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世,才是真正一個人的開始
父母離世,才是真正一個人的開始
「在我們成年後,父母親就像汽車的後視鏡,讓我們可以安全的開車上路,每當我們迷路時,只要看一眼就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並做出正確的選擇。父母去世時,那種感覺並不是在熟悉的地方找不到那面鏡子,而是從鏡子裡再也看不到任何東西。一個人在不知前路又少了後盾時,該如何走下去呢?」
給生命的情書
2017/04/28
瀏覽數 76,833

人都是一個人,跟著父母來到這個世界,隨著慢慢長大,我們有了玩伴、有了同學、有了朋友、有了情人、甚至有了另一半、有了孩子,我們的身邊總是有一群人,忘了我們背後的身影只有一個人。
當生命的列車不斷向前,車上的人一個個下車,我們才發覺生命到頭來還是一個人的旅程,原來自己總要練習一個人。
▍ 父母離世,才是真正一個人的開始
在「成年孤兒」這本書裡說到:小時候,每當我們做自我介紹時,都會不經意說出「我是某某人的小孩」,我們的名字告訴別人:「我是真實的。我與某個家庭有關聯……」
「在我們成年後,父母親就像汽車的後視鏡,讓我們可以安全的開車上路,每當我們迷路時,只要看一眼就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並做出正確的選擇。父母去世時,那種感覺並不是在熟悉的地方找不到那面鏡子,而是從鏡子裡再也看不到任何東西。一個人在不知前路又少了後盾時,該如何走下去呢?」
書中也說到:「在認識太陽、月亮或大地等其他生命現象之前,我們早已習慣父母,父母給了我們一種永恆的假象,讓我們相信人生是一種可知、可靠、可信賴且可行的努力。」一直到父母離開的那一刻,我們才驚覺,「我再也不是誰的小孩了」,我們失去了自己生命的由來,這是前所未有的孤單感。

(圖片來源:pixta)
我們想哭,但是我們告訴自己不可以,因為我們是大人了。
書裡提到:「長大後,我們對於壓抑『本能』的能力更完備了;我們控制耐心,半夜時即使對面沒有來車,仍然耐心等待紅燈轉綠;若有個小孩在我們腳邊,為了怕他燙傷,我們會緊握著燙手的熱水瓶。我們也可能斷絕自己的哀傷本能,實際上卻是想放聲大哭或痛苦不堪。」
在失去所愛以後,很少人了解到哀傷其實是件好事。
當我們完成了對父母的哀悼,才有可能發展出一段成熟的感情關係;面對生活中發生的種種,正是唯一擺脫困境的路。
父母離開了,我們會開始對自己的行為、態度以及人生,都更加了解,更願意去接受,也是我們給自己一個新的定位的時候,即使是孤兒,我們仍能帶著父母給予的回憶,繼續接下來的人生。
那一聲對父母的道別,就是我們告別被照顧的過去,迎向獨立成年的開始。
▍ 獨自生活,才能完成一個人的意義
「單身經濟」時代崛起,現代人生活忙碌,身邊並非隨時都有人陪伴,懂得享受獨處時光更是需要學習的課題。
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在《一個人生活》一書中,為一個人生活辯護,爽朗幽默談論個人的食衣住行,睿智大方暢談生死與美學。 透過這本書,谷川俊太郎分享一個人生活的各種心情-熱情、孤獨、優雅和自在。
當我們學習一個人生活時,我們才能善待我們的人生。
有些人害怕談論生老病死,谷川俊太郎卻說:「不面對老與死,是無法和自己好好相處的,唯有活著的人,才能對死亡議論」;有些人對喪禮敬而遠之,谷川俊太郎則豁達地說:「喪禮不涉及未來,所以沒什麼好擔心,也不會一想到未來就心情沈重。 反而參加婚禮還要替新人的未來堪慮」。
一個人生活,對生命有更深沉的見解,只有經歷獨立成長,我們才能更勇敢面對未來,學會一個人生活,我們的生命才會真正完整,也才有能力照顧另一個人。
原文經【給生命的情書】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圖片來源:pixabay)
繼續閱讀:
1. 面對悲傷的情緒,再給自己多一些時間,你不需要馬上振作起來
2. 寫封信給重要的人吧!死亡將不足為懼
3. 無論再喜歡,有時就該勇敢的說再見,這就是斷捨離
關於給生命的情書>>
點此了解給生命的情書>>
「給生命的情書」是一個能夠讓人勇敢直面生命的媒體,我們探討死亡、探討生命,我們希望可以給「終活」一個新的定義:讓生命始終活得精彩,而「愛」能讓生命精彩。
部落格:http://talkinglove.tw/
給生命的情書的其他文章:
―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