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希望善終的你,叫救護車急救之前,必須知道的事-《無痛離世》

給希望善終的你,叫救護車急救之前,必須知道的事-《無痛離世》

一旦決定採取居家臨終照護,遇到緊急情況不要叫救護車,而是要打電話給居家醫療主治醫師,等待醫師處理。如果沒有在事前講清楚,家屬一著急就會打電話給救護單位。而「叫救護車」這件事,就表示「同意替患者施行整套的急救措施和維生治療」。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3/04

瀏覽數 103,817



作者/長尾和宏

「叫救護車」這個動作就是表示希望替患者急救,接著進行維生治療。

民眾對於急救醫療的信賴程度很高。有些人半夜發高燒到三十八度,就會急忙撥打一一九。雖然救護車馬上就會抵達,但也常發生遲遲找不到可以接收患者的醫院,導致患者無法從家裡出發的案例。有時即使出發了,也只能四處找尋醫院。

雖然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醫療人球」,但這是錯誤的說法。因為每間醫院都無法收容過多的急診患者。或許有人會覺得既「然是醫師,幫忙看一下又有什麼關係」,但是醫師無法分心去處理事關人命的急救工作。



而且插手處理自己專業領域外的案例,萬一失敗,也可能會吃上官司。所以現實處境就是即使醫院的值班醫師想幫忙也無法輕易幫忙。

姑且不論健康的年輕人罹患急病的狀況,即使是臥病在床的老年人,有很多患者都沒有居家醫療主治醫師。他們平常都是由家人去大醫院拿藥,連照護意見表都交給醫院主治醫師填寫。

我曾經遇過一位這樣的女性高齡患者,她有一天晚餐吃到一半時,被小菜噎到,最後翻白眼停止呼吸。家人急忙叫來救護車,透過心臟按摩後總算恢復心跳,但患者卻被裝上人工呼吸器。送醫的第二個星期,患者做了氣管切開手術,在一個月後又設置了胃造口。

 
心臟按摩
(圖片來源:photoAC)

家屬完全沒想到奶奶會變成這種模樣,雖然以前隱約有過「想讓奶奶安穩度過人生最後一刻」的想法,但結果卻是完全相反。所以家屬帶著「不應該這樣」的後悔心情,來我的診所進行討論。

通常患者透過急救措施甦醒後,醫院便會接著進行維生治療。但是依照現在的社會狀況,一旦開始進行維生治療,就沒有任何人可以中止這個醫療行為。因為過去曾有醫師依照家屬要求,替患者中止維生治療,結果被以殺人罪名逮捕的案例。而醫師也是人子,誰都不想因此被逮捕。

我曾替一位末期癌症患者在家裡進行診療,當時我告知家屬「患者壽命只剩一天」,結果當患者一停止呼吸,驚慌失措的「遠房親戚」就叫來救護車。但是在急救人員趕到時,因為患者心肺功能已經停止一段時間,最後只能請警察到場處理。

本來末期癌症患者的居家臨終照護,和警察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卻變成警察介入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叫救護車的行為就會演變成把警察牽扯進來的情況。因此,我在全國發送宣傳手冊,提醒民眾「一旦決定採取居家臨終照護,遇到緊急情況不要叫救護車,而是要打電話給居家醫療主治醫師,等待醫師處理」。

 
居家照護
(圖片來源:photoAC)

如果沒有在事前講清楚,家屬一著急就會打電話給救護單位。而「叫救護車」這件事,就表示「同意替患者施行整套的急救措施和維生治療」。

那麼,大家到底應該怎麼辦才好呢?答案就是當患者處於末期癌症、重症末期或衰老階段,即使已經有大醫院的主治醫師,也必須另外找一位可以到家裡出診的「固定就診醫師」。也就是必須同時具有「醫院的專門醫師」和「自家附近的固定就診醫師」。

高齡化社會,這也逐漸成為醫療的基本型態。總之不論發生什麼事情,請大家都先找「固定就診醫師」商量。要叫救護車時,也盡量先和「固定就診醫師」商量後再做決定。

達成平穩善終的第九個條件,平常就要仔細思索「叫救護車的真正意涵」。

是否呼叫救護車的決定權,最後都是由家屬來判斷。如果要叫救護車,應思考這個動作可能帶來的影響。請大家平常就做模擬練習,並在深思熟慮後,再決定是否叫救護車。

 
衰老
(圖片來源:pixabay)




繼續閱讀:
 
1.
「如果不急救,親戚和家人都會怪我不孝……」這是孝順真正的意義嗎?

2.  讓每個人距離善終更進一步-臺灣的醫療自主權利法



更多《無痛離世:2000人臨終照護醫師,獻給所有害怕疼痛的人》的文章:
 
什麼是最不痛苦的死法?像花草樹木一樣自然枯萎

失智症末期如何平穩善終?關鍵在「不使用胃造口」

領取高額年金的人,更需要出示生前遺囑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0722
《無痛離世:2000人臨終照護醫師,獻給所有害怕疼痛的人》作者/長尾和宏
本文經世茂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愛長照編輯團隊

愛長照編輯團隊

照護小秘書

樂活養生、心靈加油站、長期照護、病症知識、社會資源......長照所需要的一切,愛長照編輯會努力整理資訊給大家!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