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川-拒絕醫療凌遲 他要帥氣地走
葉金川-拒絕醫療凌遲 他要帥氣地走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是針對末期病人,醫師如果明知心肺復甦術包括插管急救,不能挽回病人性命,只是拖延死亡時程,就應考慮不插管,並對已插管急救卻無效的病人,有拔管協助病人安詳往生義務;此即是安寧療護真諦。醫療目的不在維持一息尚存,勉力提供無效醫療,在他看來,這就是「凌遲」病人。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瀏覽數 93,769

「如果我沒法醒來,不要串通醫師凌遲我!」如此辛辣的遺言,來自前衛生署署長葉金川給兒子的一封信,2013年12月發表以來,立刻抓住無數人的眼球。
▼葉金川:如果我沒醒過來,不要串通醫師凌遲我
從書籍出版、網路貼文、臉書到Line社群傳閱,保守估計有300萬以上海內外的人讀過,不只成為熱門議題,也讓許多人開始認真思考:人生的最後一章該如何進行?就連瓊瑤給兒媳的公開信,也是來自葉金川影響。
▍ 交代自己人生最後一章
葉金川這篇文章是應本基金會企畫、由天下文化出版的《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專書之邀而寫。那一年,他騎自行車摔車,造成鎖骨、肩胛骨關節脫臼,雖未造成大礙,卻讓他開始面對死亡。他提筆寫下這封信給三個兒子,希望自己一生活得精采、走得帥氣,走時不要管子,死後要大體、器官捐贈,不要追思葬禮,不要墓園墓碑,要兒子把骨灰帶到合歡北峰;他還希望辦一場生前告別式,趁沒走之前,有仇報仇、有冤報冤,把想說的話說清楚。
▍ 迴響熱烈 非始料所及
這篇文章引起這麼大迴響,葉金川說,確實非他始料所及;回應最多的是他對放棄急救的看法,幾乎都是認同和支持,只有少數質疑他的用字遣詞。
他認為,《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是針對末期病人,醫師如果明知心肺復甦術包括插管急救,不能挽回病人性命,只是拖延死亡時程,就應考慮不插管,並對已插管急救卻無效的病人,有拔管協助病人安詳往生義務;此即是安寧療護真諦。醫療目的不在維持一息尚存,勉力提供無效醫療,在他看來,這就是「凌遲」病人。
他強調,死亡是生命的自然過程,醫療人員在生命前必須謙卑地承認,醫療力量有其極限,必須適度放手。要落實安寧療護,除了醫療從業人員需要再教育,如何去除一般人視死亡為禁忌、不再對醫療過度期盼的社會教育更重要;如此,「善終」才可望成為基本人權。
▍ 改變年輕族群的生死觀
周末假日,把爬山當做生活一部分的葉金川穿梭在郊山峻嶺間時,常碰到迎面而來的年輕人和他熱情地打招呼,或要求合照,或主動談起對「凌遲」大作的感想,讓原以為只有上了年紀,才對死亡話題有興趣的葉金川大感意外,一位年輕山友告訴他:「葉署長,您忘了?我們都是兒子們呀!」。
推薦閱讀:
*本文轉載自安寧照顧會訊第92期
*更多安寧照護相關資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安寧療護免費諮詢專線:0800-080-520
安寧照顧會訊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