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喜歡抱金孫?給失智長者的「娃娃療法」

阿嬤喜歡抱金孫?給失智長者的「娃娃療法」

抱娃娃使他們感受到被需要、有用的,提升自尊、愛人和被愛,抒發情緒。透過娃娃反映自己的情緒、感受,轉移他們的情緒狀態。同時他們也和一般人一樣有依附、親密關係的需求,並不會因為他們罹患失智症而消失。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5/03

瀏覽數 29,724




整理撰文/蘇凡

愛長照介紹過不少非藥物療法,現在要介紹一項,相信你也會心有戚戚焉的「娃娃療法」。

先前有篇文章
《新生兒奇蹟!從來不願開口的失智阿嬤說話了》,其實也是異曲同工之妙。許多失智的長者,尤其是女性長者,當他們接觸小寶寶時,過往育兒的珍貴回憶便會湧上心頭,那是他們熟悉的事。

因此,在非藥物療法中,便有治療師使用仿真的娃娃,來穩定失智長者的情緒,並藉此與長輩們互動。



成效如何?我們來看看這段影片>>


▲影片來源:小貝老師iTalk(趙崑陸職能治療師)

 

阿姑阿嬤們看到娃娃都好開心,像是看見自己的孩子、孫子一樣。藉著照顧娃娃,讓長輩多了肢體提升和社交互動,目前趙崑陸職能治療師會陸續進入各個長照機構,了解非藥物療法-娃娃療法,帶給失智長輩的重要輔療效益。

花蓮慈濟醫院的失智症照護介紹中,也有「娃娃療法」介紹:


*其他花蓮慈濟的非藥物療法介紹,請按此看全部

娃娃療法指的是,讓失智長者揹著(擬真)娃娃,擁有娃娃或照顧的行為,付出關注或與之產生互動。娃娃治療於失智症者,使他們回憶起年輕時候照顧嬰孩的情境。


*對象:重度認知功能障礙(遊走、激躁行為,日落症候群)、年輕時有照顧小孩且是正向經驗。
 

*時間:可以一整天,或在長者症狀發作時段之前給予。
 

*方式:先讓長者看到娃娃,確有長者對娃娃有興趣後,再將娃娃交到長者手上。
 

*內容:反應會出現照顧的行為,如先向前傾迎接娃娃、抱娃娃、搖晃它的雙手、碰觸身體、以手掌支持嬰兒娃娃的頸部、叫喚它、為它穿衣、與它說話,將它取名為自己其中一個孩子之名等等。

 

*成效:抱娃娃使他們感受到被需要、有用的,提升自尊、愛人和被愛,抒發情緒。


 

透過娃娃反映自己的情緒、感受,轉移他們的情緒狀態。同時他們也和一般人一樣有依附、親密關係的需求,並不會因為他們罹患失智症而消失。

娃娃治療對其認知並不會有所改善,他們無法分辨娃娃是虛假的,而且會真誠希望可以照顧它們。降低激動、激躁行為和減少個案使用鎮靜藥物。

非藥物療法是失智照護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依據每位長者不同的需求,給予不同的非藥物療法,穩定失智長者的情緒、延緩惡化。


失智症
(圖片來源:istock)
 




繼續閱讀:

1. 非藥物療法-動物輔療:請你相信,單純的付出就是一種療癒

 

2. 今天換狗當治療師!狗狗怎麼協助失智阿嬤、中風阿公?陳美麗的動物輔療故事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愛長照編輯團隊

愛長照編輯團隊

照護小秘書

樂活養生、心靈加油站、長期照護、病症知識、社會資源......長照所需要的一切,愛長照編輯會努力整理資訊給大家!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