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破裂的不只是血管,而是幸福的家
中風:破裂的不只是血管,而是幸福的家
中風疾病就好比是波濤巨浪,身體則像是岸邊的家園,一不留神美好家園就可能遭受侵襲。疾病損害身體的道理也是如此,健康狀況就好比是你的防波堤,飲食習慣、生活型態越好,防波堤也就築得越高,越能抵擋中風巨浪的侵襲。
iHealth 政昇處方宅配藥局
2017/09/25
瀏覽數 29,768

退休之後,爺爺決定回到家鄉,享受鄉村悠活的步調,老家的三合院因抵擋不過歲月風霜的侵襲,已顯得破舊不堪,叔叔們為了讓長輩有更好的居住環境,集資在老家旁蓋了一棟別墅。
白蒼蒼的短髮、笑咪咪的眼眸、圓滾滾的肚子,是爺爺給人的第一印象。空閒時,他喜歡在別墅的圍牆內種些青菜、水果,打造屬於自己的開心農場,生活過得十分愜意。
有天,耕作中的爺爺突然倒臥一旁,出現頭暈、身體右半邊麻木的狀況,雖然緊急送醫後並無生命危險,卻影響了日後的肢體行動,再也無法下田耕作。經醫生診治後,確定爺爺罹患典型的中風,另外也發現,爺爺之所以會有圓滾滾的肚子,與喜歡大魚大肉的飲食有關,加上擁有高血壓的病史,這些都是導致中風發生的原因。

104年國人十大死因第三名正是中風,每年有11169人死於中風,平均每47分鐘,死神便可帶走1人的生命。中風不僅使生命受到威脅,更可能導致嚴重的後遺症。跟著文章進一步探索,揭開中風的謎底。
▍ 中風是什麼
大家耳熟能詳的中風,指的就是「腦中風」。它是一種緊急的病症,主要是大腦血管發生阻塞或管壁破裂出血,造成氧氣無法正常的輸送,使腦部功能出現障礙。若無法及時接受治療,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的傷害。
▍ 常見的症狀
大腦就好比是人體的指揮中心,若中心發生異常,會影響全身的功能與反應。以下是中風常見的症狀,可以發現症狀幾乎遍及全身,所以平時多留心觀察,若身邊的人出現異狀,應盡速協助就醫。
以下是中風常見的症狀:
● 劇烈頭痛、頭暈
● 臉部神經失調,出現眼歪嘴斜
● 情緒冷漠、記憶減退 .視力模糊
● 溝通出現問題,難以表達或答非所問
● 肢體行動出現困難或抽搐
● 大小便失禁
初步了解中風的症狀之後,因情況與發生的成因不同,中風又分為幾種類型,接下來將為大家詳盡介紹。
▍ 中風的類型與成因
主要有兩大類型,分為缺血性腦中風與出血性腦中風,前者主因是血管發生阻塞,後者則因管壁破裂出血所致。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的資料顯示,缺血性中風約占整體的70-80%,出血性中風則占20-30%。

1. 缺血性中風
如同前面所提,缺血性中風主因是血管發生阻塞所造成,常見的阻塞原因又分為兩種:
第一種稱為血栓性中風:因為膽固醇或其他物質堆積在血管內壁上,血管內變得越來越狹窄,一般我們將這個堆積物稱為「斑塊」。
重點來了,附著在管壁上的斑塊容易使血管壁變硬、變厚,稱為「動脈粥狀硬化」,管壁上的斑塊亦可能發生破裂,破裂後的血液凝塊形成「血栓」,它會佔據血管使得管徑縮小,導致血流量變少而引發中風,主要發生在腦血管。血栓的形成還有其他原因,如心房顫動、周邊血管阻塞、創傷等等。
第二種稱為栓塞性中風:主要是身體血管循環系統的某一處,通常是心臟,當它掉下一個血塊或雜質時,這個掉落的栓子會隨著血液流動,最後可能流到腦部較小的血管,堵住了血管,使血液無法運輸到腦組織,進而導致中風。
2. 出血性中風
此類型的腦出血大多與高血壓有關,因血管長期處於高壓的狀態,腦內血管壁發生變質,最後導致破裂出血,破裂後的血液會形成血腫,進而壓迫腦組織導致中風的發生。
出血性中風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因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蜘蛛膜下腔出血」,出血的位置常是腦的基底部或是血管分岔點,破裂的血液流入蜘蛛膜下方產生堆積,引發中風的症狀。蜘蛛膜為腦膜的一部分,是較薄且脆弱的一層。
你也許會想問,什麼是動脈瘤?動脈是人體負責運送氧氣與養分的血管,若動脈的某個部分有不正常的增大或向外鼓起的情況,便可能患有動脈瘤。
蜘蛛膜下腔出血是一種較嚴重的腦血管疾病,常突發劇烈的頭痛及頸部僵硬,也可能伴隨噁心、嘔吐、失去意識的情況。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資料顯示,這類型中風的死亡率較其他類型高,若有不適情況應緊急送醫,陪同者也應主動告知醫師患者的症狀。
3. 暫時性腦缺血發作
除了上述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還有一種特別的情況稱為暫時性腦缺血發作,也常稱為「小中風」。
主因是腦部暫時性的缺血而引起的中風症狀,常見半邊臉部或單側肢體無力、麻木,通常在二十四小時內症狀便會消失,不易留下後遺症。值得留意的是,它常常是腦中風的前兆,必須立即接受檢查與追蹤。
了解中風的類型之後,你也許會納悶,為什麼人體會出現這些症狀?又如何導致體內血管產生變化?原來中風的發生,與許多慢性疾病、生活情況脫不了關係。

(圖片來源:pixta)
▍ 中風的高危險群在哪裡?
慢性病、抽菸、不良的生活型態等等都可能提高中風的發生率,你可以經由下列介紹,檢視自身可能存在的高危險因子,進一步做調整與改善,才能避免被中風盯上啦!
1. 高血壓患者:
長期的高壓容易導致血管內膜受損,導致血管變質而破裂,進而引發腦出血的情況。患者平時應做好血壓的控制與追蹤,才能降低中風的發生率。
2. 高血脂患者:
血脂過高容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這類型的病人通常也有肥胖、高血壓、冠心症的現象,進而增加中風機率。
3. 糖尿病患者:
此類型的患者常伴隨著高血壓、高血脂,控制血壓可降低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血脂的部分主要為控制低密度膽固醇的數值,降膽固醇亦可避免動脈硬化,可降低缺血性腦中風的發生。另外,糖尿病患者積極控制血糖,可以遇預防包括中風在內的心血管事件。
4. 心臟病患者:
若患有心臟瓣膜疾病的患者,異常的瓣膜可能出現開口過窄的現象,而限制輸送到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液量。患者也容易在心臟形成栓子,這個栓子會跟著血液流動,最後可能阻塞腦部的血管,進而引發腦中風。患者須配合醫師的診治,並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才能降低中風風險。 不良習慣或飲食

(圖片來源:pixta)
▍ 不想中風當然要預防
中風疾病就好比是波濤巨浪,身體則像是岸邊的家園,一不留神美好家園就可能遭受侵襲。疾病損害身體的道理也是如此,健康狀況就好比是你的防波堤,飲食習慣、生活型態越好,防波堤也就築得越高,越能抵擋中風巨浪的侵襲。 預防中風,你可以遵守以下原則:
1. 定期健康檢查:
及早發現危險因子的存在,避免疾病無預警發生。年滿四十歲的成人,每三年需檢查一次;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應接受一次完整的健康檢查。
2. 慢性病的控制:
慢性病容易衍生許多併發症,患者應定期追蹤血壓、血糖、膽固醇,並遵守醫生、藥師的指示,藥物是病情能穩定控制的重要因素,千萬不可貿然停藥或減量。
3. 注意日常飲食:
高熱量重油、重鹹可是影響健康的可怕因子,慢性病患者或有中風病史者,食物應選擇較清淡的烹調方式,食用油可選用植物油以減少脂肪的攝取。高纖食物、蔬果,是幫助你維持健康的好朋友,它們不但能減少體內脂肪的吸收、也能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更可以預防中風。
4. 戒除不良嗜好:
戒菸是重回健康的捷徑之一,前面曾提到吸菸易使血管收縮引發血壓上升,間接增加血管的受損機會。癮君子可不能光說不做,必須立即付諸行動,若等到中風症狀出現,往往為時已晚。
過量飲酒也會造成身體的傷害,根據衛福部的資料顯示,飲酒過量的定義是:
小於或等於65歲的男性,每週飲酒量超過14單位,每次喝酒超過4單位。 大於或等於65歲的男女性,每週飲酒量超過7單位,每次喝酒超過3單位。
以下為常見酒類的酒精單位表:

青壯年男性每次聚會喝超過四瓶啤酒或一瓶紅酒,就已超標!
慢性病患者或有中風病史者,若有服用藥物更應該避免喝酒,以免藥物失去作用或損害身體。一般民眾的飲酒量則必須控制在合理範圍,才能達到喝酒放鬆又不失健康的目地。
5. 保持運動習慣
肥胖是疾病最大的溫床!衛福部建議國人每日運動至少30分鐘,可以進行強度較低的有氧運動如健走、慢跑,除了能有效降低體脂肪,也可以減輕身體的負擔、提升免疫力,維持良好的體態不只常保健康,更能增加自信,帶來滿滿的正能量。
瞭解中風的成因與預防原則後, 接下來教教大家,若日常生活中遇到中風,該怎麼處理。
▍ 如何辨識中風症狀?
不論是腦中風或小中風都會出現下面幾種症狀:單側手腳或臉部麻痺、說話不清等。當這些狀況發生時,先別慌張,記住「FAST」口訣,確認三大重點:臉歪、手軟、大舌頭。
1. 「F」指的是 FACE:臉歪,請患者微笑,觀察是否一側臉部低垂。
2. 「A」指的是 ARM:手軟,請患者平舉雙手,觀察其中一手是否無力下垂。
3. 「S」指的是 SPEECH:大舌頭,請患者重複一句簡單的話,觀察是否模糊不清、斷斷續續。
4. 「T」指的是 TIME:記下時間,若出現上述三種狀況之一,需記下發作時間,立即撥打119送醫,把握搶救的黃金三小時,才能降低中風帶來的傷害。

▍ 啊!有人中風了我該怎麼辦
首先,切莫慌張!切莫慌張!切莫慌張!
第一步,迅速撥打119尋求緊急醫療救護,或將患者送往最近的醫院。另外還有以下原則:
● 勿立即給予患者服用降血壓藥或食物。
● 協助將麻痺的的那一側朝上側臥,以免嘔吐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
● 解開患者緊身衣物,如皮帶、領帶,幫助暢通呼吸。
● 記下患者的症狀與發病時間,到院後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時間的計時對患者後續的診治非常重要。
▍ 中風患者返家後怎麼照顧?
中風出院後的病人,在藥物治療上會採用阿斯匹靈或抗凝血劑等預防二次中風。另外復健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它能改善病人發生障礙的功能,初期需幫助臥床的患者翻身以防褥瘡等併發症,並協助患者活動肌肉與關節,避免萎縮或退化。
從床上翻身、坐臥、站立、行走,採循序漸進的方式,必要時可使用輔助器材,切勿操之過急。根據北市衛生局,經過復健後有90% 的人可以走路,甚至完全康復。
語言障礙也是中風後常見的影響之一,身為家屬可以怎麼做?與患者交談時以具體、簡短為主,速度盡量放慢,多鼓勵患者說出想說的話,若表達不清也應給予鼓勵,記得多些耐心,也避免出現較刺激的字眼。
中風患者的照護是長期性的,積極復健的成效也十分顯著,重要的是定期追蹤,以防二次復發的出現。
參考資料:
衛福部健康九九網站、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學會
本文經政昇處方宅配藥局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什麼是小中風?重視五大徵兆讓你免於中風
2. 「那一年我中風,我27歲」在醒不來的惡夢裡,更需要支持與陪伴

關於iHealth 政昇處方宅配藥局>>
對您來說,看病、領藥就像逛街一樣方便,但對許多慢性病患而言,每次出門如同跋山涉水。
預約送藥、分享文章,甚至簡單一句「你知道不用出門就能領藥嗎?」都能改善台灣醫療資源不平等的問題。您不必花任何一毛錢,就能幫助醫療資源傳遞得更遠。
官網:http://www.ihealth.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iHealthPharmacy
iHealth 政昇處方宅配藥局的其他文章:
● 失明、截肢,都是糖尿病併發症惹的禍!
● 酒國英雄要注意,整天醉醺醺,小心藥物也失靈
―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