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之間未必就能心意相通,拉近親子距離的五個重點-《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
作者/清水晶子
▍ 拉近親子距離的五個重點
見面聊天依然是與父母溝通的重點。
住得離老家遠的人、錯過拜訪時機的人,可以好好利用過年、中元節、清明節、自己的孩子的入學典禮、兒童節、為父母祝壽、生日、結婚紀念日……等各種節慶活動,找機會與他們見面。
如果真的很難與父母相處,我建議把他們當成客戶。工作遇到的客戶窗口就算是非常討厭的人,只要能夠取得大筆訂單,你也會努力跑業務吧?父母就像大客戶,因為你說不定能夠繼承房子。如果事先知道父母背著債務,你或許也能避開。這樣的說法或許很無情,但試著從這個角度展開溝通也是一個方法。有時候稍微畫清界線,戰略性地增進與父母的感情也是必要的。
高齡者的健康狀態只要一個月就有可能急轉直下。病情可能突然惡化,失智症也可能加重。所以盡可能每個月與父母見一次面。住得遠的人,也至少試著每個月打一通電話。使用 Skype 之類的網路電話或者透過社群網站溝通也是不錯的方法。
突然提起照護、財產、墓地之類的話題會嚇到父母。
甚至可能招來父母的誤解:「孩子希望我早點死嗎?」、「孩子的目的是財產嗎?」所以討論這些敏感的話題時,請用別人的例子當成開場白。
譬如「某某的父親,好像因為墓地問題發生糾紛。」、「某某照護父母似乎很辛苦。」這麼一來父母也會比較願意聽。
由理財規畫顧問或律師等專家介入協調也不錯。只要不讓父母覺得「自己被孩子牽著走」,就不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必須與爸媽討論才行!」但我們不能因為心急,就試圖把所有事情一次問清楚。請你慢慢來。首先請從一天實現本書的一個項目開始嘗試。
繼續閱讀:
1. 親情不是永無止盡的犧牲 -《 我就要你好好的》觀影與讀後心得
2. 【解救溝通不良症】聰明溝通可以幫上忙
更多《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用關懷參與父母離開前的六十四件事》的文章: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