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奶奶與綠奶奶 (下)
藍奶奶與綠奶奶 (下)
藍奶奶與綠奶奶,因為照顧機構看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會互動的理念,運用三個月的時間進行了13次團體,使兩位奶奶盡棄前嫌、成為互相欣賞與扶持的好友,相信這當中的價值與喜悅,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新活藝術首席講師 Moony康思云
2018/05/28
瀏覽數 11,964

文/康思云
由綠奶奶所分享的故事中,我們認識她是個千金小姐,嫁給旅館大亨的兒子,一生過著富裕的生活。然而,老年時期的身體病痛消磨她的心志,手部的攣縮與身體的疼痛,使她拒絕參與活動,也總是哀嘆過去的幸福更顯得現在的不幸。
藍奶奶十來歲經歷戰亂,輾轉逃難來到台灣,在眷村中過著清苦的日子。然而,也因著這些磨難,造就了她開朗大器的態度,雖然患有失智症,卻在傳承藝術團體中展現高度的自性與創造力。
兩位奶奶共同參與在傳承藝術團體中四次之後,藍奶奶開始和其他團體成員一起鼓勵綠奶奶「在身體這樣的狀況下,仍然努力的過每一天的生活,妳很勇敢。妳選擇去面對生命中的挫折,沒有逃避,真的很勇敢。」為著她的轉變而歡呼。
第五次團體時,適逢總統選戰剛過,兩位奶奶所支持的政黨有輸有贏,卻能為著對方能克服萬難順利投票而感到高興。
接著,兩位奶奶開始在之後的團體中欣賞對方的創作,給予讚美和肯定。
▍ 戲劇性的轉變 ‧ 英雄彼此相惜
在第10次團體時,適逢母親節,大家聊起來對媽媽的感恩。綠奶奶第一次說出結婚前的秘密,其實當時她有一位很喜歡且在交往的對象,但父親要她和門當戶對的丈夫結婚,媽媽為了她的婚姻和爸爸大吵一架。雖然後來仍遵從父親的意思出嫁,但媽媽疼惜她的那份情感,她一直感念在心。
藍奶奶則說起母親是個思想開放、樂於分享又慷慨的女性,民國26年盧溝橋事變,媽媽雇挑夫挑著她和東西逃出城,才保住了藍奶奶的生命。
藍奶奶聽了綠奶奶的故事,感受到她婚姻之事無法自己做主的無奈,也佩服她嫁入夫家後用心協助丈夫發展事業的雄心。綠奶奶則表示藍奶奶和她母親一樣,是一個令人佩服的俠女。
兩位奶奶也在談起母親的拿手菜時,跨越語言有了熱烈的互動與討論,對彼此的作品更是欣賞有加。
▍ 我們不同,但也很相同
傳承藝術最後兩次團體,我們聊到「我的手」這個主題,意外的發現藍奶奶和綠奶奶有一個超級大的共同點─喜愛裁縫。
綠奶奶在求學時期即愛上裁縫,還幫妹妹做一套很漂亮又合身的衣裙,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讚譽有加。藍奶奶則擅長湘繡,刺過蔣宋美齡的字,還與七、八個人一起用一個月的時間刺了一幅八仙過海,主責臉部的繡工。
兩位奶奶每次的創作都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唯獨在最後一件作品出,展現出高度的相似性,兩個人都穿著自己創作的衣服,開心得笑了。
更令人驚喜的是,藍奶奶在最後一次團體,不僅將遊戲贏得的茶葉蛋分享給綠奶奶,還主動為她剝了蛋殼,邊剝邊說:「因為她手不方便嘛!」。
▍ 相厭容易,相識難
老人家在身體、心理相繼經歷失落的狀況下住進機構,加上背景和經驗的不同,非常小的事情就可能造成對彼此的誤解和厭惡,然而,要化解這些誤會,卻需要長時間的經營和專業的服務介入。
藍奶奶與綠奶奶,因為照顧機構看重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會互動的理念,運用三個月的時間進行了13次團體,使兩位奶奶盡棄前嫌、成為互相欣賞與扶持的好友,相信這當中的價值與喜悅,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後記:13次團體內容大公開】
除了第一次團體的主題是我在團體開始前預先決定的之外,後面每次團體的主題,都是藉由前一次團體中成員所分享的故事,接續發想出成員可能會感興趣的主題,因此,傳承藝術團體的主題運用是非常具有彈性的哦!
第1次團體 別人怎麼稱讚我
第2次團體 我的第一個孩子
第3次團體 第一個孩子出生時的情形
第4次團體 黑色與白色的聯想
第5次團體 結婚紀念日與喜宴地點聯想
第6次團體 去過喜歡的地方
第7次團體 你想要去(但未曾去過)的地方
第8次團體 一個懷念的朋友
第9次團體 與懷念的朋友認識時的自己
第10次團體 母親節~想要感恩的人
第11次團體 最懷念媽媽/外婆做的一道菜
第12次團體 我的手做什麼事情很厲害?
第13次團體 我的手喜歡做的一件事
本文經新活藝術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2. 想要人際和諧,把握兩個重點態度:「不要期待」和「清楚表達」
―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藝術,是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的元素,也是人們表達自我非常自然的一種方式,大部分的我們,在學會寫字之前,就已會用畫畫、積木堆疊或黏土雕塑來表達自己。 身為一位藝術社工,藝術是人們彼此溝通的媒介,透過色彩、線條、畫面的呈現等,藝術帶我們跨越語言的限制,走進對方的心中。 新活藝術是台灣第一間提供創意老化服務的社會企業,身為執行長及首席講師的我,帶領上千位助人者及專業志工運用藝術服務各地的長者、照顧者,並培訓更多的助人工作者,持續為台灣長者提供更優質有創意的服務。 相信長者需要的不只是身體的照顧,還需要色彩繽紛及充滿想像的創意服務,帶來發自內心的滿足與笑容。 請上新活藝術官網、臉書,也歡迎留訊息與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