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是我簽下爸爸的放棄急救意願書。」請不要責怪勇敢的自己-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當初,是我簽下爸爸的放棄急救意願書。」請不要責怪勇敢的自己-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要減少內心深藏的罪惡感,首先要放下對自己的批判與評價。當初會選擇簽署意願書,通常是在家人有共識後所下的決定,而這已經是「那時候覺得最好的決定了!」 有時候,最大的批判者可能是自己,請試著原諒自己,當初那個為了大家,站出來簽下放棄急救意願書的人,是勇敢又有力量的,請不要責怪自己,讓心自由。

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2016/05/27

瀏覽數 44,723




「當初,是我簽下爸爸的放棄急救意願書。」
聽到友人這短短的一句話,卻深深感受到他內心的自責與不捨—自責,是不是自己的決定讓爸爸離開;不捨得,爸爸就此離開了自己,內心的悲傷情緒無法釋懷。
 

看著爸爸被醫療器材拖延生命,應該要繼續插管,還是簽下爸爸的放棄急救意願書呢?到底怎麼做對爸爸來說才是最好的呢?
 

然而,很多事情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對錯,要讓一個人幫自己的親人決定是否從此離開世界,又或是繼續拖著不舒服的身軀繼續對抗病痛,用冰冷的儀器來延長生命,怎麼看都是兩難。


如果此時爸爸可以表達自己的意願,那麼友人或許就不會那麼不知所措。

 

爸爸的背影

(圖片來源:Pete Georgiev-flickr)



友人的經歷令人不捨,在如此為難的情況下,他挺身而出簽下了同意書,這不只表示他為了這個家庭做出了最艱難的決定,同時也意味著,他的心中日後可能出現當初沒想像到的自責與愧疚感。


這些情緒通常會被隱藏在心底,不會立即衝擊我們的內心,但當你走在路上,看到父子和樂的畫面時可能會感到羨慕,或許些許的悲傷與惆悵。「我應該對爸爸好一些」、「早知道那一天就去醫院了」、「當初我怎麼這樣和爸爸說話」,類似的想法與罪惡感會不時地從心中浮現,像尖銳地刀子一般,傷害我們的心靈。
 

要減少內心深藏的罪惡感,首先要放下對自己的批判與評價。當初會選擇簽署意願書,通常是在家人有共識後所下的決定,而這已經是「那時候覺得最好的決定了!」


有時候,最大的批判者可能是自己,請試著原諒自己,當初那個為了大家,站出來簽下放棄急救意願書的人,是勇敢又有力量的,請不要責怪自己,讓心自由。


「遺憾」也提醒我們要珍惜身旁的人,活在當下,過去的事已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帶著逝者的祝福,好好與身旁的人創造有意義的生活,相信逝者也不會希望我們一直活在遺憾中。




為了不讓自己及家人留下遺憾,我們平時也可以想想要怎麼選擇自己的「終活」。不妨和家人討論對於晚年的規劃,不只是死後的葬儀與遺產分配,晚年如果生病,住院或聘請看護、醫療方式與花費,甚至是如何辦理告別式、打算花多少錢,都是「終活」的一部分,也可以避免子女或其他家人意見分歧而爭吵。


在台灣,目前你也可以先幫自己預立醫療自主計畫、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等等,由自己來決定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走完生命的最後一哩路,不把難題留給我們的家人。





繼續閱讀:

1. 給照顧者的七個安心語-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2. 你累了嗎?居家照護的十大壓力徵兆,檢視你中了幾項-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諮商心理師|陳乃綾
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點此了解陳乃綾>>

    



 
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諮商心理師

‧ 看見心理諮商所 治療師 ‧ 老人日間照顧中心 諮商心理師 ‧ 大專院校 兼任心理師 ‧ 社區整合照顧中心/企業講師 ‧ 台北市衛生局 自殺防治講師/安心專線線上督導 著作:《解開照護枷鎖》人生必修的長照課,照顧家人你定要知道的事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