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積極治療變成另外一種壓力 心理師告白:療癒病人的「心傷」 ,你可以做三件事

當積極治療變成另外一種壓力 心理師告白:療癒病人的「心傷」 ,你可以做三件事

心理學對特殊疾病對人的影響,曾提及對於罕見疾病患者來説,疾病本身會造成患者的身體不適,但最具破壞力的,卻可能是心理上的傷痕。因為這些疾病的症狀,無形中造成患者與旁人的隔閡,就我,便是異位性皮膚炎帶給我的痛苦。

諮商心理師 張義平

2018/08/05

瀏覽數 14,439



諮商心理師/張義平


▍如火紋身的烙印,是我看不見的心傷
 
「年輕人,你是不是被火燒傷過?不然脖子怎麼會黑黑?」
「幽樹,你這塊是被燙傷還是怎麼了?這樣問會不會很不禮貌?」
「你是喝醉酒喔?不然臉怎麼這麼紅?」

 
這是我已經被詢問超過10年的問題了,雖然隨著這一兩年皮膚慢慢有起色,這類的問題已經很少被提及,但我仍然忘不了在異位性皮膚炎最嚴重的高中、大學時代,同學看我的眼神:「唉唷好髒!」、「看起來跟電影裡的殭屍一樣,可怕!」、「這個人衛生習慣也太差了吧?滿頭皮屑、然後一直抓......」
 
心理學對特殊疾病對人的影響,曾提及對於罕見疾病患者來説,疾病本身會造成患者的身體不適,但最具破壞力的,卻可能是心理上的傷痕。


​​​​​​​

因為這些疾病的症狀,無形中造成患者與旁人的隔閡,就我,便是異位性皮膚炎帶給我的痛苦。除了近乎24小時不間斷的癢、紅、熱、痛之外,一路像是鬼魂般尾隨不散的是我的人際疏離,在最嚴重的那段時間裡,我經常會覺得自己真的很髒、很醜、很糟糕,很想找個地方躲起來不見人,在人際交友甚至是戀愛上,顯得非常沒自信。
 


▍當積極治療變成另外一種壓力

「我朋友的兒子就是看這間中醫治好的,推薦你試看看!」
「異位性皮膚炎看西醫沒用啦,這個偏方你用用看。」
「這個產品是全天然配方的,我親戚家小孩用了好很多,給你一罐!」
 
還記得當高中生活整個被異位性皮膚炎佔據時,我與父母親都很積極在尋找改善與治療的方式,然而嘗試到最後,每當有人再次告訴我「XXX對異位性皮膚炎有效喔!」這種話的時候,我其實只有害怕與厭惡的心情。

 
異位性皮膚炎
(圖片來源:istock)

怕的是會不會抱持期待後又是一場空?沒有用其實也就算了,更害怕的是有些產品還讓過敏更嚴重!至於厭惡,或許更該說是一種疲倦,雖然理性上知道這些人出於善意,但我實在沒什麼力氣再去做新嘗試了。每天要花上1-2小時護理皮膚已經夠累,還要嘗試排解與同學相處之間的不快與壓力,實在沒精力再去嘗試一個「不知道是否會有效」的方式。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
慢性病人都不懂得照顧自己的身體-「明明知道自己血糖要控制,還吃這麼多!」、「都不運動會讓病情惡化耶,他怎麼都不替自己想想?」

身為「資深慢性病人」,我真的很能體會這種,明明知道應該要好好保養身體,但有時候即使很用心照顧了,身體卻還是會出狀況,當下真的會有一種非理性的想法是:「反正有管跟沒管都一樣,偶爾讓我放縱一下,過個正常人的生活吧!」

雖然這種作法,經常會挑起
照顧者的不滿:「拜託,我照顧你也很累啊!」但像我經常要避免曬太陽、飲食要很注意、對環境整潔的要求很高,還要注意情緒壓力的變化等等,對於「無法跟其他人一樣,享有正常的快樂」這件事,真的會有不甘心!
 
 

▍我很醜,但我很溫柔
 
高中三年長期被隔絕與霸凌的我,人際功能完全喪失,我在大學剛開始的時候,曾經是連一句「早安」都不知道、跟同學一起吃飯都會胃痛的人,我花了很漫長的時間,才逐漸恢復信心,走入人群。

現在我身為可以站在講台上面對300人進行演講的講師,回頭看這段過程,我發現雖然異位性皮膚炎造成心中很深的傷痕,尤其是全面破壞我在人際中的信任感,卻也是「關係」支持我走出陰影的。
 
大學時期我加入諮商中心的志工團,也熱衷於參加許多自我探索與成長的課程,甚至斷續接受了兩年多的心理諮商,我發現諮商心理師的回饋,或是課程中最大的學習,除了從知識面知道「我到底怎麼了」,更重要的是我打從心底被一群人接住。

 
罕見疾病
(圖片來源:pixabay)

在情感層次上,能真的覺得「原來我是有價值的」,這種充滿在心中的感動,讓我開始有力量,把眼光從「我有著醜陋的皮膚與外表」,轉移到「我有溫柔細膩跟善良體貼的心」。

甚至當我聽見別人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聽到原來那些我所羨慕的人,其實也在面對看不見的痛苦時,我才震撼的發現,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苦,而我們都嘗試在這沮喪跟挫折的谷底大喊著:「我想活出自己的生命!」、「我想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在團體治療理論中曾經提過,正是這種「原來我不是孤單一人」的普同感,促成了人們的改變。
 


▍你可以開始做的三件事

心理諮商或自我探索課程帶給我很大的幫助,同時我也想分享三種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我走出陰影的方法:
 


1. 自由書寫
 
自由書寫,號稱是最便宜也最方便的自我療癒方式,只需要一隻好寫的筆與空白紙就可以進行。剛開始的新手通常建議設定15分鐘即可,一旦開始書寫筆就完全不要間斷的,將腦中想法全部寫在紙上。

自由書寫可以幫助我們將心中累積與壓抑的想法跟情感,全部化為具體可見的文字,有點像是把潛意識中混亂的內容,拉出腦海,讓我們可以更仔細的看看自己怎麼了,是一種很有效的自我陪伴方式,這個方法我持續超過10年,至今仍然每天進行。
 


2. 找到值得肯定的內在特質或能力
 
「我很醜,但我很溫柔」這句話,以心理學來説是標準的「再框架」技術,意思是我們能將注意力從外表轉移到內心,或是其他值得肯定的能力,這會讓我們感覺到安心,這個練習讓我逐漸能肯定自己在關係中的價值,知道自己還有其他值得被欣賞的地方。
 


3.  建立自己的「天使團隊」
 
人是關係的生物,所有的心理治療理論都認為,「能被接納與互相信任的關係」,才是人們在治療中改變的關鍵,因此鼓起勇氣去參加社交活動、尋求親友慰藉,在生活中能有一兩個能夠聽懂你心情、在低落時支持自己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人際關係
(圖片來源:photoAC)

無論前兩種方法多麼有效,建立屬於你的「天使團隊」,才能有效支持自己持續面對慢性疾病的不適感。如果目前生活中缺少這樣的人,那麼參加坊間的成長課程會是很不錯的選擇,因為在專業心理師的帶領下,我們會更容易感受到人際之間的溫暖、陪伴與情感交流。
 

首圖來源:
幽樹的療癒客棧
 



繼續閱讀:

1. 首掀重病兒拔管話題 曾晴爸爸:如果想她,我們就讓眼淚流下來

2. 在澳洲中風的博士生:不放棄,利用中西醫持續復健
 

諮商心理師|張義平
 張義平
點此了解張義平
 
諮商心理師 張義平

諮商心理師 張義平

暱稱幽樹,現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相信文字就像種子,當進入讀者心中之後,會長出各式各樣不同的可能,支持著生命的改變。透過文章傳遞人心溫情,是我除了心理諮商專業之外,另一種服務社會的形式。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