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被照顧者的「唯一」嗎?-《這樣安排是為你好!》

你是被照顧者的「唯一」嗎?-《這樣安排是為你好!》

日子一久,她認識這個人了,再請照服員陪著母子倆一起到據點去上課。

寶瓶文化

2021/09/18

瀏覽數 8,242



文/陳乃菁 

你可能是母親現在唯一還記得的孩子
我轉頭看王媽媽:「王媽媽啊,你可以自己去上課,或是在客廳看電視嗎?」
她看著我,不發一語,光是微笑。
我改問:「你旁邊這個人是誰?」
她說:「我兒子。」
我又問:「叫什麼名字?」
她說:「阿宏……」
我問:「全名呢?」
她說:「阿宏……」


我大概了解王媽媽目前的程度了,於是,再繼續與王先生談:「因為你長期對母親的照顧與陪伴,確實你可能是母親現在唯一還記得的孩子。只能說,你真的照顧得很好,好到可以頒獎給你。但目前要讓媽媽接受被別人照顧,還需要很大的努力。」
 


▍同時用保母和幼稚園的型態著手

王先生一聽這話就垂頭喪氣,我馬上鼓勵他:「這倒也不是都沒辦法了。我們可以從同時用保母和幼稚園的型態著手。」

我請他先找一位固定的
照服員到家裡來陪伴媽媽和做家事,讓媽媽慢慢熟悉照服員和兒子,是會一起在家中出現的。日子一久,她認識這個人了,再請照服員陪著母子倆一起到據點去上課。給媽媽一段時間適應後,家屬才漸漸消失,讓王媽媽在陌生的地方,至少還是可以看見一個她熟悉、信賴的人。理想狀況當然就是她可以再進步到認識據點中的夥伴,也因為新的信賴關係的建立而感到安心。




 
▍慢慢轉移王媽媽放在兒子身上的全部注意力

換個角度想,孩子一開始上學,多是哭著說不要,但是等到他在學校內找到家中找不到的樂趣,可能是和同伴一起玩,或者是有趣的課程,他就會玩到忘記要回家。在家裡的狀況也差不多,有時候孩子會很黏父母,可是也往往因為玩具太好玩,自己玩到渾然忘我,吃飯都不顧了。

王媽媽現在的狀況很像這樣,重心都在兒子身上,所以找個人來讓媽媽生活中多個人陪伴外,也可以開始規劃一點小遊戲,讓她在家中就開始玩。先是十幾分鐘,再慢慢拉長時間。目的就是要把她都放在兒子身上的注意力轉移開來。
 


▍患者全心依賴照顧者,並不是最好的照顧

我有位家屬照顧的是失智的阿姨,阿姨也很依賴他,導致他連送貨都要帶著阿姨,形影不離的到處跑。

有一回,下雨天送貨,他請阿姨不要下車,在車上等就好。阿姨沒聽話,自己下車後,一不小心就跌倒。這次受傷,讓他痛下決心,不能一直把持續退化的患者帶在身邊。患者全心依賴照顧者,其實不是最好的照顧。於是,他開始使用居家照顧和
日間照顧

晚上回到家後,家人也會輪流陪阿姨唱歌、遊戲和畫畫。漸漸地,阿姨可以跟著
日照中心的課程,也能在家和其他人相處了。
 

 

繪畫
(圖片來源:photo ac)

 
我想,照顧者和被照顧者間的依賴關係是把雙面刃。往好處想,是感情深厚,所以產生誰都無法比擬的信賴;但另一方面來說,當那個唯一被信任的主要照顧者,的確很辛苦,有無時無刻都要被召喚的壓力。

所以,身為失智者的家屬們要多想想,最好從照顧初期就開始有照顧人力的分擔,盡量不要讓患者只習慣特定一個人,否則天長地久下來的壓力,只落到一個人的肩頭上,任誰都承受不住的。

當照顧者倒下,沒有人能輪替,對患者來說,也不會是好事。沒有人有辦法一時半刻就會接受改變,更何況是失智患者呢。相信導致患者、主要照顧者和次要照顧者都辛苦的場面,是誰都不想見的啊。
 
                                                                   

✔ 醫生的交代愛注意

如何設定爸媽的照護計畫?

1. 照顧是長久的事情。

只有單一照顧者時,這位照顧者會累、會生病,也可能臨時有事情。所以,讓長輩只習慣一個照顧者,其實是一場災難。
 

2. 高齡照顧是長期抗戰。

當開始需要被照顧時,需要打群體戰。把能一起輪流照顧的人,還有手邊可以使用的資源,先盤點一遍。想想看,應該要怎樣運用。我們可以這樣做:

①把準備要照顧的人,組一個群組。

②記錄下長輩目前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
慢性病治療及控制的狀況,以及用藥紀錄。

③維持長輩自立生活的能力訓練(例如:
吞嚥肌力認知等)。

④開始訓練,並建立每天某個時間點都要去哪裡上課的習慣。一旦這些習慣都養成之後,萬一上課時間要拉長,萬一主要照顧者臨時需要更換,長輩與照顧者都不會手忙腳亂。
 
3. 一般老年退化的過程是緩慢漸進的,但如果長輩罹患特殊神經退化疾病(例如
巴金森氏症、失智症),疾病會有一定進展的時程。這時候,預先做好功課,才不會手忙腳亂。



繼續閱讀:
 
1. 普遍過勞的家庭照顧者,我們可以這樣幫助他:鼓勵、經濟支持
 
2.
「給家庭照顧者的自我照顧:溫暖的練習,從「家屋」開始

 
更多《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的文章:

    

照顧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作者/陳乃菁
本文經寶瓶文化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
請按此了解
 
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

出版媒體

寶瓶文化以最旺盛的企圖心在出版市場出發,「把事情做大」是寶瓶創社的信念。我們有最專業的精神與非如此不可的決心。我們深信,要做出版,就要做大眾出版,而以我們的專業、決心與意志力,必能讓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未來,寶瓶將繼續努力出版高品質且適合大眾閱讀的好書,希望藉此努力,能讓讀書成為全民運動! 文學、教育、視野。向自己提一個問,讀一本書,去探觸、延伸生命的邊界。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