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打開合不起來?不是下巴脫臼,你可能患有顳顎關節障礙症

嘴巴打開合不起來?不是下巴脫臼,你可能患有顳顎關節障礙症

顳顎關節症候群(顳顎關節障礙)是指該部位因為外傷、過度壓迫、碰撞造成關節無法正常運動甚至疼痛的症狀。造成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原因多與壓力有關,尤其長期照顧者,在高壓環境中難以放鬆,也難以覺察自己的身體狀態,不妨藉此檢測一下喔。

卡羅

2017/10/26

瀏覽數 136,344




文/卡羅

你曾經有過嘴巴張開卻突然合不起來,甚至需要「喬角度」才能讓關節回位的情形嗎?或者說話、吃飯時伴隨骨頭喀啦啦的響聲呢?你可能患有顳顎關節症候群。

特別是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本來就容易積勞成疾。如果又必須分擔家裡的長照責任,忙碌起來經常忘了照顧身體,也許心裡上認為自己「撐得下去」但身體卻已經亮起紅燈。建議正在看本篇文章的你,試著深呼吸,跟著以下資訊,檢視自己的狀態喔!

以下專訪萬芳醫院周珊如醫師,為大家解答顳顎關節症候群的成因、治療與預防。



▍ 什麼是顳顎關節症候群?

顳顎關節是顏面唯一的可動關節,舉凡張口刷牙、說話、吃飯都會使用到該部位。而顳顎關節症候群(顳顎關節障礙)便是指該部位因為外傷、過度壓迫、碰撞造成關節無法正常運動甚至疼痛的症狀。

顳顎關節障礙的症狀,依照病情嚴重程度可分五期:

1.肌肉痠痛
2.關節有「喀啦」聲響
3.張口時關節會有「卡住」的感覺
4.顏面歪斜/大小臉
5.關節退化、組織沾黏導致張口進食、說話困難


病症在三期以上,即會對生活造成影響。



▍ 好發於女性?造成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六大原因

顳顎關節症候群前期因症狀輕微,不易察覺且不致於影響生活,導致最後上門求診的患者通常已經是三期以上,有疼痛感,甚或因關節沾黏無法進食,才來就醫。

不過,周醫師表示,近年來或許因為資訊發達加上越來越多人重視身體保健,與她七年前從美國回臺灣執業時相比,已經有不少症狀尚淺的病人前來就診,除大幅提高症狀的治癒機會,也免去後期復健的繁瑣。

 
周珊如醫師

造成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原因可分為六項,前五項與生活習慣及壓力有關。尤其長期照顧者,在高壓環境中難以放鬆,也難以覺察自己的身體狀態,不妨藉此檢測一下喔。

1. 夜間磨牙

磨牙屬於中樞神經反射行為,是大腦無法控制的肌肉收縮反應。當關節反覆處在「緊咬」、「用力」的狀態時,就會對顳顎關節造成損傷。

通常,白天情緒張力越大,人就越容易在晚上睡覺時,處在淺眠狀態。典型的「越睡越累」
當身體的肌肉未獲得真正的放鬆,磨牙的發生機會就越高。這也是為什麼「壓力」被稱為是顳顎關節症候發生的主因


2. 錯誤的咀嚼習慣

吃東西習慣使用單邊咀嚼,導致其中一邊的關節過度耗損。


3. 嚴重咬合不整

例如戽斗、暴牙,致使病患無法平衡的使用兩邊的關節。但並非所有咬合不整的案例都會有顳顎關節症候群,而是合併顎骨使用不當的狀況下才有此可能


4. 外傷

這裡所指的外傷並非骨折,而是「突如其來的外力」施壓,例如:突然被打一巴掌、緊急煞車……其瞬間力道,便有可能導致骨頭錯位。


5. 女性荷爾蒙失調

人體骨質的形成與女性荷爾蒙息息相關,也因此,顳顎關節症候群,好發在20~40歲的女性身上,二個年齡層皆屬於女性荷爾蒙分泌不穩定的時期。再者,女性荷爾蒙過高或過低,都會刺激大腦在關節處產生發炎反應

另外,有些成年女性月經前易有顳顎關節不舒服的情形,也是女性荷爾蒙不穩的緣故,但通常月經後症狀即緩解,無須過度擔心。



6. 免疫系統疾病

類風溼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的患者,因身體免疫系統出狀況,攻擊自身關節所致。

依照統計資料,得到顳顎關節症候群的患者男女比,國際間約為8:1顯示
女性比男性容易患有此症狀。而臺灣的患者男女比更高達12:1!臺灣女性更容易得此疾病,或許也跟臺灣仍以女性為家庭主要照顧者有關。
 
發炎
▲受損的顳顎關節,除了軟骨錯位,更嚴重會有發炎、組織沾黏的情形 


▍ 診斷與治療方式

早期以觸診加視診為主,搭配保守性治療例如針灸、咬合板配戴。隨著醫學觀念推進,目前會視病情的嚴重程度,使用MRI核磁共振診斷。用以更精確地鎖定患部的錯位情形、發炎狀況,讓後續的治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治療方式有藥物使用、咬合板配戴、物理治療、手術。

上述提到顳顎關節障礙伴隨壓力而致,因此醫師會視情況開立抗憂鬱劑,緩解情緒,也會施打肉毒桿菌協助肌肉放鬆;
咬合板配戴主要是在關節處製造緩衝空間,防止肌肉過度用力收縮;物理治療則有、針灸、熱敷、紅外線療法,目的都是舒緩緊繃的肌群。

一般而言,當關節出現纖維化或沾黏情形時(4~5期的患者)會建議動手術清除沾黏組織。但周醫師強調,如果病人對術後狀況有疑慮,或者因為金錢考量等因素手術意願不高,仍可進行物理治療並觀察關節修復情形,若情況改善,動手術並非重症患者的唯一選擇。

此外,周醫師也提到一個重要的觀念:「
手術不是要把不好的關節拿掉,而是在保護及修補關節。因為關節一旦受損,即便是手術,也不可能讓它回到一百分的狀態。但是可以維持目前的分數,讓病況維持不會變糟。」

所以,即便是受損到僅剩40分狀態的關節,透過合適的治療與保養,一樣可以正常使用,生活無虞。

不論是哪種治療方式,最重要的一點是,生病後學習如何與患部共處。

 
咬合板
(圖片來源:
Youtube)


▍ 幫生活減壓,顳顎關節症候群的預防與照顧

前述提到的六項成因,除了免疫疾病無法預防外,其他可以從生活習慣的調整獲得改善。像是壓力造成的夜間磨牙,會建議患者調整作息,空出一段讓自己休息的時間,抑或是提早一小時上床睡覺;口腔問題則建議進行矯正,如有蛀牙或缺牙的情形,也應盡快修補。

顳顎關節的治療成效,取決於病人與醫生的相互配合。周醫師提到,有些病人誤以為只要開刀或復健結束就可以一勞永逸,回家繼續使用錯誤的咀嚼方式、生活習慣沒有改善等等。以致病情反覆發作,好像永遠好不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醫病雙方對於治療的認知差異,尤其
關節屬於終其一生都在退化的器官,往往要從醫療與生活作息雙管齊下,疾病才能獲得控制

生病從來不是醫生一人的事,調整作息保養身體,不只讓疾病遠離,也能藉此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態、習慣。保持健康體態,受益的永遠是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舒壓
(圖片來源:pixta)



繼續閱讀:

1. 退化性關節炎如何治療,打玻尿酸真的有效嗎?

2. 【照護技巧】退化性關節炎的日常照護與保健



卡羅
 卡羅
點此了解卡羅>>
 
「我要去接小慧下課……」什麼都不記得的母親卻用最愛的音樂記住了女兒
 
照顧者必備APP,你下載了嗎?買輔具、找資源,愛長照APP一指處理長照大小事

 

 
卡羅

卡羅

編輯

「希望自己老了也能被好好照顧」忘記在哪裡看到這段文字 觸動自己想要幫助人跟被幫助的開關。 生命的起落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希望自己走過這些路途時,用文字分享心頭點滴,透過一篇篇的知識也好,心靈分享也好,學習對生命的逝去不再有恐懼跟遺憾。 謝謝每一位閱讀文章的你,如果能在這些字裡行間,得到一點力量,就是我最大的成就跟快樂:) http://www.ilong-termcare.com/Expert/Detail/78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