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是嬌臟要溫和對待!中醫教學正確吃法煮法,肺與胃腸兼養

肺是嬌臟要溫和對待!中醫教學正確吃法煮法,肺與胃腸兼養

肺是行氣、發送資源到全身的指揮官,如果腸胃工作份量加重,肺勢必也要加大輸送更多肺氣到脾胃去協助,久而久之肺氣就耗損不少。

早安健康

2020/06/12

瀏覽數 10,836



文/早安健康編輯部
 

我們都知道養肺要吃白色食物,不過除了食物,養肺還跟飲食習慣也有關係?
 


▍肺喜「潤」,要溫和對待
 
中醫師吳明珠指出,在中醫的觀點中,肺是「嬌臟」,意思是不能粗魯對待,尤其是在現今外在環境對肺很不友善的情形下,我們自己更要溫和對待肺才行。她接著解釋,「肺喜潤」,也就是要妥善保養,
比方說食物的烹調方式中,蒸、煮、燉比較好,煎、炒、炸不宜,保留了食材中的水分是其中的關鍵。
 
少吃冰飲也是關鍵。中醫師楊世敏指出,人身體溫大約在36至37度,吃了冰飲吞下肚,經過食道進入胃,這段區域溫度會突然下降,身體會需要額外分配能量維持這個區域的體溫,而食道與旁邊的氣管也會經常性處於溫度上上下下的情境,肌肉容易失去彈性,機能也會退化。
 
而冰飲進入胃部,久了之後會讓脾胃功能受到影響,運化水分的功能不佳,讓附近淋巴液大量增加也變黏稠,胃到十二指腸這段是膻中穴,氣血瘀滯在此處,代謝失常,也會覺得昏昏沉沉。
 
吳明珠就建議,
少吃冰飲,多喝溫水,一天喝足水分有利身體新陳代謝與排除廢物,溫水則是有利養肺。
 



 

▍飲食有節,肺氣少損
 
不僅吃了什麼,怎麼吃也跟養肺有關。吳明珠就提到
細嚼慢嚥也很重要。雖然直覺看起來細嚼慢嚥應該跟脾胃比較有關,但仔細想想,如果狼吞虎嚥,食物沒有咀嚼到最破碎程度,也沒有跟唾液充份混合,腸胃要花更多時間與資源才能充分消化。肺是行氣、發送資源到全身的指揮官,如果腸胃工作份量加重,肺勢必也要加大輸送更多肺氣到脾胃去協助,久而久之肺氣就耗損不少。
 
吃飯七分飽也是一樣道理。吃得太多,腸胃的工作量一樣很大。因此細嚼慢嚥與吃七分飽,不僅有益脾胃,也是養肺最容易讓人忽略的撇步!
 


▍臟病治腑,大腸經兩穴助肺
 
熟悉中醫臟腑理論的人,一定聽過「肺與大腸相表裡」。中醫師吳明珠表示,人體十二經脈在體內流注,半夜三點至五點是
肺經活躍期,五點到七點是大腸經活躍期,意思是說氣血會從肺經流注到大腸經中。正因為肺經與大腸經首尾相接,讓彼此產生連繫,中醫有一種治病方法叫「臟病治腑」,就是臟的器官出問題,透過給腑施藥診治,能夠達到治療效果。
 
迎香
位置:鼻翼兩側凹陷處。
功效:鼻炎、鼻塞、鼻過敏、促進血液循環,維持嗅覺健康。
 
迎香

合谷
位置:手掌自然向下張開,大姆指與食指呈45 度,交接處就是合谷。
功效:感冒、減輕鼻塞症狀、疏散風邪、呼吸道發炎、神經痛、調節血糖、促進新陳代謝。
 
合谷
 
原文經早安健康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此為《早安健康》6月號《強肺!啟動全身防護網》部分內容,完整內容請洽《早安健康》6月號
 

繼續閱讀:

 
1. 【秋涼重養肺】1分鐘「黑芝麻蜂蜜飲」-給阿公潤肺、給阿嬤暖心!
 
2.
平日保養不過度按壓 按摩10穴位,保肺護氣管
早安健康

早安健康

健康資訊網站

《早安健康》相信,健康的方式不只是治療疾病,更多的是快樂的心境、好好生活,做得到的健康,才會在每一天產生新力量。我們相信,尊敬大自然、呼應身體的訊息,才能找到正確的療禦方式。 世界上最好的治療,都是不花錢的。睡覺、大笑、動一動、曬太陽。健康,無價! 《早安健康》的英文 Everyday Health,睡眠、刷牙、洗臉、抬頭挺胸收小腹、吃在地當令食物,建立在天天的生活裡,才會是隨手就可做到的健康。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