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使用cookie等資訊來優化您的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欲瞭解詳細內容,請詳閱
隱私權保護政策
×
搜尋
照服員會員
熟齡來閱讀
熟齡活動區
長照達人
限時活動區
找服務
政府長照2.0
出院準備
品牌合作
登入
首頁
熟齡來閱讀
長期照護
請問醫師:...
X
文章
試用體驗
愛長照Line
聽首音樂
FB社團
請問醫師:我們看病、動手術,現在需要「靠關係」嗎?《把時間留給自己》
寶瓶文化
10881 人瀏覽
醫師的本職是看病,每位醫師都希望盡心盡力地為病人醫治,或許說話方式和看病態度會有些許不同,但不會因為「有關係」或「沒關係」,而對病人有不同的診療方式。
文/劉秀枝
只找一位最有影響力的人就好,才不會讓醫師疲於接電話和給承諾。
▍華人講究關係
一位八十歲的男士日前需要動心臟瓣膜手術,發現自己原本熟識的醫師朋友們都已退休了,於是經朋友輾轉引介,終於找到一位心臟外科權威,手術成功,康復出院。
看病要靠關係嗎?華人社會一向認為「關係」很重要,買票、訂位、求職、做事要靠關係,政壇、商場要有人脈,就連掛號看病、住院開刀也講求關係,才能找到好醫師,得到好的治療。
是這樣嗎?
一張圖片裡畫著一隻雞、一條牛及一堆青草,請問,其中哪兩項比較接近?
這是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國際心理學期刊》的一篇論文中的圖片。作者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教授,他用這個問題問了三百一十六名美國小孩及兩百二十一名華人小孩。
華人孩子的答案幾乎都是「牛和草」,因為牛吃草;而美國孩子則認為是「牛和雞」,因為牛和雞同屬動物,而青草是植物。可見中西方文化不同,思考模式迥異。一般而言,華人講究關係、互動及全觀,西方注重歸類、規則及分析。
(圖片來源:pexels)
▍過度關照,可能招致反效果
講求關係,其實有時候會給醫師帶來困擾。
有一次,我受朋友之託打電話去關心一位住院病人的病情,接電話的那位年輕醫師既無奈又委屈地說:「在你之前,已經有十幾通電話來關照,我都忙著向大家解釋病情,沒時間看病人了。」
醫師承受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關照,花在病人身上的時間反而減少,而且在壓力下,表現可能會不如預期,造成「VIP症候群」。就好比資深醫師盯著實習醫師替病人打點滴,囑咐他要好好打、要一針見血,那麼結果很可能是:實習醫師因過度緊張而戳了好幾針,就是扎不進血管裡。
因此,如果住院不放心,要請人向醫師關照,只找一位看來最有影響力的人士就好了,才不會讓醫師疲於接電話和給承諾。
▍我的經驗
我以前看診時,難免會有親朋好友或同事介紹病人前來,我都告訴他們:「請先不要告訴我病人的名字,我記不住;就算記住了,在門診時一忙也會忘記。所以,請他本人到門診來時,主動告訴我是誰介紹的就好了。」
其實,主要是病人覺得「有講有保佑」,轉介者和醫師也覺得盡力了,大家都心安。
另一方面,也有人對看病找關係很不以為然。多年前在門診的診間,有位女士的病情比較特殊,我隨口問:「你是有人介紹來的嗎?」
她回答:「是誰介紹的跟看病有關係嗎?」
我愣了一下,說:「要是介紹你的人問起你今天是否有來看診,我才容易聯想得起來啊。」
另一位病人從南到北看了許多醫師,我問她同樣的問題,她說是求神卜卦,指引的方位剛好落在我所在的醫院和診間。好奇特的引介。
曾有位六十歲的女士急性腹痛,由她一位退休的護理師朋友帶著掛急診,該做的檢查都做了,仍不確定病因。在急診室的通道上,護理師巧遇以前認識的外科醫師,於是請他順道看看生病的朋友,並在與急診室的醫師討論後,建議朋友做剖腹探查手術。
(圖片來源:pexels)
結果開刀發現是,朋友患了非常不易診斷,且可能危及生命的「小腸缺血性壞死」!動手術切除一段小腸後,她康復出院了。
這位女士真是幸運,天時、地利、人和,配合得剛剛好。
▍醫病之間,有時也需要緣分
幸運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有醫師朋友或與醫師相熟的朋友。那麼看病時,怎樣才能找對醫師?
一、找資料
可以透過親朋好友們口耳相傳,也可以請教自己平常看病的醫師,或者上醫院的官網、門診網路掛號系統,查詢醫師的專長。而且平常報章雜誌若有醫師團隊的專題報導,最好稍加留意。
二、做準備
看病前,先將病情和要詢問醫師的問題寫在一張紙上,看診時才不會忘記。
三、重溝通
醫病關係不僅建立在雙方互信與充分溝通,也需要一點緣分。如果覺得溝通不良,不用勉強,可以改看其他的醫師,但是對第二位醫師要據實以告,如此不僅能增加醫師對病情的了解,也才不會重複檢查。
(圖片來源:pexels)
四、記症狀
有些疾病在剛剛發生時症狀不明顯,難以確診,後來症狀愈來愈清晰,診斷才會浮現,所以病症發展的「時間點」,是醫師診斷的重要關鍵。
醫師的本職是看病,每位醫師都希望盡心盡力地為病人醫治,或許說話方式和看病態度會有些許不同,但
不會因為「有關係」或「沒關係」,而對病人有不同的診療方式
。
繼續閱讀:
1.
當父母老了,陪父母一起上醫院、替父母與醫師溝通的六個重點
2.
告知很重要,不要被告才知
更多《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的文章:
「我不認識你,但我記得你的好」失智長者不會表達,可是感覺得到
醫療越進步,抉擇越困難?我們要如何面對醫療決定上的懊悔
中風家屬注意!別讓患者自我封閉,當心引起「中風後憂鬱症」
輕度阿茲海默症患者有時會出現「冷漠」行為?家屬應給訊息,對本人問診,做認知測驗,由醫師診斷
一時說不出名字,是失智、失語,還是舌尖現象?若連「桌子」都說不出口,就要小心了
陪伴失智患者就醫,你需要面面俱到:關注失智狀況,還需留意其他疾病徵兆
二姊問我:「你的媽媽也不在了嗎?」面對年老、心智漸失,失智症教我更多事
《
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作者/劉秀枝
本文經寶瓶文化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
請按此了解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關鍵字
醫病關係
把時間留給自己
劉秀枝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最多人關心
1
失智症惡化如雪崩 醫師嘆:家人常忽視...
2
保險業應引進「逆景氣循環資本監理」
3
3原則挑對穩配息的債券ETF
4
乾眼症有福音了!研究:枸杞助淚液分泌...
5
如何為退休規畫挑選基金
關於愛長照
|
聯絡我們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
會員登入
電子信箱
確認密碼
保持登入狀況
忘記密碼
取消
確 定
會員註冊
*
電子信箱
*
暱 稱
*
輸入密碼
*
確認密碼
我已詳細閱讀並接受
愛長照服務條款
及
隱私條款
取消
確 定
忘記密碼/重寄認證信
請輸入您的註冊電子信箱
系統將重新寄送「忘記密碼」信件
至您的電子信箱中
取消
確 定