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如何描述失智症狀?臨床心理師分享觀察六原則,不再一句:「狀況時好時壞」帶過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39033 人瀏覽

失智症患者在家中時,可能因為家屬沒有醫療相關背景,每次症狀出現時,只能專注在如何解決問題,經常是無暇,也不知道該如何觀察起。而在醫院的臨床工作者,大部分只能根據家屬的口述,去了解病人目前的狀況,此時,「時好時壞」是大家描述症狀時常見的形容詞。其實,我們可以透過六個不同的面向,去量化時好時壞的問題(4WHF)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暨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

文/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無論失智症中風的病患,目前是在醫院還是家中,要觀察患者的認知功能缺陷或精神症狀(以下簡稱症狀),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患者在家中時,可能因為家屬沒有醫療相關背景,每次症狀出現時,只能專注在如何解決問題,經常是無暇,也不知道該如何觀察起。

而在醫院的臨床工作者,大部分只能根據家屬的口述,去了解病人目前的狀況,此時,「時好時壞」是大家描述症狀時常見的形容詞。

 

其實,我們可以透過六個不同的面向,去量化時好時壞的問題(4WHF):

 


1. Where


觀察症狀出現的所在地方:
我舉個比較容易理解的例子:是在家中或是外出時?或特別是在醫院。

因為如果在醫院就診,可能代表病患比較願意外出,家人也比較有理由強迫他有出門的機會。

在家中,則可能認不得人或叫錯名字,外出則什麼人都清楚誰是誰。

 

失智症

(圖片來源:illustAC)

 


2. What


觀察有哪些症狀:

這部分是家屬比較容易注意到的問題。

觀察有哪些症狀出現,現在的精神症狀如何?是否會算數?會認人嗎? 曉得物品的名稱嗎? 現在何年何月何日等等,以上都是有可能出現的症狀。

 


3. When


觀察在哪些時間會出現症狀:
是在白天?還是半夜、睡醒時?或是沒睡覺時,也會出現。

有許多症狀,可能會伴隨著睡覺出現,所以可以注意個案是否有這方面的傾向。

 


4. Who


觀察誰會遭遇到這些症狀:

同一個症狀,個案可能會對不同人做不同的反應喔!

例如:當媳婦問他問題,個案可能會說不知道;但孫子問時,個案就很積極的去想答案。

也有對家人會出現某些問題,但對醫師就不會有問題。

 

失智症症狀

(圖片來源:photoAC)

 


5. How


觀察症狀如何發生:

觀察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例如:當家人發現個案迷路回家之後,訊問清楚他當時的狀況,後續的情形,以及最後如何回到家。

 


6. Frequency


觀察症狀出現的頻率:

觀察症狀出現的頻率,將有助於照顧者和醫療人員判斷目前個案的嚴重度。

過去曾經詢問一位重度失智症病患的兒子,了解病人在這一年能夠認得他幾次,家屬表示只有一次正確叫出兒子,其他都是叫弟弟,其他認識的人名等,這就可以顯示出個案罹病相當嚴重。

 

評估頻率也需要方法:

 

首先,觀察較少發生的症狀。如果正確反應的次數少(例如:認得家人的次數比較少),就記錄正確反應 ; 錯誤反應的次數少(例如:認錯家人的次數少),就記錄錯誤反應。


其次,需要設定日期區間,例如在一個月裡或一週裡發生幾次。


最後,需要比較頻率。這部分特別有助於評估病患的嚴重度,譬如在106年的5-6月間,病人出現了3次不認得人;而在107年同期,一週就出現5次不認得人的情形,這樣就可以觀察到個案的衰退傾向。

 

黃耀庭

(圖片來源:pexels)

 

衡量頻率也需要注意,不需要每個月或是每週去看,因為如果是疾病造成的症狀,不會在短時間內會有太大的改變(庫賈氏症則例外)。

 

「時好時壞」可以不再是抽象的形容詞,而是可以很具體的,透過分析、描述這些症狀,以便讓其他人更容易理解患者目前的病程,也較容易想出對應的方法。

  

溫馨小提醒:

 

1. 當認知或精神症狀出現時,別單純的處理症狀。

2. 以4WHF方法確立時好時壞的症狀。

3. 長期追蹤症狀頻率,有助於判斷病患症狀的嚴重程度。

 

 

繼續閱讀:  

1. 「媽媽,我沒有不要你!」將失智母親送到安養院,是我最好的選擇

 

2. 名人家庭與失智症:從這些故事裡,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呢?

 

關於作者|黃耀庭醫師

https://lh4.googleusercontent.com/lbPQFcDYcQZ_kwCvN0goJk9iY4qWYVd76DIQdla5MvmaAD2JPQ5JSv6S_OCsWdqtA-MqbZHdikrvc1wjkI1fW_PwMLLd0b_1CzVqvZawWNV0KId8lnnW815PJumJdBMhyBw0ek85

點此了解黃耀庭>>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關鍵字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失智症    照顧者    中風    認知功能    失智照顧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最多人關心
1【輔具補助】爬梯機租借服務:中低收入...
2接受藥物治療的人 請特別注意「低血糖...
3【朱國鳳專欄】越來越老的臺灣,需要一...
4預防黃斑部退化症,葉酸的好來源:菠菜...
5高齡別動手術?醫:麻醉不只考量年齡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



會員註冊

忘記密碼/重寄認證信

請輸入您的註冊電子信箱
系統將重新寄送「忘記密碼」信件
至您的電子信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