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公阿嬤不憂鬱,高齡者自我覺察與情緒引導技巧-《高齡心理諮商實務》
18766 人瀏覽 -
-
2018/09/09
作者 麗文文化事業機構 -
-
文/秦秀蘭
以下針對幾種高齡者的自我覺察練習深入介紹,包括:正念減壓治療、引導高齡者審視人際關係的技巧、加強高齡者覺察並處理壓力的能力、腦波振動引導、曼陀羅繪製的引導等。都是很好的高齡情緒引導技巧,也是高齡當事人可以自己掌握、自行努力的部分。
▍一、正念減壓治療的引導
(一)正念減壓的意涵
「正念減壓」在醫療領域訓練課程已有許多實證研究。許多研究都表示,正念減壓治療可提升當事人的社交技巧、減少情緒混亂的情形;即使是健康照護者在經歷禪修正念後,大腦壓力賀爾蒙(cortisone)的分泌指數也有下降的傾向,也可以幫助護理人員因應壓力、降低負向情緒的干擾、提升同理心、生活幸福感與滿意度(釋宗白、金樹人,2010)。
Brown 與 Ryan(2003)將「正念」定義為:「一種注意並覺察當下正在發生什麼的狀態,或者是對目前經驗與當下事實的增強、注意與覺察」,Brown 與 Ryan 所強調的是以當下為中心的注意與覺察。正念的核心概念與實踐在於:「清楚明白地覺察,覺察的對象包括自己的身體、心理、感受、想法及萬事萬物」。
一般的正念減壓課程是結合「傳統的認知行為治療」、「接受」與「正念」的理念和技術。傳統的認知行為治療通常把治療目標放在「駁斥、改變以及重新架構」上;正念減壓治療則是把焦點放在「個人與個人思維與感覺的關係上」;因此正念減壓治療通常被歸類為「第三波的行為與認知治療」。
(圖片來源:pexels)
至於正念介入對心理層面的影響可歸納為幾項:注意力的自我管理、阻斷思維的反芻、對經驗抱持好奇、開放與接納的取向、促進探索(exposure)、認知的改變、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放鬆(relaxation)和接納(acceptance)(胡君梅,2013)。
正念減壓治療不同於過去的認知療法,傳統的認知心理學的治療,通常是透過語言或理智刻意改變信念,消除焦慮情形或導向正面的結果。但是認知治療的結果通常短暫、容易復發,有時候必須重複多次才有效果。
以正念療法來處理情緒的第一步,則是真誠覺察並接納內心所隱藏的情緒、動機,而且不立即壓抑它們。治療過程中以標記的方式覺察並接納這些情緒,最終使這些情緒消失。
(二)正念減壓團體引導課程
目前正念減壓治療已證實可以強化大腦的可塑性,正念減壓課程或正念認知治療多數是以團體方式進行,剛開始,正念減壓課程與治療都是以病患或精神疾病者為主,現在已被普遍使用在健康的、有壓力的群體(竇金城,2014)。
目前多數的正念減壓課程大多安排八週,每週一次進行二至二個半小時,並以團體的方式進行。課程的設計是讓參加學員學習五個層次的方法:
1. 第一個層次是學習內觀,亦即專注於呼吸、身體覺察與身體掃描、行住坐臥禪、聽覺禪等等。
2. 第二個層次是進行正念瑜珈的練習。
3. 第三個層次是情緒覺察與處理的練習。
4. 第四個階段則是思考觀察與處理的練習。
5. 最後第五個層次則是行為選擇計畫與生活整合。
(圖片來源:pexels)
在正念減壓課程進行中,講師每週會提供講義與錄音帶、指定家庭作業,也會引導學員討論上週的實踐情況與困難處,並給予支持、鼓勵與建議。執行過程中講師的角色與認知典範中的諮商工作者的角色相同,都是一種專業的同盟者,參與學員必須有主動性、想要改變的意願。
在正念減壓團體中,最重要的是「人際關係」,參與學員的相互支持與鼓勵是團體運作是否順利的關鍵。正念減壓的課程規劃著眼於「個人覺察」,不需要在團體中坦露任何個人的隱私,帶領者也不會催化任何矯正性情緒的宣洩,因此安全感的顧慮相對較少。
不必擔心手足競爭或爭寵的問題,學習的重點是全面探索自我,尤其是身心的再連結。透過不斷覺察的練習,成員學習如何不評價地面對真實的自己、對自己開放、接納自己的每一個當下。至於家庭作業則是把每次的練習直接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二、高齡者審視人際關係的訓練
從「社會腦」到量子腦的概念都已證實,開放、頻繁的人際互動、與他人的連結,可以協助重新啟動大腦的「神經元可塑性」(Brann, 2015)。根據經驗,因為失去自我掌控感,高齡者通常比年輕時期更加敏感、心理上更容易受到傷害,因此,人際關係的評估、解讀和審視能力顯得格外重要。
例如,沒有經濟自主能力、與兒子和媳婦同住的老年婦人,可能會高估子孫們對她的負面情緒或不接納,因而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結果反而造成家人之間的誤會。事實上,人際關係的評估能力和高齡者的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息息相關。
人類是一種社會性的個體,影響個體情緒健康或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是「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許多心理學研究者因此提出「關係中的自我」或稱「關係中的自我概念」(吳四明譯,2013;陸洛,2003;Seattle ChristianCounseling, 2015)。
(圖片來源:pexels)
無論是夫妻互動或親子相處關係,都是決定當事人自我概念的關鍵因素。即使是職場上的同儕關係、勞資關係,都會透過彼此間的互動,形塑個人的自我概念。我們可以把「關係」形容為一種充滿魅力的事物,它可能是刺激的、痛苦的,也可能是令人興奮的一種感覺;它可以激勵我們、引導我們走向成功,卻也可能讓我們誤入歧途、走向死亡。
對於生命經驗豐富且複雜的高齡者而言,高齡期因為「關係」的改變導致心理困擾或障礙,甚至產生心理疾病的情形更加明顯,卻很少受到重視。
對此,諮商服務工作者不僅要協助高齡者排除具有傷害性的互動關係,例如減少主要照顧者或家人不適當的對待。也必須引導高齡當事人透過體驗或反思,學習覺察自己和他人關係的改變,並選擇以適當的方式與他人互動,以減少內心的焦慮或不舒適感覺,例如,接受自己已退休的事實、了解子女對高齡者自己日漸衰老身體的憂慮,理解他們的壓力等等。
▍三、高齡者壓力調適能力的引導
存在人文心理諮商服務者的任務,主要在揪出藏身在當事人合理化及固定模式行為背後的那些感覺,並協助當事人了解它們(吳四明,2013)。因此,無論是自我覺察能力、人際關係的審視能力,當事人都必須能夠覺察自己生理和心理上正在感受的壓力,面對這些壓力,並妥善處理這些壓力。
例如,由家庭治療師 Virginia Satir 所設計的「每日溫度解讀」,是常用的壓力覺察練習。「每日溫度解讀」的練習可以用來了解家人、朋友或同事關係,讓我們了解此時此刻在特定關係中的人際關係溫度。
進行的過程包括:找個適當的地方,想一下對方此時此刻可能有的感覺;接著進行的主題包括:彼此感謝、提供彼此新的資訊、問問題、提出抱怨以及對改變的想法、分享願望和夢想等。
(圖片來源:pixta)
一般人在人際關係的覺察上,經常會把對方的「抱怨」自動加諸在自己身上,認為對方是針對自己發脾氣、對自己不滿。事實上,抱怨者所傳達的訊息都是抱怨者本身的狀態。
例如:因故失業的丈夫回到家中,看到在家裡準備晚餐的老婆,可能會破口大罵「錢都快用光了,還煮這麼多菜,你要害死我嗎?逼我走絕路嗎?......」越是親密的家人或朋友,可能越無法解讀對方的情緒表達狀態,因而喚起強烈的防衛心,讓彼此間的溝通陷入僵局。上述黃太太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實例。
為了引導高齡者覺察並面對壓力,可以嘗試的方法包括:找出當事人的「優壓力」、帶領當事人說出自己的故事或重新書寫生命故事。
(一)找出當事人的「優壓力」
面對壓力時,壓力賀爾蒙或稱為皮質醇大量湧現,會讓個體陷入憂鬱、缺乏生產力,長期大量的壓力賀爾蒙甚至會降低個體的免疫力。但最近的研究表示,當個體面對壓力時,除了壓力皮質醇,還會自然產生一種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催產素」。一般而言,孕婦在懷孕過程中,體內的催產素分泌量會逐漸增加,直到臨盆階段,催產素分泌量的增加會提高產婦和嬰兒之間的依附關係和情感。
但是事實上,無論男性或女性,每一個人面對壓力或性高潮時,大腦的下視丘會都會自動分泌大量的催產素,讓個體自然、主動尋求和他人之間的緊密連結,與我們身邊的重要他人產生心理上的親密感。因此有人稱催產素是一種具有「生物的精神病理學」(Biological Psychiatry)功能(Ditzen, Schaer, Gabriel, Bodenmann, Ehlert & Heinrichs, 2009)。
(圖片來源:pexels)
因為催產素不僅讓個體產生與他人之間的連結,提升個體對身邊事務的熱情,也有助於生理疾病的恢復速度。一個適當的壓力對心臟的好處,就像遇到喜悅的情緒所來的心跳加快,對心臟是有益的(Ditzen, Schaer, Gabriel, Bodenmann, Ehlert & Heinrichs,2009; Tanga, Lua, Gengc, Steinc,Yangc & Posnerb, 2011)。
「優壓力」甚至可以維持我們腦部的可塑性,具有可塑性的大腦比較可以適應,也比較有彈性保持我們的社會連結,以因應生命中各種不可避免的變化。例如,參與新學習,例如學習新的樂器、全神貫注地學一道新菜等,都可以讓身體處於「優壓力」的狀態,也是高齡者情緒引導的重要策略之一(吳四明譯,2013)。
(二)重寫自己的生命故事
不管是我們自己、家人或朋友,我們所記得的故事,有 90%以上都是「感覺」,只有 10%和事實有關(吳四明譯,2013;黃漢耀譯,2005)。如果由家人或朋友來轉述我們的故事,版本一定和我們自己撰寫的大不相同。
正如認知治療學派的 Beck 所提的「負向的自動化思考」,一般人都可以透過自我檢核,為自己的痛苦或行為找到源頭,包括:武斷的推論、選擇性的下結論、過度類化、個人化、以偏概全、非黑即白的極端化思考等,都是導致個體焦慮的心理認知模式。
《陰影,也是一種力量》(The secret of shadow)的作者 Debbi Ford 從自己的經驗中覺醒,在書中不斷鼓勵我們每一個人:「和自己和好,原諒自己過去的生活和所有的故事,不要再被自己過去的信念卡住。」(黃漢耀譯, 2005)。
她在書中說了一個寓言故事:一個年輕女孩問一位很有智慧的老婆婆說:「怎樣才能變成蝴蝶?」老婆婆眨了眨眼睛、微笑說:「你必須要有『飛』的志向,而且願意放棄你的毛毛蟲生命!」
(圖片來源:pexels)
Debbi Ford 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都值得用「愛和寬恕」來犒賞自己,那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美好的禮物。目前許多高齡團體課程經常使用的「長者生命回顧團體方案」,都是一種「個人生命故事的重新敘寫」。
一方面希望透過生命故事的回顧或重新書寫,引導長者回顧自己過去生命中的精采故事,增加自我價值感;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透過生命故事的重新敘述,讓參與者以現在安全、成熟的自我,重寫過去不愉快或受挫的生命經驗,讓自己拋開過去的爛故事,讓自己的內心充滿資源。
繼續閱讀:
1. 放鬆紓壓看這裡,冥想的第一步
2. 【朱國鳳專欄】人生回顧療法:長輩的生命故事不能被遺忘,「生命故事書」讓回憶繼續發光
更多《高齡心理諮商實務》的文章:
《高齡心理諮商實務》作者/秦素蘭
本文經巨流圖書公司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根據經驗,因為失去自我掌控感,高齡者通常比年輕時期更加敏感、心理上更容易受到傷害,因此,人際關係的評估、解讀和審視能力顯得格外重要。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出版媒體 麗文文化事業機構
- 麗文文化事業機構最早為1976年成立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逐步擴展有巨流圖書、麗文文化、藍海文化等出版社,長年關注社會脈動、關心文化及教育發展,出版方向以社會、社工、社福、心理諮商、環境、教育、文化…等為主,除了邀請國內學者專家著作,亦與國內各學術單位、機關團體…等合作出版以及翻譯出版國外優良書籍。
巨流圖書除了得到行政院“老字號,金招牌” 圖書事業特別獎外,亦獲優良圖書金鼎獎、台灣嘉新兆福優良著作獎、國立編譯館獎勵人權教育出版品編著獎…等多項獎項肯定。
機構另外在全台21間大學校內設立直營門市,為學校教職員、學生提供各項服務。
官網:http://www.liwen.com.tw/
巨流FB粉絲團:https://goo.gl/pj1m5y
麗文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iwenpublisher/
藍海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9899413102&fref=nf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