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執念很折磨人,四個要點,跟執念說再見-《起動適應力》
46160 人瀏覽 -
-
-
2018/03/27
作者 遠流出版社 -
-
-
-
-
-
作者/鄭石岩
執念是很折磨人的。由於執著情染,使得情緒不安和紛繁。這帶來生活品質的低落,影響身心的健康,阻礙生涯的發展。如果你想甩掉它,讓自己開心有創意,日子過得豐足有成就感,那就要從以下幾個要領來努力。
▍第一,培養長處和美德
誠如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所說:「人生必須是經過自己努力,去得來的成就,才會覺得香甜。因此發展自己的長處與美德,才是真正快樂的感覺。」一個人願意就自己的現實,逐步開展其長處,同時願意做善事,實現其美德,便會產生成就感和豐足感。
這一來,執念自然消失,因為他已經踏上正向的心志。不但有信心和期待去面對生活,更重要的是有了健康的自尊,令他安定自在。
這樣的人容易發揮智慧和創意,去面對無常的挑戰,針對現實做出正確的回應。這時,你自然揮別執念,有了快樂的人生。
▍第二,保持自我覺醒(self aware)
舒茲(William Schutz)指出:「透過自我覺醒,便能擺脫成見、藉口和逃避的心態,在現實生活中,做有價值的事。
這使一個人努力實現其潛能,滿足其人性的需要。」覺醒能令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看出意義,讓他活得起勁,踏上自我實現之路。從而揮別執念的困境,過有創意和喜樂的生活。
(圖片來源:istock)
▍第三,學習樂觀的思考模式
樂觀的人不但對未來有所期待,而且相信自己的「自我效能」,能面對生活和工作的挑戰。他們在遇到挫折時,懂得區隔思考。清楚地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願意去補強,改弦更張。
他不會以偏蓋全,或把它解釋為全盤皆輸,或者認為自己無能。於是,一種新的希望和信心重新燃起,再度振作起來。
諾曼.安德森(Norman Anderson)研究發現:樂觀的人能集中心力於手邊的工作,凸顯事情的光明面,並接受事情的原貌,努力以赴。這樣的態度和思考模式,當然不會陷入執念,走向悲觀煩惱的死胡同。
▍第四,培養豐足的精神能量
透過靜坐、行善、運動、信仰和正常的作息,讓心理動能豐沛起來。
這不但能緩解焦慮和緊張,提昇直覺力和創意,又能帶來專注和提昇記憶。尤其是宗教的信仰,能幫助一個人從創作的執念中,重新找到正向的態度,振作起來。杜克大學醫學教授克伊尼格對宗教的影響力,做了深入的研究指出:宗教提供了生活的意義和目的,當逆境發生時,有信仰的人,他們的心靈生活,不容易被摧毀。
信仰者的基本價值,能幫助他復原,揮別痛苦的執念,重新振作起來。
▍結語執念是自我功能不足,信心下降,乃至心理被負面思考所困,從而產生焦慮和不安的反應。如果遇到這種情形,任由自己隨波逐流,那就會陷入許多令你煩惱的執念。
如果了解產生執念的心理因素,應用上述正向的心理技巧,去生活和工作,去克服所遭遇的困難,你就能揮別執念,開展新創意,活出快樂的人生。
繼續閱讀:1. 養老院裡的幸福何處尋?黃育清奶奶:兩個人在一起,到哪都是「家」
2. 老人家一直說:「我老了,沒用了......」子女該怎麼做呢?《不老陪伴指南》
更多關於《起動適應力:適應當前環境,開拓美好願景》的文章:
《起動適應力:適應當前環境,開拓美好願景》作者/鄭石岩
本文經遠流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
執念是自我功能不足,信心下降,乃至心理被負面思考所困,從而產生焦慮和不安的反應。如果遇到這種情形,任由自己隨波逐流,那就會陷入許多令你煩惱的執念。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 出版媒體 遠流出版社
- 1975年,發行人王榮文創辦「遠流出版社」,期許「承先啟後、源遠流長」之外,也有「萬里尋仙不辭遠、不廢江河萬古流」之意。遠流始終渴求新鮮智慧,尋訪高人、聰明腦袋,鼓舞國人面對激蕩滾滾流水,敢做中流砥柱。「建立沒有圍牆的學校」、滿足廣大讀者「一生的讀書計畫」是遠流出版堅持不變的理念。
進入21世紀,新時代的新觀念驅動了社會、生活型態與消費者行為的巨大改變,遠流已由傳統出版,轉型創新為紙本、數位(台灣雲端書庫)、空間(華山1914文創園區)三合一的全新知識傳播集團。未來,遠流將持續開發原創內容、創造品牌價值,提供多樣的載體服務,利用多元的呈現方式,滿足量身自主的閱讀與學習。盼望在美麗新世紀裡,為全球的華文讀者,持續營造最豐厚美好的生活視野。
-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