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站不起來」怎麼辦?解析原因、正確協助與日常預防
長輩「站不起來」怎麼辦?解析原因、正確協助與日常預防
事實上,「站不起來」可能是身體釋出的重要警訊。它背後不僅與年齡有關,還可能涉及肌力流失、關節退化,甚至隱藏急性疾病的風險。(圖片來源:Canva)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5/09/23
瀏覽數 1,042

▍為什麼長輩會站不起來?
長輩無法順利站立,常見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類:
1. 肌力流失
隨著年齡增加,大腿與臀部肌肉逐漸萎縮。這些肌群是完成「從坐到站」最關鍵的部位,一旦力量不足,身體就像失去支柱,難以完成基本動作,也更容易跌倒。
2. 關節僵硬與活動受限
膝蓋、髖關節與腳踝的退化,使重心轉移更加困難。尤其當腳踝失去靈活度時,身體無法有效前傾,起身動作就會變得格外吃力。
3. 不良坐姿
許多長輩習慣「滑坐」,導致骨盆後傾、背部彎曲,看似輕鬆,卻讓下肢難以出力。久而久之,形成「越坐越累、越難起身」的惡性循環。
這些因素往往同時存在,使得「站不起來」成為長輩生活中的難題。當困難已經發生時,家屬往往第一個反應就是「該怎麼扶起來」。因此,了解如何正確協助長輩站立,就成了下一步的關鍵。
▍扶長輩站起來的正確方法?
協助長輩起身,最忌諱的就是用力拉扯。這樣不僅容易造成二次傷害,也可能讓照顧者自己受傷。正確的方法,能讓照護更安全:
✔ 環境準備:起身前先檢查周圍環境,移除雜物、電線或容易滑倒的危險,並確認家具或扶手是否穩固。
✔ 清楚溝通:提前告知協助方式,用簡單明確的口令同步動作,例如:「一、二、三,我們一起站起來!」
✔ 姿勢引導:引導長輩坐在椅子或床邊緣,雙腳平放地面、膝蓋呈直角,上半身微微前傾,再藉由大腿與臀部的力量站起。
✔ 善用輔具:選擇高度可調的床或椅子,以及固定式或移動式扶手,都是有效的輔助工具。建議專業評估,選擇符合長輩需求的輔具。
這些細節,看似小小調整,卻比用力拉扯更安全有效,也能讓長輩在過程中保有一定的自主性喔!
▍如何在日常中延緩「站不起來」?
「站不起來」並非一夕之間的變化,而是長期退化的累積。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能有效延緩甚至改善:
✔ 肌力訓練:每天可以進行「坐下—站起」的運動10次3組,長期能逐漸提升肌力。
✔ 伸展關節:固定進行小腿及髖關節的伸展,能減少僵硬、提升平衡,並降低跌倒風險。
✔ 正確坐姿:提醒長輩避免滑坐,維持骨盆立直,才能避免下肢無力的狀況。這些動作持之以恆,不僅能幫助長輩維持自立生活,也能減輕家屬的照護壓力。
▍什麼時候要立刻送醫?
即使日常協助與訓練得宜,也必須警覺某些狀況屬於緊急狀況,不能只在家觀察:
✔ 跌倒後無法起身,伴隨劇痛或肢體變形:此時要擔心是否出現骨折,應避免移動,並立即呼叫救護車。
✔ 突然無法站立,伴隨半邊無力、口齒不清或臉部下垂:可能是中風或腦出血,必須把握黃金搶救時間,立刻送醫。
長輩「站不起來」,可能是身體退化或急症的關鍵訊號。今天開始,請留意長輩起身的狀況,給予正確的協助,並在日常生活中加入簡單的運動與姿勢調整。小小的用心,就能換來長輩更長久的行動力,也能換來家人更安心的照護日子!
如果你正在照顧家人,有些問題、壓力想找人討論,不妨試試申請星雲計畫,讓現在的照顧有所轉機、未來的照顧安排有更多預備。
填寫問卷申請就可以囉!星雲計畫不限申請條件、免費服務,請安心填寫申請:
https://www.surveycake.com/s/P8Aza
繼續閱讀:
1. 膝蓋痛不一定要手術!徒手治退化性關節炎,坐著練這招天天保養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