀏覽數 17,131



林小姐雙手交叉在胸前眉頭深鎖坐在都蘭診所的長椅上,這時手機鈴聲響了,她接起來以流利的英文應對著,接著掛斷電話後,她單手俐落的推開診間門。開始與醫師討論母親的病情,我對她清晰的陳述表達印象深刻,忍不住問了她的背景與專長。
 
原來她是一位工程師,這五年隨著母親的
癌症病情惡化與復發,她無役不與。
 


▍開門後惡臭撲鼻而來
 
坐在沙發上的林小姐苦笑著說:「我媽都跟親戚說我是『開刀』的女兒,我媽在我背後抱怨我都知道。」
 
接著她深吸一口氣紅了眼眶繼續接著講:「這次出院回家,我每天都打電話給她,可是她聽起來聲音不對勁,我要工作沒辦法常常請假,台東的家裡只有媽媽一個人。」
 
「過了三四天我越想越不對,趕快跟公司請假趕回來,還好我有回來。我一開門就傻掉了,我媽坐在尿尿與大便堆中,家裡有很多爛掉發臭的食物,她沒有力氣去上廁所,也沒有胃口吃飯…」說到這裡,林小姐終於忍不住淚如雨下。
 
癌症
(圖片來源:pexels)
 

▍居家安寧療護到宅訪視
 
余醫師抽了兩張衛生紙遞給她,開口說話「從醫院傳來的病歷與你的說明聽起來,媽媽現在有很多需要幫忙的地方,對於媽媽接下來的打算,你們兄弟姊妹都討論過了嗎?」
 
她張著滿是血絲的眼睛看著醫師說:「我Google了好多資料,我真的看了很多,可是對於接下來要做哪些事情,我完全沒有頭緒,我不知道怎麼準備。」
 
「我只希望我媽媽可以舒服一點,我們都願意做,只要她開心就好。可是我問了好多單位,後來終於有人跟我說,可以到這裡找余醫師,你會到家裡看我媽。」
 


▍遠距離照顧越來越常見
 
林小姐的遭遇正是許多都市遊子的側寫,年輕時為了理想與工作遠離家鄉,中年過後開始為了老邁的父母需要照顧而兩地奔波。
 
工作時間彈性者還還能像林小姐一樣保有工作,但是有更多人面臨事業與家庭難以取捨時,遞出來的離職單上寫著的,不再只是「生涯規劃」,越來越多寫著「照顧年邁父母」。
 
你想過嗎?如果有一天,當我們的家人走到生命最後,我們該做什麼準備才能好好陪著她走完最後一段路?這場漫長的照護戰役中,當你力不從心搖搖欲墜時,誰能夠當你的後盾呢?
 
照顧
(圖片來源:pexels)
 

▍及時回應家屬需要的醫師
 
余醫師打開行事曆,看著密密麻麻的行程表,思考了一下開了口「今天下午四點過後,我會與護理師一起到家裡拜訪你,到時候再麻煩您們家屬要在家。」
 
林小姐眼睛發亮的說:「今天下午就可以來嗎?我都已經做好心理準備要過好幾天了。」
 
其實林小姐不知道的是,余醫師擠出來的其實是診所的休息時間,身為一個
居家醫療的醫師,時常要臨時出勤是很常見的,沒有休息時間也是常見的,這一切都是希望能夠讓手足無措的家屬能夠即時獲得支持與資源。
 


▍提供回家照顧全方面支援
 
開車到了現場之後,林奶奶的病床靠在牆邊,她非常虛弱的躺在上面,醫師開口用日語打招呼,原來因為日據時代的教育背景,台東長者的日文大多非常流利,睜開眼睛不到兩秒,她又闔上眼睛看的出來她非常疲憊。
 
進到病人家,余醫師與蘭蘭護理師開始著手評估林奶奶眼前的狀況,還有照顧者的需求。他們兩人協作從四個面向幫助這個家庭:
 
  • 收集病人生理數據:檢查身體狀況,血壓、血氧濃度、體溫、脈搏。
 
  • 根據數據調整藥物:對照目前所測量到的數據由醫師調整藥物,並且抽血監測林奶奶的電解質是否平衡。
     
  • 指導正確照顧技巧:這個部分與家屬互動最多,可以分成下列幾個細項
 
在宅醫療
(圖片來源:photo AC)

1. 從頭到腳的皮膚檢視去除壓傷危險因子,這時發現最容易出現壓傷的尾骶骨已經發紅有部分破皮了,趕緊提醒了尿布更換與定時翻身上藥。

2. 觀察與調整照顧者翻身動作是否符合力學與安全性預防受傷,這時候也指導家屬如何使用大浴巾正確的墊在林奶奶身下,有助於省力的定時翻身與髒污時方便更換。

3. 提醒
餵食後維持坐姿30分鐘預防嗆咳造成吸入性肺炎,以及提醒家屬癌症末期的病人進食量會下降,讓家屬寬心後,每一餐進食才能自在愉快。
 
  • 確認器材正常可用:對照林奶奶家中的血氧機測出來的數據是否與診所的機器一致;這時候也發現床墊的氣閥似乎壞了,請家屬跟原本的租借廠商聯絡更換新品。
     
轉眼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林小姐原本深鎖的眉頭終於鬆開,寬心的笑了出來。
 


▍在宅醫療陪你回家
 
大病之後要回家這件事,對於許多家屬而言,常是充滿未知與挫折的歷程,因為每個家庭中可能都是第一次面臨疾病的威脅與剝奪,無論原本的社經地位如何,對於事情的優先順序與資源連結總是手足無措。
 
這時候就是專業的在宅醫療診所能協助最好時刻,相信看了這段故事的你,一定也為了林小姐感到開心與放心,這就是余醫師推動在宅醫療的初衷,透過醫療人員與家屬的共同協作,讓家成為最好的病房。
 
如果你想進一步搜尋相關資訊,請上「在宅醫療學會」了解更多。
 

 

原文經林治萱Maya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照顧如何不離職?家總:推動政府應有93天「有薪顧老假」
 
2.
不方便出門就醫怎麼辦?「居家醫療」做長照家庭最溫暖的後盾

 

台東都蘭診所營運長|林治萱Maya

點我認識林治萱Maya >>
   

林治萱Maya

林治萱Maya

台東都蘭診所營運長

我是林治萱,大家都叫我Maya 曾經是兩位失智症患者的孫女,現在是一位行動不便者的女兒。 我原本在偏鄉當嗡嗡嗡的小鎮公衛護理師, 自從某天推著媽媽出門時,看著街角有十多位長輩掛著鼻胃管呆坐在輪椅上,而外籍移工們興奮的聊著天吃著點心時,我突然發現對於「照顧」,台灣需要更多跨專業的合作與自立自強,於是辭掉了公職,改到在宅醫療學會尋找更多的照護共生可能。 現職: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教學研究中心主任 台東都蘭診所營運長 若有演講合作需求歡迎來信聯絡陳秘書:hcosmaya@gmail.com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