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類慢性腹瀉 中醫:少吃豆類、甜食

3類慢性腹瀉 中醫:少吃豆類、甜食

除了藥物治療外,平時根據症狀的不同,宜選擇不一樣的飲食。柑橘類、奇異果、蔬果汁等屬性寒涼,體質虛寒者應少吃,消化慢、易腹脹者應少吃容易刺激腸胃的咖啡、酒精、茶類,以及容易產氣的豆類、或減慢胃排空速度的甜食。

Uho優活健康網

2018/04/30

瀏覽數 23,834


 

文/記者 林奐妤

 

55歲的吳先生膽囊切除手術後,大便一直不成形,一天超過5次,讓他十分困擾。中醫師確認吳先生沒有手腳冰冷、腰膝痠軟等症狀,認為是脾胃氣虛,開四君子湯服用。2周後陳先生驚訝發現症狀幾乎全改善,只有吃到油膩食物時會再發作。

 

 

▍ 中醫觀點 腹瀉常見3類型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中醫師古佳穎說明,慢性腹瀉的定義是排便次數增加,或是大便裡的水量變多,超過一個月以上。原因除了常見的藥物副作用、吸收不良,也要小心癌變的可能。民眾就醫時盡量提供詳細的飲食習慣、醫療紀錄,會對診斷有很大幫助。中醫古代稱腹瀉為「下利」,和中醫的脾、胃、肝、腎等臟腑失調有關。臨床上可分為:

 
 

1)脾胃虛寒型

 

症狀為大便溏瀉且臭味不重、吃不下、身體沉重、腹部喜熱惡寒等。通常是是體質不良加上飲食失調導致。

 
 

2)腎陽虛衰型

 

症狀為大便溏瀉、日行多次,食後腹脹、腰冷胃寒、雙腳無力。常見於老年人或病程較久者。

 
 

3)肝氣乘脾型

 

症狀為腹部脹痛,瀉後疼痛減輕,每遇精神刺激或壓力則加重。常見於自我要求高、情緒緊張者。

 

 
 

▍ 消化慢、易腹脹 少吃豆類、甜食

 

除了藥物治療外,平時根據症狀的不同,宜選擇不一樣的飲食。柑橘類、奇異果、蔬果汁等屬性寒涼,體質虛寒者應少吃,煮菜時可加入生薑末拌炒,有溫暖腸胃、促進消化的效果。

 

消化慢、易腹脹者應少吃容易刺激腸胃的咖啡、酒精、茶類,以及容易產氣的豆類、或減慢胃排空速度的甜食。如案例患者,應採取低油飲食,避開奶油製品、糕餅、肥肉、巧克力、堅果等。治療慢性腹瀉找出原因,持續不間斷治療,都可有效控制症狀,改善生活品質。

 
本文經優活健康網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便秘?腹瀉?傻傻分不清楚 可能是「腸無力症」!

 

2. 「緩瀉劑」竟是最常用藥前五名,臺灣人多半有便秘困擾,怎麼解決排便問題?

  

Uho優活健康網

Uho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