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險該怎麼買?
長照險該怎麼買?
市面上常見的3種定期給付長照相關險種,分為依失能和失智狀態給付的長照險、依疾病給付的特定傷病險(俗稱類長照險)和依殘廢等級給付的殘扶險。
天下雜誌
2019/07/01
瀏覽數 44,674

文 / 盧沛樺
多數人寄望手上一紙保單,能讓自己晚年起碼花得起錢請人照顧。但必須注意的是,市面上長照險理賠給付認定各有不同,若預算有限,該如何為自己或家人精算老後保障?
42歲的陳小姐,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單身,很早就開始做退休後的財務規劃。她先買了年金險,去年又再加買殘扶險。
「原本想等政府長照保險上路,看缺什麼再買,但現在採稅收制,覺得政府財源不穩定,自己買比較實在,」陳小姐說。
去年底,政府公辦長照試辦上路,第一年編列預算330億元。但台灣大約75萬失能人口,光算請外籍看護每個月2萬元,社會實際需要的長期照護1年高達1800億。政府財源遠遠不夠。
富邦人壽財務精算處副總廖運宏說,人老了最重要的3件事就是:健不健康?有沒有錢?誰來照顧?手上有一張長照保單,起碼花得起錢請人照顧。
於是,近幾年商業長照保險業績起飛。以壽險業龍頭富邦人壽為例,去年長照相關險種新契約件數成長翻倍,保費收入超過52億元。
市面上常見的3種定期給付長照相關險種,分為依失能和失智狀態給付的長照險、依疾病給付的特定傷病險(俗稱類長照險)和依殘廢等級給付的殘扶險。無論哪一種,與終身壽險、醫療險最大差異是,長照險透過每月或每年付給保戶一筆錢,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基本保障。
(繪圖製表/劉姿嘉)
但是,業界觀察,類長照險慢慢乏人問津。南山人壽商品部副總陳維新解釋,比起類長照險採分期給付,保戶偏愛重大疾病險一次給大筆理賠,資金運用較有彈性。
長照險和殘扶險正躍為市場新寵,但預算有限的狀況下,到底該怎麼挑?
▍ 兩種買法 保障傷殘與老化
首先,要先了解兩者在給付條件的差異。長照險看失能或失智的狀態,分為「生理功能障礙」,6項中包括進食、移位、如廁、沐浴、平地移動、更衣,符合3項障礙即可理賠。另一種是「認知功能障礙」,依病患能否辨識時間、場所、人物,有2項無法清楚辨識,就可獲得理賠。
但廖運宏指出,保戶最大顧慮是,每一家醫生對程度的診斷不一致,擔心會理賠不成。
此外,保戶會感到比較不方便的是,每年申請理賠,都要再提供醫師診斷證明。
殘扶險依據「殘廢等級」第1級到第11級,給予不同程度的理賠,涵蓋從最嚴重的雙眼失明,到最輕兩隻手指頭斷掉。
但陳維新提醒,殘廢等級表當中,關於「終身不能工作」、「需專人周密照顧者」等敘述性文字,很容易造成理賠糾紛。
第二個不同是保費。通常長照險會比殘扶險貴。以30歲女性保戶為例,同樣以月領2萬為目標投保,長照險保費快要是殘扶險的一倍。
基於預算考量,國泰人壽商品部經理劉宏泰建議兩種買法:一種是年輕時先買保費較低的殘扶險,保額兩萬就好,等到有錢,再加買長照險,一樣是2萬,累計保額就有4萬。如此便可兼顧傷殘與正常老化的理賠保障。
(圖片來源:pixabay)
另一種方法是直接買比較便宜的長照險,保單內不含身故還本。劉宏泰指出,無身故還本的保單,保費大概只有含身故的6折。目前國泰人壽和南山人壽均有這類保單。
身故還本是指,若保戶提前身故,已申請理賠金額少於總繳納保費,保險公司會返還保費餘額。
陳維新說,台灣人買保險很怕保費有去無回,因此業者設計保單多半會返還本金,代價是保費變貴或保障變少。
由於身故理賠常常是付給子女,陳維新建議,對於已投保壽險者或膝下無子的不婚族、頂客族,可優先考慮無身故還本的長照險。
如果不想負擔額外保費,還有一招叫「保單活化」。做法是將手上的終身壽險,轉換為同一家公司的長照險。
特別是65歲以上的高齡保戶,常因體檢不佳買不了長照險或保費太貴買不起,最該善用保單活化。
保險業看好未來長照需求成長,積極發展新商品。國泰和南山規劃比照醫療險,設計長照險實支實付,富邦則力拚年底推出首張長照型實物給付保單。
▍不給現金,直接派人上門服務
富邦要找居家照護中心合作,未來保戶有長期看護需求,保險公司不再給現金,而是派居服員上門服務。因為保險公司保戶多,議價能力大,未來保戶可用較便宜的價格使用比較好的服務。但壞處是,保戶不能自由選擇居家照護中心。
國泰和南山則瞄準公辦長照的自付額。按政府規劃,符合資格使用長照服務,除了低收入戶零負擔,中低收入戶和一般人自行負擔費用比率,各為10%和30%。
劉宏泰解釋,以後保戶用政府提供的長照服務,保戶可憑單據向保險公司核銷,等於30%民眾自付的部份由保險公司理賠。
但無論是實物給付或實支實付,都必須先解決長照險失智與失能狀態認定不一致的難題。借鏡美國,廖運宏認為政府應該盡快設置公正的第三方判定機構。只要由政府認證的機構或個人確診,保險公司就理賠。
最早在市場推出類長照險的富邦,就是要解決傳統長看險推廣不易的現象。「類長照險不完美,特定傷病只列了8到9項,漏了一堆,起碼賣得出去,還有一點保障,你賣不出去,一點用也沒有,」廖運宏說。
台灣正快速駛向老人之島,商業保險作為社會保險的補充,但政府須快馬加鞭縫補漏洞,以防日本「下流老人」在台上演。
原文經天下雜誌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延伸閱讀:
1. 20198這個科技園區裡的日照中心 怎麼讓老人「上班賺錢」?
2. 陪爸媽的最後一哩路,七步驟教你相愛不相恨
3. 這家養老院 憑什麼成為台灣第一品牌?
4. 一位安養院老闆娘的告白:我做黑心生意
5. 【六大情境】你和你爸媽一定會遇到的長照未來
推薦閱讀:

關於作者-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