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使用cookie等資訊來優化您的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欲瞭解詳細內容,請詳閱
隱私權保護政策
×
搜尋
照服員會員
熟齡來閱讀
熟齡活動區
長照達人
限時活動區
找服務
政府長照2.0
出院準備
品牌合作
登入
首頁
熟齡來閱讀
樂活養生
高齡者的腦...
X
文章
試用體驗
愛長照Line
聽首音樂
FB社團
高齡者的腦波練習很重要!腦波越平穩 身心越健康-《高齡心理諮商實務》
麗文文化事業機構
29128 人瀏覽
日本Noburu(2008)博士持續觀察六十五位以上練習腦波振動者在心理上的變化,這些練習者變得更有自信、人際關係變得平和、容易有滿足感、感覺自己比較有生命力、覺得比較健康等。
文/秦秀蘭
▍四、專注力的訓練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
專注力
只是一種認知訓練,可以減緩認知功能減退。事實上,人體左右腦是相互協調的。右腦雖然偏重情緒管理功能,也需要專注力的訓練,才能保持它的敏銳度,避免高齡者不適當的情緒覺察,阻礙個體心智安全系統的功能,甚至造成心智意義化系統更大的壓力(秦秀蘭,2014)。
專注力練習是發展自我觀察的關鍵能力,目前神經認知科學研究都證實,長期練習靜坐或專注的人,不僅產生新的神經通路,負責追蹤身體內在狀態以及他人情緒狀態的「腦島」明顯增長,掌管中央控制功能的前額葉皮質也明顯變厚(吳四明譯,2013)。
由於高齡者的前額葉皮質會隨著年齡逐漸萎縮、變薄(Scheibe & Carstensen, 2010),因此,
無論自我覺察的專注力、認知專注力練習,對高齡者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維護都比年輕人更加重要
(Opitz, Rauch, Terry & Urry, 2012; Tanga, Lua, Gengc, Steinc, Yangc &Posnerb, 2011)。
Pashler(1999)曾經以個體的專注力為主軸進行研究,該研究邀請麻省理工學院的大學生一邊進行智力測驗,一邊用腳隨著快節奏的音樂打拍子。結果發現,受試者的專注力差者,其心智上的表現大約比實際年齡老了八歲。他因此推測:長期讓個體心智處於疲倦的狀態下,個體的身體能量會明顯衰退。
該研究不僅讓我們更加重視「專注力」的訓練,也顯示不僅大腦的神經控制機制可以主導個體的行為;個體的外在行為或個體的意向也會反過來影響大腦的運作機制。這就是量子腦所稱的:「觀察者也是參與者;是觀察者創造了被觀察的世界」;「大腦控制個體的思考和行為,個體的思考和行為也會反過來影響大腦的運作機制」。量子腦動力學的概念對現代諮商工作者是一個重要的訊息,也是一種全新的典範。
(圖片來源:pexels)
老年期的專注力訓練可以是:稱念佛號、簡單的數息、規律擺動身體和踏步等
,
都是很好的練習,不僅可以激發大腦神經物質的分泌,形成新的神經迴路,也可以讓大腦呈現平穩的α波。
面對失去人生掌控權、身體功能逐漸下滑,甚至改變居住環境等問題,
專注力練習可以讓老年保持良好的情緒處理能力,更能與他人的情緒產生共鳴,有更強的同理心,因而改善人際關係和自我概念。
✔延伸閱讀-破解儀式行為的神經機制
習慣是我們生活裡重要的部分,我們每天都以「自動導航」的模式重複這些習慣,讓大腦不會因為專注於每個刷牙的動作或不斷微調方向盤的細節而負荷過度。當我們重複某個行為時,大腦裡的紋狀體會參與形成特定的習慣迴路,讓習慣成為自動化的一個單元,稱為「集組」(Chunk),也就是做為記憶單位的套組型式。
然而,另一個腦區「新大腦皮質」(neocortex)會監控這個習慣。利用光訊號調控實驗大鼠的新大腦皮質,就能阻斷一個習慣,甚至能防止習慣形成。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Graybiel 和 Smit 教授的研究曾經證實,人腦的前額葉的「下邊緣皮質」(infralimbic cortex)與個體習慣性行為的移除有相當大的關連。平日看似不假思索的習慣,其實一直都受到大腦右下方的下邊緣皮質的監控。
新的大腦技術讓神經科學家破解我們「儀式行為」背後的神經機制,同時辨認出所謂的「習慣迴路」,也就是大腦裡負責建立並維護習慣行為的區域與連結。研究顯示,無論是好的或壞的習慣,刻意地調控我們的大腦也許能控制習慣。亦即,習慣的養成不盡然是一種自動化的結果,個體仍有部分腦區盡責地監督我們的行為。
(圖片來源:pixta)
然而,無論個體刻意地調控我們的大腦,產生新的「習慣迴路」,控制我們的習慣。一旦個體面對壓力,過去曾經建立的、舊有的習慣迴路就會占優勢,優先被個體覺察到,因此再度出現該行為。這可以說明許多戒毒者或想要改變某種習慣的當事人,總是因為某個關鍵人、事、物的出現,再次出現當事人努力想擺脫的行為。這就是為什麼需要「自我覺察」,並持續練習才能真正形成新的大腦迴路。
資料來源:
林雅玲譯(2014);Brann(2015)
▍五、腦波振動的引導
目前在美國、韓國和日本越來越普遍的「腦波振動」(Brain Wave Vibration)是由國際腦教育學會(IBERA)創始人李承憲博士所創立,主張藉由簡易的身體共振,引發個體共振的生物波,透過頭部和頸部的規律擺動、胸部的旋轉、腹部和足部簡單且規律的拍打動作,引發身體器官之間的「諧波共振」,讓我們在緊張或忙碌的情緒下,快速找回身體原有的律動(Lee, 2008)。
因為動作簡單有效,目前已在世界各國快速推廣中,筆者也曾參與學習,已身體力行多年,並經常在社區高齡團體、榮民之家、日照中心等示範推廣,對於高齡者情緒的舒緩有極大的功效,參與者都有相當正向的回應。
日本 Arita(2008)教授曾經分析練習「腦波振動」者的血清素分泌情形,該研究表示每天練習三次,練習十五分鐘以上,就可以有效增加大腦血清素的分泌量、增加大腦α波、增加前額葉的血液流量、減低壓力與疲勞、增加活動力。
日本 Noburu(2008)博士則持續觀察六十五位以上練習腦波振動者在心理上的變化,這些練習者變得更有自信、人際關係變得平和、容易有滿足感、感覺自己比較有生命力、覺得比較健康等。Bowden、Gaudry、Chan An 和 Gruzelie(2012)也曾經比較練習靜坐、瑜珈和腦波振動的效果,結果發現
練習腦波振動對睡眠和降低憂鬱症的效果最好。
(圖片來源:pexels)
國內外也有許多學者發揮音樂的特性,讓人與人之間的心能夠相互回應,因此一般又稱為「音樂律動」。例如,加賀谷式音樂療法主張,利用音樂的聆聽,可以讓收聽者產生快樂、安定的心情;藉由音樂的領導,配合身體動作的帶動,更可以獲得身體活化、心情愉悅的效果(福樂多醫療福祉事業,2014)。
筆者於 2016 年起,整合腦波振動和音樂治療的元素,開創「律動輔療」的概念,主張以音樂和肢體律動為媒介,一方面引導當事人找回身體原有的和諧共振的腦波;一方面激活體內的水分子,讓血液循環更加順暢。
腦波振動的引導目標包括:維持健康的腦波、管理壓力、活化腦的各部功能、發展正向的思維習慣、產生愉快感、恢復身體健康的能量狀態等,非常適合作為高齡團體諮商的引導工具。引導時可以以「頭部腦波振動」和「全身性腦波振動」為主。
✔延伸閱讀-頭部與全身腦波震動的引導方法
一、練習腦波振動時,首先刻意地產生身體上的律動,如果有音樂的引導,則讓身體隨著當下的音樂與律動擺動,覺察這種律動並讓它美好地維持著。
二、引導者先進行示範,隨著音樂律動輕輕擺動上身,同時輪流在每一位長輩前示範、以眼神鼓勵長輩跟著練習。
三、頭部腦波振動的練習步驟
1. 擺動的方向和幅度可隨意調整。但是有三種擺動方式,如下圖。左圖是將頭部輕輕左右擺動;中間圖示為∞擺動,想像頭部是一支毛筆寫一個橫的「8」;下圖則是將頭部前後擺動。
2. 先從頭部前後擺動開始,把頭部輕輕往後擺動,會自然回正。
3. 提醒長輩輕輕閉上眼睛,放心聆聽音樂的優美旋律,並自然地搖動身體。持續一首曲子的時間。
4. 引導者可漸次引導,一次只示範一個動作。必要時可站在長輩身旁,以手部輕輕協助長輩輕鬆擺動。
四、全身腦波振動的練習步驟
1. 邀請長輩兩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膝蓋微微彎曲,手臂自然下垂,肩膀完全放鬆。
2. 從臀部開始上下彈動,隨著身體的韻律自然擺動。專注吐氣並釋放身體內部的緊張壓力。持續彈動五分鐘以上,直到身體完全放鬆。
3. 覺得完全放鬆時,開始依照自己的律動來搖擺身體。搖擺身體時,沒有對或錯,依照個人最自然、最舒服的方式來擺動。可持續二到三分鐘。
4. 結束後,輕輕地甩甩手腳,深深地吸氣和吐氣,把汗擦乾並用手掌按摩臉部和肩頸部分。
五、引導者的提醒
針對高齡者或容易產生頭暈感覺的人,可以先進行五十到一百下的「腹部腦波振動」(即拍打丹田的動作),深呼吸後再開始練習腦部的律動。此外,建議在吐氣時嘴巴輕輕發出「哈哈......」的聲音,專注將廢氣自然從胸部排出。
資料來源:
Lee(2007)
▍六、繪製曼陀羅的引導
正如華嚴經第四會所說的:「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心是一切生命現象的答案,榮格將曼陀羅的繪製稱為「輪圓」,認為曼陀羅是本質我和內在整體個性的核心,曼陀羅的繪製可以讓人格成長趨於圓滿,是一種「個體化」的歷程(游琬娟,2008)。
曼陀羅的繪製非常適合作為中高齡者小團體的對話引導工具,也適合作為個別諮商的對話和情緒引導。榮格表示:「輪圓是中心個性的前兆,是心靈深處的核心,事事與它相關,事事由它安排,它本身就是精神活力的泉源。」因此曼陀羅的繪製可以讓我們完整地關照本質我繞圈而上行(呈現螺旋形上升)的成長趨勢,因為心靈的成長和宇宙的形成是相互呼應的。
繪製曼陀羅讓榮格覺察到自性的整合,並成為他自性的一種表現方式。繪製曼陀羅讓他了解個體心理的發展是自性的發展沒有線形的進化,只有自性的循環發展。心理的發展在初期是相同的,但是之後的發展都指向同一個中心,就像鸚鵡螺一樣螺旋狀,每一個螺旋都以相同的角度向外擴展(申荷永譯,2003)。
一旦高齡當事人擁有豐富的內在認知資源或認知存款,就能隨著不同的社會情境做調整;情緒處理上也能多一些彈性,能夠及時趨向正向情緒並給予適切的回應,這就是一種「情緒調適」的技巧。
這些事實都顯示出高齡學習的必要性和積極價值。
(圖片來源:pexels)
✔曼陀羅繪製的引導技巧
曼陀羅非常適合作為中高齡者團體的討論或情緒引導工具,也可以把曼陀羅當成動態的靜心活動。筆者在帶領中高齡讀書會、社會團體工作時,也經常使用曼陀羅的繪製和分享。參與夥伴們都能夠在繪製和分享過程中,讓心靈得到療癒,或者聽到自己內在的微弱聲音,找到自己來自內在的生命力量。
一、彩繪曼陀羅的幾個重要步驟:
1. 紙張和顏料的準備:長寬為 3:2 的紙張、各類顏料、筆記本、尺或圓規。
2. 曼陀羅繪製:放鬆心情或聽些輕柔音樂,傾聽內在的聲音。選擇顏色,憑直覺輕鬆作畫。完成後決定曼陀羅的方向。註明作畫日期,並寫出作畫當時的心情、作畫的順位或改變等。
3. 和自己的曼陀羅對話:命名、列出顏色、找出數字,給予曼陀羅一些適切的意義。
二、曼陀羅的解析
(一)顏色的解析
曼陀羅在解析時,首先要留意顏色的共通性-例如中央的顏色、畫第一個圓的顏色、特別加深的顏色。繪圖的上方區塊通常代表意識部分,下方六點鐘方向代表潛意識部分。白色、黑色、黃色、紅色、藍色和綠色是幾個基本顏色,分別有其代表意義,可作為參考:
1. 白色:代表北方,象徵純潔、超凡入聖;也代表精液、創造力的精髓和支持新生命的顏色。白色象徵的心靈領域不是大好就是大壞。
2. 黑色:代表西方,象徵黑暗、死亡、神祕;是虛無、子宮及萬物發端前的混沌形象,但也是是生命之始。代表克己、自制、懺悔,象徵在一番領悟之後、恩典降臨前的精神之死。
3. 黃色:代表東方,是最接近太陽的顏色,純黃色有明亮、寧靜、快活的特質,黃色是意識、本質我認知和個性發展的重要指標,與直覺的功能有關;也常象徵個體為了改變而尋求與他人關係上的改變。
(圖片來源:pexels)
4. 紅色:紅色是慾力赤裸的展現,是生命的象徵,可能是內心有一股想喚醒自我療癒、提振生命力的意念。紅色是感覺功能強烈的表現,正面意義是生存、健康、改造自己;負面意義則可能是傷痛、暴怒、苦難的展現。
5. 藍色:是舒緩、放鬆的顏色,具有高度和深度。常用來表達女性特質,如同情心、忠誠、無盡的愛。曼陀羅內的藍和母性息息相關,淡藍意味著無條件的愛,同情心;深藍則可能和捲入是非、貪婪。
6. 綠色:代表男方,自然之色,充滿成長意味,象徵自然的赤子之心,信任他人和善解人意。曼陀羅的綠色反映養育、為人父母、護衛他人的能力;負面意義則是消極。至於合成顏色或補色則可依合成或相反的象徵來說明。
(二)數字的解析
1 代表整合;2 代表對立、分離;3 代表活力、能量運轉;4 代表平衡圓滿;5 代表天生自然;6 是最完美的;7 是神祕的;8 是新生、安定;9 是天使和善良幽靈。
(三)基本圖形的解析
曼陀羅的彎線代表女性的柔軟、情緒化;直線係男性象徵、理性思考。至於常見圖形包括:圓形、四方或長方、十字型、水滴、眼睛(曼陀羅的原型)、花、手、心型、無限大、閃電、彩紅、螺旋形、星形、樹、三角形、蜘蛛網、各種動物等,都反映彩繪者不同的心靈狀態。
資料來源:
游琬娟(2008)
(圖片來源:pexels)
繼續閱讀:
1.
當積極治療變成另外一種壓力 心理師告白:療癒病人的「心傷」 ,你可以做三件事
2.
「讓長者相信,你天生就有療癒自己的力量」與自然對話的園藝治療師 林宇宸
更多《高齡心理諮商實務》的文章:
阿公阿嬤不憂鬱,高齡者自我覺察與情緒引導技巧
高齡的親子關係你了解嗎? 諮商服務的重點
成熟的親子關係?高齡者與子女重新認識自己的契機
《高齡心理諮商實務》作者/秦素蘭
本文經巨流圖書公司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
請按此了解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關鍵字
專注力
腦波振動
曼陀羅
秦素蘭
高齡心理諮商實務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最多人關心
1
每晚夜尿次數多的人會短命?《憂鬱症?...
2
為什麼走路會一跛一跛、左右搖晃?注意...
3
日本臨床實驗超音波救失智、全國第一所...
4
每20分鐘就跑廁所 嚴重恐致命的腸炎
5
「有人要偷我的錢!」失智長者容易有「...
關於愛長照
|
聯絡我們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
會員登入
電子信箱
確認密碼
保持登入狀況
忘記密碼
取消
確 定
會員註冊
*
電子信箱
*
暱 稱
*
輸入密碼
*
確認密碼
我已詳細閱讀並接受
愛長照服務條款
及
隱私條款
取消
確 定
忘記密碼/重寄認證信
請輸入您的註冊電子信箱
系統將重新寄送「忘記密碼」信件
至您的電子信箱中
取消
確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