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新聞政策
健保署「擴大居家醫療計畫」 居家安寧擬放寬嗎啡限制
居家醫療方案已推動多年,特別針對就醫不方便的病人,希望能夠把醫療服務送到居家。然而,目前的流程因管制藥品管理嚴格,導致在診所居家醫療團隊中,有些限制與不便。健保署積極努力克服這些問題,期望未來能夠實現在宅使用醫院施打的管制藥品,以擴大居家醫療方案的範圍。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3/08/01

社會資源
我的家人能否申請居家安寧?-《留下愛,好好說再見》
陳英詔觀察,在居家安寧多年現場經驗下來,除了個案本身希望在家裡善終的意願外,照顧者的支持度,包括照顧人力安排、心理準備等,是居家安寧成功的關鍵。
今周刊-生活i健康
2020/10/11

長期照護
家中兩個人罹患癌症,即使辭了工作回家照顧,難關卻越來越多,我該怎麼辦?
確認張小姐的目標是希望有人協助她爸媽不要疼痛,可以舒服一點,於是我協助她打電話回到醫院的社區居家安寧管理小組,請她準備文件回到門診請醫師幫忙開立服務,並且在接下來的一周內會有社區居家緩和安寧的團隊進到家中幫助。
林治萱Maya
2018/11/14

新聞政策
看護、照護機構費用將可抵稅、去哪治療癌症?國民健康署認證醫院在這8/31【新聞彙整】
根據統計,照顧一位臥床長輩,每個月平均支出約3萬到7萬元,因此財政部研擬稅改將納入長照扣除額,如果有聘看護、或住在長照機構的都可以列舉抵稅。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8/31

樂活養生
「我愛你,我讓你好死」 破除9迷思 讓病人安寧謝幕
醫改會研究員辜智芬表示,國人對安寧醫療存有許多迷思與誤解,使很多末期病人被「一路救到掛」,無法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目前健保提供的安寧緩和服務,除了入住安寧病房或由安寧團隊到原本病房提供服務,還有居家安寧及社區安寧服務,幫助病人在生命末期回到家中,仍可獲得安寧團隊協助,達成在地善終心願。
元氣網
2017/12/19

新聞政策
安寧醫療與安樂死不同 醫師分析給你聽
台灣安寧療護適用對象,目前仍限生命末期病人,長期久病的民眾不適用,不斷有支持「安樂死」的聲音出現。不過,這只是病人覺得活著沒意思而求解脫的方式,與家屬溝通不足,又猶如醫師刻意協助自殺,與安寧療護強調的「自然善終」有很大差距,無法達到生心靈的圓滿,也非愛的真諦
元氣網
2017/12/19

長期照護
人生最後一哩路 逾6成盼在家安寧
在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家人旁,走完生命最後的一哩路,其實是一件非常圓滿的事。學習如何跟愛的人「道謝」、「道歉」、「道愛」及「道別」,不一定是要用醫療儀器才能代表盡心盡力。緩和醫療是種需要內化的概念,需要大家用心思考跟體會。
健康醫療網
2017/11/18

長期照護
在「那天」來臨前,趁父母還健康時就要先確認的事-《爸媽落單時》
要不要告知病情?如何支付住院費用?要在哪裡走完最後一程?身後遺體是否捐贈?想要怎樣的葬禮?雖然都是會讓人不太想面對的問題,但趁著父母還健康的時候一一確認他們對這些議題的意願,才能避免以後的遺憾及後悔。
新自然主義
2017/11/13

樂活養生
在宅醫療是什麼?台灣居家醫療 民眾常見QA大解惑-《在宅醫療 從cure到care》
我的家人可以申請在宅醫療嗎?根據目前健保「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只要是「就醫不便」,且經醫師評估認定有需要者,即可接受居整計畫服務。簡保有給付嗎?居家醫療該去哪裡申請呢?對在宅醫療的好多疑惑,請跟我們一起看下去~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9/13

長期照護
最終,想在家裡離開...回歸「以支援照顧為中心」的制度設計-《在宅醫療 從cure到care》
照顧和死亡,是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不能迴避的問題,若以未來每年死亡人數增加三千人的速度估算,現階段的居家安寧資源,還能夠支持多久呢?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9/13

心靈加油站
朱為民-「請幫我拔管,因為,我愛你……」
「無論如何,我都不想氣切。」,或是「如果有一天我沒有意識,只能依靠呼吸器,請幫我拔管……」是不是周爺爺最後的生命可以保有比較多的生活品質?是不是他的兒女們就不會這麼受苦?是不是……?
朱為民 醫師
2016/08/15

長期照護
朱為民-在家善終,很難嗎?出院回家前,你需要考慮的三件事情
根據統計,如果問台灣的長者,他們臨終前最想待的地方是哪裡?超過80%會選擇於家中往生。可是,統計資料也顯示,只有不到20%的老年人,可以完成這樣的心願。為什麼?在家善終究竟有哪些困難?又需要有哪些準備?以下給大家三點建議。
朱為民 醫師
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