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吞嚥照護食不是只有剁碎餐 教你烹調4重點-《吞嚥照護食》
中、重度吞嚥照護食不是只有剁碎餐 教你烹調4重點-《吞嚥照護食》
如果舌頭無力,無法將食物處理成適合吞嚥的狀態,進食時食物就很難聚集在一起,會散落在口腔四處。不但吞不下去,還很可能因為長期置留在口腔中成為細菌的溫床,或是在進食一段時間之後不小心掉進氣管,引起誤吸。
如果出版
2019/08/14
瀏覽數 34,493

文/張海靜
大部分的人,在家屬發生吞嚥困難時,第一個反應是把餐剁碎,以為這樣就能幫助進食,但有吞嚥障礙的人在進食時遇到的困難和有咀嚼困難的人並不相同。
我們可以在進食時,嘗試想像舌頭和喉頭無法按照自己意志自由活動的情形,自然就可以知道,我們一般以為的剁碎餐、含水量高的粥,或易碎的蒸蛋、布丁、果凍等,並不一定適合中、重度吞嚥障礙者食用。
舌頭功能不佳的人,剁碎或易碎的食物容易四散在口中,結果反而會大量堆積在口腔吞不下去;而含水量高的粥,則容易因為水的流速快,喉嚨來不及吞嚥而嗆到。
其他不適合吞嚥困難者食用的食物還包括:
- 海綿狀的食物:如麵包、海綿蛋糕等,若舌頭功能不佳容易黏在口腔中。
- 太乾易散碎的食物:如全熟的蛋黃、餅乾,不但乾,還很容易散落在口腔四處,引起誤吸。
- 太黏的食物:如年糕、麻糬等,若咽部收縮力量差,就會容易卡在喉嚨裡。

(圖片來源:pexels)
▍烹調吞嚥照護食要注意哪些事?
可讓有吞嚥困難的人容易吞的食物,有四個重點要注意。
1. 易變形:
因為咽部肌肉的力量不足,所以食物通過時要能容易變形。太乾硬的食物,像硬的果凍、肉類等,都容易卡在咽部,不適合直接食用,必須花點工夫處理後才能食用。
2. 黏著性低:
海苔、薄的菜葉等,容易附著在口腔和喉嚨引起誤吸的,都必須經過處理才能食用。
3. 有凝聚力:
如果舌頭無力,無法將食物處理成適合吞嚥的狀態,進食時食物就很難聚集在一起,會散落在口腔四處。不但吞不下去,還很可能因為長期置留在口腔中成為細菌的溫床,或是在進食一段時間之後不小心掉進氣管,引起誤吸。所以食物必須調理得容易凝聚,容易成為食團,才好吞。
4. 離水性低:
吞嚥力差的人,常因為液體的流速快,在喉頭還來不及抬起時液體就跑到了氣管,發生嗆咳。水或果汁之類的飲料大家可能都知道必須小心,但有一些隱性的含水食物,如水份多的水果、凍豆腐、燉煮的蘿蔔等,這類咬了會出水的食物,甚至連明膠之類在體溫下會融化的食物,都要小心,必須處理過後才能食用。
有吞嚥困難的人喉嚨和舌頭力量不足,容易疲乏,經常只進食三十分鐘就累了。就因為能吃的時間不長,食物最好營養密度高,且容易處理成一口大小。中、重度吞嚥困難者的食物還必須要有質地平均、不會有軟有硬,並在口中容易整理成食團等等的特性。
《吞嚥照護食》相關資料:
- 吞嚥照護食-示範影片
繼續閱讀:
1. 【新手照顧者指南】長輩吞嚥困難,又容易嗆到,我該怎麼辦呢?
2. 【中風照護】實務技巧-吞嚥困難者的飲食照顧
更多《吞嚥照護食》的文章:

《吞嚥照護食:給有吞嚥及咀嚼問題者的日常食譜》
作者/張海靜
本文經如果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
人生在不同的階段當中都有許多「如果」,當我們說「如果……」的時候,就是對自己,對未來的事,對未知的事,開始用心想像,並認真期待的時候。 「如果我早知道」,「如果我這樣做」,「如果我這樣希望」,「如果」永遠是把未知的、尚存在於想像之中的事情,修練成真,讓夢想達成。 因此,如果的書籍與讀者共同期望,共同成長,充滿樂趣、實用又給人啟發。 我們希望成為許多入門知識的領航人,我們也為職場人士提供各種自我學習的領域,以及充滿樂趣與勵志的小說。 這個世界不可能有固定的答案,但我們永遠可以想像「如果……」。 「如果」,能使你更好! 這個世界不可能有固定的答案,但我們永遠可以想像「如果……」。 「如果」,能使你更好!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