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師黃耀庭:中風後病人的情緒從何而來?鮮少人注意,家屬的情緒也是關鍵

臨床心理師黃耀庭:中風後病人的情緒從何而來?鮮少人注意,家屬的情緒也是關鍵

額葉是掌控一個人的性格、執行、計劃等能力,另一部分可能影響病後情緒的就是原本的性格,某些人病前性格便是積極樂觀,或許在中風之後可以在短時間就可以回復他的性格,努力的復健。然而,也有一部分,過去是負面情緒的人,病後更會讓他一蹶不振,反之亦有可能。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04/15

瀏覽數 33,668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暨失智症共同照護中心   

文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腦部受傷常會出現一些行為和情緒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會影響病患與照顧者的互動、復健等。然而這些問題從何而來?如何處理?便是很需要去探討的問題。

 

人行為的一舉一動,都由腦部所主導,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情緒反應,一旦腦部發生問題之後便有可能改變病患的情緒,特別是額葉(frontal lobe)

 

它是掌控一個人的性格、執行、計劃等能力,當這部分受損後可能便無法分辨何時該哭、何時該笑、該恐懼、該大膽,在婚禮中哭泣、或是在喪禮中嘻笑都有可能出現。

 

另一部分可能影響病後情緒的就是原本的性格,某些人病前性格便是積極樂觀,或許在中風之後可以在短時間就可以回復他的性格,努力的復健。然而,也有一部分,過去是負面情緒的人,病後更會讓他一蹶不振,反之亦有可能。
 

除了病人的問題,鮮少被人注意的,也是我覺得更為重要的是,家屬也可能影響個案的情緒。

有些家人會覺得,病人中風都是自己造成的,特別是某些沒有病史或是年輕人的中風,父母親可能會歸咎在自己身上,認為自己生他,沒有生好,造成他中風;或是另一半會歸咎在沒有給個案好的生活、營養的食物等,自我怪罪的心態。

此時便開始過度保護個案,當復健時喊痛時,就不要做了;說話小聲時,就讓耳朵湊過去聽,使得復健成效不佳的情形,經常發生。

 

中風照顧

(圖片來源:pixta)

 

多年之後,當這個虧欠轉成憤怒(虧欠的心態不會一直都有,但憤怒病人好不了的心態卻會一直都存在),久而久之,耐心漸失,取而代之的是對病人的口語、肢體不恰的反應。

 

處在恐怖平衡的個案和照顧者,會因為一些生活上的瑣事,積累已久的炸藥就會被引燃,平時雙方戰戰兢兢的過日子,都害怕觸怒到對方,不敢要求對方一些事情,這樣的日子也又是另外一個壓力,緊繃的情緒也不會舒緩。

 

家屬的情緒也有另一部分,來自於自己可能正值事業高峰。

因為照顧的需要,高達9成4的上班族曾經請假,根據
104人力銀行調查,更繼續發現有兩成四的家屬,因為照顧問題而留職停薪-他們有可能是唯一的照顧者、或是因為他單身未婚,或是他的薪水最少,她是女性等原因,在不是心甘情願之下離職,離職後原本有人還帶著希望期待照顧幾年後等病人恢復,再回職場,一年一年的過去,症狀沒有好轉,一顆火熱的心,也心死了。

 

也有些人在家人商議下被迫離職,即便病人家中有其他的孩子,因為照顧者是女兒或媳婦,雖然照顧最盡心,最清楚病患症狀,找資料最積極。但唯一不能說話的也是她們。

 

除此之外,沒有賺錢的人,說話最小聲,是家中的弱勢,在華人傳統之下,也是照顧者心寒之處。這樣照顧者的情緒要如何宣洩呢!

 

 

我始終認為家屬其實也需要自我調適,不僅知道界線的拿捏,也要知道自己的期待與現實的落差如何調適,特別是被迫離開職場的心,照顧者不能發聲,種種問題都有可能交互影響著病患的情緒。

 

原文經黃耀庭臨床心理師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中風照顧】在家聰明做復健

 

2. 勇敢表達生病的愧疚與心疼,中風家庭就能重建希望-諮商心理師 王嫊淩

關於作者|黃耀庭臨床心理師

點此了解黃耀庭>>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神經醫學部暨失智症共照中心

在神經醫學部這十四年與個案和家屬晤談中,得到許多與過去不一樣的看法,尤其是失智症的家屬和病患心理和行為反應,都需要彼此調適與理解,對於照顧者和病患的壓力才能夠減少。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