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天」來臨前,趁父母還健康時就要先確認的事-《爸媽落單時》

在「那天」來臨前,趁父母還健康時就要先確認的事-《爸媽落單時》

要不要告知病情?如何支付住院費用?要在哪裡走完最後一程?身後遺體是否捐贈?想要怎樣的葬禮?雖然都是會讓人不太想面對的問題,但趁著父母還健康的時候一一確認他們對這些議題的意願,才能避免以後的遺憾及後悔。

新自然主義

2017/11/13

瀏覽數 30,353




作者/河合千惠子

▍  住院時的醫院選擇以及費用要如何支付?

有關選擇醫院和費用,一般來說都要等父母病倒了,實際需要住院時才會開始討論。

但病倒後可能會失去意識,或是沒辦法說話,那就根本無法知道父母的希望。就算知道父母的希望,也可能礙於病情和費用而難以實現:但要是遇到難以抉擇的狀況,那「父母這麼說過」就能成為指標,兄弟姊妹之間的協調也就比較容易了。

首先要站在負責探望和照顧的子女立場,選擇醫院時,挑選生活圈內的醫院比較好。

落單父母可能希望能在「熟悉的地區醫院」看病,可以先跟父母溝通,告訴他這樣子女就不方便探望,而且為了讓孩子方便照顧,最好還是選擇離照顧者較近的醫院,這樣落單父母應該就容易接受了。

等到父母同意,可以跟比較熟悉的醫生商量,調查一下自己居住附近的醫院。

另外,也要跟父母確認醫療費和住院費是要用年金或存款支付呢,還是以
保險來支付,免得事到臨頭亂成一團。

健康保險有「高額療養費制度」,每個月的醫療費個人負擔最高四萬二千日圓,如果超過這個額度,超出的部分由健保來負擔。

但這只適用在保險所含括的部分。如果住院的話,那麼病床費差額、清潔費、三餐費用的部分,以及保險醫療項目外的高科技醫療技術費等,都必須自行負擔。

雖然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但一般來說,除了健康保險負擔的費用外,住院時每個月還要多支付十萬至二十萬日圓。

 
住院
(圖片來源:pixta)


▍  如何告知病情

在過去,要是罹患了癌症等不治之症,為了不讓當事人承受太大的打擊,會在不告知病名的情況下進行治療。但最近這種作法卻已不常見。

或許是患者的想法有了改變,想徹底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的人變多了。而且要是沒有希望痊癒,也不想在病房度過自己剩下來的日子,而想要跟家人一起度過,或是做想做的事,不讓自己留下遺憾的人也增加了。

醫療者也希望能把病名告知當事人,然後與患者一起思考治療方法,但因為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最好先確認是希望被告知呢,還是不希望。

另外,是否
放棄插管等積極治療,也需要事先進行溝通。因為這件事並不會成為當事人的問題,但卻是周遭的人必須要做的決定。在接到通知趕到醫院的人當中,有些人覺得「讓他盡早脫離苦海」,但也有人認為「多活一分鐘也好」,每個人的意見都不相同。

雖然會感到左右為難,但最終還是要尊重當事人的想法才是。




▍  希望在哪裡走完最後一程

落單父母希望在哪裡走完最後一程呢?

聽說大約有八成的日本人「想在家裡走完最後一程」。但根據厚生勞働省的調查,其實八成左右的人是在醫院過世的,而在自己家裡過世的,大概是一成多。

歐美國家有許多提供給末期患者居住的安寧中心。在安寧中心,不會為了延長壽命而進行讓人辛苦又疼痛的延命治療,而是會減輕患者的痛苦,讓患者能內心平和的迎接死亡。

最近有不少人都有「要在家裡過世」的想法,於是
家庭安寧看護受到注目。這是在家裡接受醫療人員等的幫助,跟家人度過最後的日子。

當然,如果是在醫院,要是病情有變化,二十四小時都有醫療人員趕過來處理,在家裡就沒辦法了。我想面對死亡,有不少人都會感到不安和恐懼吧:這個選擇雖然會對當事人或是家人帶來沉重的負擔,但能讓父母跟家人一起生活,直到最後。

要是父母希望「在家裡走完最後一程」,那麼家庭安寧看護應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居家安寧
(圖片來源:pixabay)


▍  是否想要器官捐贈或大體捐贈?

「器官捐贈卡」的宣傳手冊在各地醫療院所及地區衛生所等地方皆可看到。將是否有捐贈器官的意願清楚標註在卡片上。在願意捐贈的器官欄位標註○就可以了。

但這只是表明意願的卡片,所以實際捐贈時還是需要家人的同意。因此
就算當事人希望捐贈器官,但要是沒有事前告訴家人的話,還是有可能無法完成過世者的遺願

如果你的父母願意捐贈器官,那麼身為子女的你應該也要同意。有些人可能排斥遺體被破壞,然而,父母雖然已經過世,他們身體的一部分卻能夠救人一命,遺愛人間。請在事前就先跟父母討論,並且尊重他們的決定。

另外,要對醫學研究有所貢獻的就是大體捐贈。這是希望能在醫學或牙齒醫學方面有所貢獻,所以無條件,無報酬地捐出自己的遺體,以供醫療學術單位進行人體解剖的教育及研究。

如果希望捐贈大體的話,在生前就要到想捐贈的大學或機關登錄。當登錄者過世,那麼遺族可跟登錄的大學、機關聯繫,然後辦理手續。

關於遺體捐贈,要是遺族反對的話,當事人的意願就無法生效。跟器官捐贈一樣,最好能跟父母好好討論後再決定。

其他需要注意的,就是捐贈的大體會在一至三年之後,才會歸還給遺族。當然,守夜和告別式等儀式可以照常舉行,結束後再將大體運送至大學、機關,進行防腐處理之後才會提供給研究者解剖實習,所以遺骨返還通常需要一些時間。

實習結束後,遺體會在大學火葬,遺骨則會歸還給遺族。火葬費和遺體運送的費用則由大學來支付。



▍  想舉辦什麼樣的喪禮

對家人來說,舉辦葬禮時是最難過的時刻。以往通常會按照禮儀公司的安排來進行。

但是最近,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生前就安排自己的葬禮。禮儀公司也加入生前準備系統,不但有過去傳統的葬禮,而且也可以按照個人興趣和希望來安排葬禮。

葬禮是送走過完一生的人的儀式。「主角」當然是無法參加了。就因為如此,家人更應該要滿足當事人的希望。應該也有人認為傳統葬禮比較好吧:還是說因為喜歡音樂,所以就安排在葬禮播放音樂來送行:也有想要舉行隆重盛大葬禮的人:或是只想讓親友們聚在一起聊聊過去的也有。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其中一位工作人員詢問母親的希望。母親把兩年前跟家人們一起旅行的照片拿出來,說:「葬禮的形式就交給你了。但遺照我要自己選,就用這張照片吧」。

就算只是小事,還是要聽聽當事人的想法。盡可能地去滿足父母的要求,或許就是作為孩子最後能盡的孝道吧!

 
遺囑
(圖片來源:pixabay) 




繼續閱讀:

1. 朱為民-「請幫我拔管,因為,我愛你……」

2. 想要輕鬆過活?先立好遺囑吧



爸媽落單時
《爸媽落單時:居住.看護.心理.日常危機.醫療保險‧「那一天」的準備(二版)》作者/河合千惠子
本文經新自然主義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新自然主義

新自然主義

出版媒體

「新自然主義」從人的身心靈健康出發,追求對自然的尊重與學習,進而回歸到對本土既有智慧的認識與傳承,並尋求大自然與人的新平衡點。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